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抖音,浏览量:67,时间:2022-08-12 18:35:01
鄞州软文营销托管,鄞州软文营销托管机构,鄞州软文营销托管中心
1
的老江东,是一个在新与旧之间,维持了一个微妙平衡的城区。
人的精致认真,还有对生活品质的执着,都一板一眼的雕琢在老江东那些细密的街巷里。繁华而摩登,紧随潮流,又不失烟火气。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发达起来的那代人对老江东有一种谜之热爱。
花园、华光城、常青藤、新时代、甬城金大第、君悦花园、日月星城、江东新世纪、锦地水岸、新都、维科星辰……对地段挑剔到匪夷所思的人,却对老江东网开一面,哪怕不断向东,一直到沧海路一带,都不曾嫌远。
这种包容让老江东吸收了世纪之交最大的一波改善潮。
至海景花园开盘,老江东的地位达到了历史颠峰。
即使到当下,即使已经并入鄞州区三年,即使鄞州区早已是无冕之王,「老江东」这个词依然不经意的出现在人的话语里,成为集体记忆的自然流露,从而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它的生命力。
老江东的这种城市气质是如何养成的?来由需要话分两头,一头在1905年的和丰,一头在1936年的灵桥。
这两条故事线如一首赋格,各有各的旋律,且风格迥异,但最终合于一处,汇成清亮悠扬的优美乐章。
2
先说和丰这条线。
1905年这一年,世界对中国依然不友好。东北沦为他国的角力场,漫天烽火下犹如人间炼狱。
但1905年对却是另有一番意义。在这年的上一年,有一群商人聚拢在三江东岸的林家一带,指着江岸的滩涂,对一个新的实业计划议论纷纷。
其中一个叫戴瑞卿的商人建议,可以依靠江边的地利优势,筹建一座大型纱厂。
当时的纺织业依然是中国的一片蓝海。林家一带人烟稀少,地价便宜,而且离三江口的货运码头极近,正是开厂的好地段。
因此戴瑞卿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积极回应。
1905年3月的某个春熙,和丰纱厂正式运营。除第一年略有亏损,此后业绩连年攀升。
1926年,和丰纱厂曾经历过一段低谷,后经另一位甬商风云人物俞佐宸的力缆狂澜,再度崛起,终成民族工业的一面飘扬的旗帜。
▲上图是1930年左右拍摄的和丰纱厂董事局照片。注意相片最右侧的那位先生,看似戴眼镜其实是黑眼圈,可见时局之艰辛。
和丰主要创始人戴瑞卿也值得大书特书。在筹办和丰纱厂之前,他已经是商帮中的风云人物,象征近代民族工业的三根半烟囱,其中的半根「通久源纺纱织布局」就有其参与。
在创办和丰纱厂之后,戴瑞卿又在纱厂南侧不远处创办了立丰面粉厂(太丰面粉厂前身)。虽然起步比和丰更为艰难,但凭借出色的地利,以及一代代股东的艰辛耕耘,终于蹒跚起步,逐渐壮大,成为“三根半烟囱”中的另一根。
至此,「三根半烟囱」中的两根半都与戴瑞卿直接相关,足可称为现代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工业总是成片发展,和丰成立后,又接连有多家工厂围绕它建成,如渔轮厂、农药厂、化肥厂。一片蓬勃兴旺的民族工业基地,伴着三江口东岸的潮起潮落,支撑起经济的半壁,也赋予江东的这片江岸浓郁的工业化色彩。
▲渔轮厂仓库旧照,如今正被改建为艺术秀场
此后苍茫百余年,虽几经沉浮,唯机声隆隆不绝。
不过这里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当时三江东岸的这一段江岸并不太繁荣,所以才舍得拿来开一家又一家的厂。
但好在三江东岸还有另一条故事线。
3
在和丰一带步入工业化的同时,人还在江东计划着另一件大事——建一座新的灵桥。
灵桥自古就有,不过只是浮桥,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一般。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要在百米宽的江面建桥还是建颇为困难的事。
1931年由旅沪甬人乐振葆、张继光倡议,决定将浮桥改建成跨江铁桥。
为便于募捐,当时的筹委会采用了一种会让今人似曾相识的手段——洋人出面承包,用外国材料,挂着洋行牌子。
钱到位之后真正的洋人终于来了。按现在地产软文流行的说法,当时的人召集了一支建设桥梁的「梦之队」。
德国西门子洋行得标总承包,钢梁由德国名厂孟阿恩桥梁公司提供,打桩和混凝土工程承包给丹麦康益洋行,油漆工程归信昌洋行承包。公共租界工部局英国人茄姆生应邀担任建桥顾问工程师。而执行人员,包括设计者、施工者,基本是沪甬两地的人。
1934年5月1日,灵桥改建工程正式动工。改建的灵桥全长97.6米,桥面宽20米,设计承载能力为20吨,全部吃力在两端的马蹄式桥脚上。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设计眼光超前,桥下预留了能为以后铺设自来水等管的孔道。
1936年5月25日,这座当时我国最大最新型的独孔大环桥竣工,参与该工程的英籍工程师詹姆森忍不住在庆功宴上赞叹:
较路桥,路桥、外白渡桥、乍浦路桥等,其坚牢与载重都比不上此灵桥。
果然,一年后日本人打来,蒋军和日军都曾想炸桥,结果狂轰滥炸下也不过在桥面留下几个弹孔。
硝烟散尽,新灵桥巍然不动。
4
新灵桥的建成亦展现出人一种特殊的品质。
当时的国人对洋人依然或畏之如虎,或恨之入骨。唯人以极致的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将这些含有意识形态的情绪消解于无形——管你是什么人,我和你只讲公平交易,行则合,不行则散。
这其实也是商业文明的体现。
商业文明是一种通行世界的语言,讲规矩,讲诚信,讲效率,讲精确,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哪里的人善于掌握商业文明,哪里的世界便越太平,越少纷争,也越发达。
帮和就是这么发展壮大起来的。
在新灵桥建成之时,三江东岸最热闹的地方数七塔寺一带。当时南塘一带的商贸已渐衰落,而灵桥以东反而越发的热闹。
古时的商业区多有贴着城门口而建的。因为城门晚间会关闭,而商娱渴求24小时营业,因此著名的南门三市、西门八市都是建在城门外。
灵桥东的百丈路也是如此,曾名为米行街、卖席桥。再加之七塔寺旺盛的香火经济,两相结合,餐饮美食、法器交易、休闲欢娱,琳琅了一片。著名的老字号,如赵大有糕团店、怡泰祥、楼茂记酱园都坐落在百丈路两侧。
所以,百丈路一带可视为老江东商业基因的发祥地。
▲1930年左右的地图截图
1914年左右出版的地图,注入奉化江的这条小河畔是商铺最集中之处
灵桥通车之后,百丈路的商业氛围如虎添翼,但受战争的影响,老江东真正的发展需要等到建国之后。
并且此时的江东,依然是两条故事线独立叙事,北侧是工业,中间是七塔寺商圈。两处之间有大片的空白。但这段空白,将很快被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弥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