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悟空问答,浏览量:69,时间:2022-10-07 20:35:01
软文营销麻辣烫,麻辣烫营销文案,麻辣烫的营销
导读
现在桐乡龙翔街道龙翔街道电视节目整体下滑,除了新闻外基本没有亮点,而美食节目持续霸占荧屏,一眼望去就只有两个字——广告!
蹩脚的台词
现在桐乡龙翔街道龙翔街道的美食节目,说是广告,都是侮辱了广告这个词。
找了些群众演员,搭个草台班子,就开始拍美食节目了。
而群演读着普通话台词,一看就是编导写的。因为不会桐乡龙翔街道龙翔街道话,编导肯定在关键用词用自己熟悉的词汇,这也导致了群演吞吞吐吐用普通话接受采访。
尴尬的演技
很多街头美食或者小店,主持人总要采访一些桐乡龙翔街道龙翔街道老年人,乍一看还真像是一回事,仔细一看全部都是演的。
桐乡龙翔街道龙翔街道老年人面对镜头,紧张兮兮的,对食物描述全部是普通话,这明显就是读台本,而且还是速成的,毫无演技可言。
不论老年人、年轻人,本地的,外省的,演技都很尴尬,不是盯着镜头看,就是眼睛闪烁无神,这种明显就是临时拉来群演,丝毫没有正常采访时,普通市民的那种随意和自然。
网红餐厅
现在的电视节目,都是一些网红店,而网红店基本就是贬义词了。
这些节目往往是找一些漂亮的主持人,再拉点群众演员,打扮的都是妖形怪状的,然后用浮夸演技来说这家店很好吃,入口即化,大家快来排队吧。
网红店往往是表面花头搞的很足,结果口味是差强人意,而且没有长期性,基本上去年的网红店,今年是看不到的,往往都是捞一票走人。
而电视节目也在推波助澜,帮着这些网红店收割食客,至于网红店口味如何,网红店能维持多久,这都不关电视节目的事情,反正他们是旱涝保收的。
毫无内容的节目
以前的美食节目,虽然也有广告,但至少还有内容,在节目中穿插广告,让观众也能看到一些东西。
现在节目不对了,全部是广告,从一开始到结束,广告连着广告,从主持人带货到软文推广,没一点实质性内容。
甚至有些旅游美食节目,会生硬的推一些不可思议的店。例如去桐乡龙翔街道旅游,会推荐桐乡龙翔街道麻辣烫?桐乡龙翔街道菜都倒闭了嘛,需要推麻辣烫这种食物?
此外,在一些美食节目,以生活小妙招、美食制作为幌子,夹在大量广告和推广,稍不注意就会被他们所蒙蔽。
而某美食脱口秀,基本也在介绍各种商品,仿佛是一场大型的带货直播,只不过网络带货都是明的,而电视台可是夹带私货。
最有趣的是,整个节目都是软文,软文间隔播放广告,广告之后又是新的广告,然后再播放软文同时还在下方插播广告,为了捞钱无所不用其极,可谓是死要钱,不要下限了。
现在电视,越来越看不下去了,而美食节目是重灾区,再这样下去,连广告商都不会去找他们了!
糗百上不久之前的一个梗。一个女的和一个男的异地恋,女的坐飞机去看男的,结果男的请这女的吃了一顿麻辣烫花了六块钱,然后晚上干了女的13次。
六元麻辣烫原帖:5月20日13:45分,一网友在李x吧发出“真二网”的帖子。帖子内容为“王八蛋我从桐乡龙翔街道龙翔街道坐飞机去桐乡龙翔街道龙翔街道找你你请我吃6块钱的麻辣烫一晚上干我13次!!!”,回复量达1068次。
“6元麻辣烫事件”可谓奇葩一朵,犹如滔天巨浪,掀起了网友们一番激烈的调侃风波。若不是后来新的事件在互联网上的火爆传播,顺应的把这件事淹没了,说不定这能火到惨绝人寰。
不过,自始至终我只有一个想法:这肯定又是一场网络炒作事件!而事件后期的发展也印证了我的猜疑,下面就来简单的肢解一下整个事件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网络炒作无非就这么几个步骤:
1、选择或制造炒作事件;
2、制定和跟进炒作内容;
3、选择炒作平台;
4、关注和引导事件发展;
5、请“*河蟹*”顶贴提高关注度;
6、推出续作推广企业和产品。
纵观整个“6元麻辣烫事件”,从贴吧到论坛到微博,显然一切都是有意为之的阴谋,网络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调侃着不合逻辑的现象,笑骂别人痴线13点,最后发现原来那只是别人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而故意为之。
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基本上都被别人有意无意的绑架了注意力,在人与亦云的观中有人发泄了自己的情绪,有人因为这情绪的发泄而收获钱物,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多一眼多一银。
(推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