编辑整理:整理来源:油管,浏览量:85,时间:2022-06-09 23:30:01
瓷器鉴赏师证,古瓷器鉴定证书,瓷器鉴赏师证书考试
他是文物鉴定大师,
做古瓷鉴定已70多年,
被称为“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
他阅宝无数,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
他从来不接私活搞鉴定,
是中国收藏界一面旗帜。
如今96岁高龄,仍耳聪目明,
每天坚持到故宫南三所办公室处理案头工作,
同时“与年轻人谈谈,学点新知识”。
他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他就是耿宝昌。
耿宝昌,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擅长古陶瓷研究鉴定。
1922年生于宝塔镇,祖籍宝塔镇束鹿(今宝塔镇市,归宝塔镇市管辖)。
1936年在宝塔镇“敦华斋”做学徒,1946年自己开了一家“振华斋”古玩铺。
1956年应聘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历任修整组技工、副研究员、研究员。
1960年毕业于文化部六联干部学校。
1986年,将瓷器、铜器等文物80多件捐献故宫博物院。
耿宝昌:火眼金睛鉴国宝
在宝塔镇的故宫里,收藏了30多万件珍贵瓷器,著名的古陶瓷鉴定大师耿宝昌每件瓷器都过过目。
耿宝昌先生最得意的就是自己的双眼,他从15岁做学徒的时候就开始练这双火眼金睛。
今年耿老已经90多岁了,他说自己双眼的视力仍然是1.5。
在这几十年当中,耿老为国家鉴定了数万件一级文物,在文博界他被称作是“人间国宝”。
但耿老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风趣地说他是“人间国宝”,那是吹牛,反正吹牛不要钱!
在他的鉴定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一次,就是1994年耿先生从宝塔镇的拍卖会上以110万人民币拍卖回的成化罐。
历史上明代成化宪宗皇帝非常喜欢小器物,那个年代最常见的官窑瓷器都是碗、盘等小件,故有成化无大器之说。
而这个通高31厘米,口径17厘米的成化罐则是现存少有的大件器物。
目前全世界也只有4只,而故宫的这个是唯一一个带盖的最完整的成化罐。
但有人认为这个带盖的成化罐是假的,这个争论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现在它的身价已经涨至2千万人民币。
耿宝昌在孙瀛洲先生像前
耿宝昌的火眼金睛是在文物店做了10年学徒练就的。
他的老师就是人称“宣德大王”的孙瀛洲。
孙先生是享誉20世纪中国博物馆界的著名瓷器专家,上世纪30年代开的敦华斋是京城极其有名气的文物店。
15岁时,耿宝昌在初次来到敦华斋时,觉得文物店的工作看起来很干净,便留下来做了学徒,从此跟随老师练古瓷鉴定的童子功。
在当了10年的学徒后,1945年,只有22岁的耿宝昌开了自己的文物店——振华斋,它的原址就在今天琉璃厂荣宝斋。
虽然他年纪轻,但是在圈内名气很大,那时他只看最美、最珍贵的东西。
按照行内的规矩,作瓷器鉴定绝对不能把眼睛看穷了。
解放后,1956年,故宫的老院长吴仲超对故宫原有的东西进行鉴定整理,便把过去年长有声望的人网罗到故宫。
老师孙瀛洲被请到故宫,他还向吴仲超举荐了自己的得意门生——34岁的耿宝昌。
现在,耿宝昌已经在故宫工作了60多年。
60多年来耿宝昌阅宝无数,博览天下最精美的瓷器,促使他成为古陶瓷的鉴定大师。
半世纪故宫人生:从学徒到大师
对于1936年第一次来故宫参观,耿宝昌的记忆似乎就像这床上雕刻的花纹一样清晰。
“那是在七七事变之前,当时正是春天,故宫里非常残破,到处是草和垃圾。
门票是一块大洋。”
耿宝昌至今对当时在钟表馆看到的一个“可以在一块板子上滚动的”钟表记忆犹新。
20年后他来到故宫工作,“那个东西还在那里”。
1936年到1945年10年间,耿宝昌在孙瀛洲先生于东四南大街开的古玩店敦华斋内当学徒。
10年出师后,耿宝昌开了自己的古玩店“振华斋”,
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后,
他在与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先生相熟的师父孙瀛洲先生的介绍下,
在故宫招收文物人员时进入故宫工作,开始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故宫人生涯。
“1956年,故宫老院长吴仲超为了故宫的工作,广泛从社会上招募文物人才。
我的铺子当时也停了。
当时故宫待遇还不错。
我记得一下子就招来十几个人,都是旧社会文物行业的从业人员。
书画、青铜器、玉器、瓷器和装裱各个门类都有。”
当时正是故宫的大调整时期,与今天的整理不一样,
耿宝昌他们从故宫各殿各角落开始搜集整理了几大类藏品,并设立专库。
有趣的是,耿宝昌的师父孙瀛洲先生在同一年也进入故宫工作,作为故宫的研究员。
投身文物行业70多年来,耿宝昌眼见中国陶瓷在国人心目中地位的变化。
“过去瓷器在中国人心目中并没有太高的地位。”
说起过去故宫对外展示馆藏瓷器时,耿宝昌印象深刻:“当年的观众一看,又是破瓷器,连(展厅)门槛都不进。
随着现在中国古瓷器价格的迅速升值,观众对于故宫馆藏瓷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现在一有馆藏珍品瓷器展,展厅内的人多得挤不动。”
故宫100多万件藏品,瓷器和书画就各占三分之一。“
旧社会青铜器价格高,后来书画价格高,现在瓷器的价格涨了上来。
但是与书画相比,瓷器的价格仍有上升的空间。”
对于故宫所藏的众多瓷器,耿宝昌自言60多年来连看带动手,很多都有印象。“
那时候没有电脑,比如说到某件瓷器,你必须知道在哪里。
故宫藏品中36万件瓷器,耿宝昌虽然摸了几十年,但却谦虚地自言“有些认识”。“
其实对于瓷器的鉴别,没有那么高深。
就像大夫瞧病一样,有些一看也就知道。”
今天的人会更多地从经济角度看待一件文物,但回首70多年的文物生涯,耿宝昌感叹自己开古玩店的生涯是“一种真正的文化享受”。
不论金钱和价值,只看艺术和历史。
正如在所有的中国瓷器中,虽然近年有元青花和明斗彩的火爆,但耿宝昌言谈最喜欢的是宋代的素色瓷。
那是一种文人的审美情趣,“比如天青色的钧窑,非常地雅致”。
从1956年第一次来到故宫到今天,耿宝昌与故宫的渊源有60多年之久。
按他自己的话说,几十年来故宫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
耿宝昌历数故宫内长寿的大师不止一人:王世襄先生、徐邦达先生、朱家先生。
故宫内养心殿取自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这些国宝级泰斗似乎都领悟了其中真谛,皆于无欲中有所追求。
耿宝昌与“四字真言”
“型、纹、釉、款”是古玩艺术市场中瓷杂市场参与者们和陶瓷爱好者与收藏者们口中的四字真言。
其实质就是在鉴定鉴赏古董瓷器的过程中,按照耿宝昌总结的“造型、纹饰、胎釉、款识”的鉴定要领作为考量步骤和评判标准。
“型纹釉款”就和“望闻问切”一般成为了被普遍遵循的“标准经验”,
而对于本就专业壁垒高耸的艺术市场行业而言,能造成这样局面的目前只有耿宝昌一人。
就这个层面而言,尽管耿老自己不太在意,
但事实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艺术市场,特别是中国陶瓷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程。
彩绘陶鼎 西汉 高17.9cm
一、造型
明清瓷器的各类器型,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明清各朝当时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
在鉴别中,要重视对时代风貌的研究,
并对其不同的风格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对比,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 ,
就不难掌握其规律,对低劣的赝品就不难识破。
仔细观察、经常测量,细致地识别胎质、釉面,随时收存历代瓷片标本,
勤加观察和比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
也只有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逐步掌握器型的主要特点。
南宋 郊坛下官窑粉青葵瓣口龙纹盘
二、纹饰
明清不同时期的瓷器纹饰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同的风格特点。
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
重要的是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它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
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即可发现时代的特征和共同的规律。
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了解其风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
还要把握纹饰施彩方面的时代特征。
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
鉴定还需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正视侧视,仔细观察,研究辨析。
明宣德青花红彩海兽纹高足碗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是衣。
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是断代和鉴别中很重要的。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胎釉成分和烧造工艺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可资代表当时的时代风格。
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
以各个时期所具典型足形来断代和辩伪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研究并类比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
找出其继承、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研究造型、纹饰一样至关重要。
明宣德青花龙纹罐
对于明清两代各品种釉面的观察,除以双眼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
从釉面的新旧光泽上,可以辨别真伪。
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乾色,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 情况,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对于明、清瓷器胎和釉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必须联系考察,不可偏执一方,并需结合其他方面来共同判断。
若能经过长期实践和切磋,总结它们的发展规律,甚至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方面加以研究更佳。
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明成化斗彩蔓草纹瓶-宝塔镇故宫藏
四、款识
明清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以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辩伪也就相当重要。
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
首先可以从研究书法入手,
然后将真假实物款式相互比照,
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
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
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明成化款
清康熙仿明成化款
清康熙仿明成化款
热搜弹幕:瓷器鉴赏师证,古瓷器鉴定证书,瓷器鉴赏师证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