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爱奇艺,浏览量:111,时间:2022-12-11 21:14:01
香奈儿推广营销软文,香奈儿推广营销软文怎么写,香奈儿营销推广方案
只有花钱了才有动力挣钱......和闺蜜逛街的时候看上了一个包包,心里马上种草,但是一看价格,心瞬间就凉了。
就这样一直看了好久,始终不敢下手。
这个时候,闺蜜在一旁怂恿道,买吧买吧,挣钱不就是为了花的吗?存那么多钱有什么用,人民币贬值那么快。
见我没有行动,又催促道,一定要在年轻时候享受到最好的,23岁时候看到的纪梵希小黑裙,舍不得买,到了32岁青春不在,你买了穿了也没啥意思了。所以趁着年轻,喜欢就买!
闺蜜说得好像都很有道理,让人不知道如何反驳。
但我一直保持理智——其实还不是因为真穷!
同样的场景,也许会出现在无数的女性朋友中,而闺蜜的那一套说辞对很多人来说也确实很受用。
绝大多数人在闺蜜的循循善诱下,最后可能都会义无反顾的掏出银行卡,买!
先剁手为强,先买了再说!
买了之后,一开始那种乱花钱的罪恶感瞬间荡然无存。
最后,还会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对啊,我平时工作那么辛苦,买个包包犒劳一下自己有错吗?我这是在为自己投资啊,只有花钱了才有动力挣钱......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那么恭喜你,你被成功洗脑了!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社会认同”。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种种社会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过都是在寻求认同。
一个人越是没钱的时候,心里就越是没底,就越怕被别人看出那点胆怯,所以越是需要那些代表着尊严、地位的物质来加持。
我们见过太多在物质面前,轻易放弃灵魂的女孩子。
好像她们都信奉这样一种扭曲的价值观:我的包很贵,我的裙子很贵,我的鞋很贵,我的皮肤很好,我的气质很独特。
而这些无一例外,都是要很有钱才能实现的。
所以,我一看就很有钱。
你跟别人的收入相差百倍,却在模仿别人消费咪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没有买买买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在文章里她云淡风轻地写道,有一次自己心情不好,就去买了一个名牌包包,那个包包让她实现了自我治愈,重拾生活的信心。
在文末,咪蒙还随手抛出几个总结性的观点:
我们买的不是物质,我们买的是精神。
我们付的钱,不是给这个东西标价,是给我们的心情标价。
钱没了,我们可以再去赚,但是喜欢的东西下架了,就再也买不到了。
买了最多后悔三天,不买后悔三年。
你选哪个?
......
说实话,我本人非常厌恶这种断章取义、似是而非的毒鸡汤。
很多时候,这些毒鸡汤为了噱头,不惜片面夸大负面情绪、煽动对方、破坏社会价值。
类似咪蒙这种观点的还有很多,比如:
那么辛苦的挣钱,买个喜欢的包包讨好自己一下不行吗?
女人一定舍得为自己投资,只有当你爱自己了,别人才会爱你。
......
听起来就像是传销组织的洗脑课程,很多人看过之后都会瞬间对号入座:妈呀,这不是在说我吗?真是太对了,太有道理了!
于是,等哪天你心情不好了,过去逛街的时候刚好碰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尽管你银行卡的余额已显示不足,但是你还是买了,而且没有任何犹豫和乱花钱的罪恶感。
因为你觉得你是在投资自己,你是在宠爱自己......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作为公众号头部大号,咪蒙写一篇软文广告的收费是68万,而你每个月的工资也许抵不过广告费的零头。
咪蒙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随手买一个几万块的包包来慰藉自己;哪天觉得工作压力大了,也可以马上去下单一支几千块的口红......
而你呢?或许早已习惯了信用卡在手衣食无忧的透支消费生活,你没有68万单篇的广告收入,但你有花呗、京东白条啊!
很多时候,你跟别人的收入相差百倍,却在模仿别人消费。
可悲的是,你还在安慰自己:我这是投资,这是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品味和格局。
喝凉水、啃馒头、吃方便面,把从牙缝里省下的钱去买一个香奈儿的包包,每天背着它去挤地铁挤公交,这种行为,真的是在投资自己吗?这样的投资结果,你的生活质量真的提高了吗?
高估自己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朋友的妹妹在省重点本科就读,还没毕业就已经欠下了花呗8000元的债。
朋友问她打算去还这一笔钱,妹妹却一脸轻松的告诉她:再过一个月他大学就要毕业了,等到一参加工作,少说每月也有5000千块吧,每月还2000千,四个月轻松搞定。
想的确实很美,但几个月后,我从朋友口中听到的现实版本却是这样的:
毕业后,朋友的妹妹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但没有在三个月之内还清这8000块,反而又在信用卡里欠下了5000块,好不容易找了份文职,月薪3000,别说还款了,连自己消费都不够。
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莘莘学子,不会知道外面的现实世界会有多残酷。
很多人连准时上班都做不到,却幻想着自己即将飞黄腾达。
很多人连上级交代的基本工作都没做好,却时时幻想着升职加薪。
很多人连每天坚持做10个俯卧撑都做不到,却幻想着自己能有好身材。
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充斥着各种迎合女人消费心理的毒鸡汤:
“高贵的女人都自带烧钱属性”
“女人要会花钱才会挣钱”
“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多优秀”。
不少女性朋友看得都会怦然心动,血脉偾张,然后幡然醒悟:原来我活了这么多年都白活了,接下来我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
老舍说:“高估自己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的。”
很多人的可怜之处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却盲目地以为等待你的一定是清风、是流岚、是和风细雨。等待你也可能是风暴、是雷雨、是入不敷出、是无可救药。
如你是自制力和行动力皆为0的渣渣,就不要用花呗、白条、办信用卡了,因为你根本用不起。
没有自制力和行动力,你只能在万劫不复的痛苦中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儿,但永远别忘了那件叫“自我”的衣服《富爸爸穷爸爸》里面有一段话:人都是有欲望的,因为贪婪所以要工作满足物欲。但是物质满足只能是暂时的,胃口会越来越大,所以想要更多。
当你工作了几年之后,身边有人攒钱买了房子,接着又有人买了豪车,还有人靠着积蓄开始创业,最后大获成功。
然后你会发现,自己除了出租屋里一大堆的过时包包、鞋子和衣服外,你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在闲谈之余,你跟着其他人一起吐槽房价太贵物价太高。但扪心自问,如果房价再往回降,你买得起吗?
我们的祖先深知一个人生至理:
今天吃的饭是昨天留下来,或者说是昨天的昨天留下来的。
他们知道今天种下去的稻米,是不可能就这么快的长出来,要得经历春生夏长秋收,才能冬藏。
我们的祖先懂得藏。因为只有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没有原始积累阶段的辛苦,何来日后丰收时代的狂欢。
亦舒曾说过一句话:「记得积蓄,那样有一日失去任何人的欢心,都可以不愁衣食地伤春悲秋,缅怀过去」。
当然,我也并不是在提倡一毛不拔,去过“苦行僧”般的生活。
投资自己、提高生活质量并没有错,买衣服和包包也没有错。但是要买自己承受范围内的东西。而不是为了跟风和攀比,打着“投资自己”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口号,盲目买一些自己消费不起的奢侈品。
重视生活质量,本质上就是个量入为出,有多大能耐,过多好的日子的事情。
永远别忘了经典奢侈品牌CHANEL的创始人可可·香奈儿女士的那一句话: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儿,但永远别忘了那件叫“自我”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