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悟空问答,浏览量:102,时间:2022-10-08 05:42:02
海淀网站建设,海淀科技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海淀搜索引擎优化seo
今年新增“两区”建设项目102个
其中,外资项目59个
今年以来,海淀区紧密围绕科技创新片区“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科技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的核心定位,全力推进“两区”建设!
更新完善台账管理 促进项目落地
记者从区商务局了解到,2021年,海淀区共形成11项顺应国家改革创新趋势、符合“两区”战略目标的创新实践案例,其中,京津冀联动的全球化协同创新服务模式案例入选“市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截至目前,已累计梳理产业资金、人才、科技服务、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政策清单44项。”据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淀组团片区内可利用空间资源共962万平方米,其中增量空间资源940万平方米,存量空间资源22万平方米;在明确的146家世界500强目标企业中,已取得有效联系企业近100家。目前,已推动中国电建科技创新总部产业园、小米集团第二总部、国铁国际工贸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共24家企业在海淀落地或扩大规模。
“今年,我们将继续梳理更新政策清单、空间资源清单、目标企业清单情况,建立并逐步完善企业诉求清单、政策建议清单,及项目收获清单。”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加强制度创新 推动政策落地
在数字经济试验区方面,在相关部委支持下,海淀区正在开展 “访问国际学术网站专项通道试点”。目前,正在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针对五个方面15项任务,配套92个重点项目,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引领区。
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数字货币试验区建设方面,已有超市发、翠微、七鲜等超5000家商户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在全球创业投资中心方面,2021年,我区实际利用外资6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0%,全市占比40.12%,继续保持全市首位;同时,积极推动外汇政策和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落地,区内37家企业办理便利化外债超50亿美元,每年节约利息等财务成本超13亿人民币。”
此外,海淀区积极聚焦人才要素,发挥奇绩创坛、百放、巢生、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全球创业孵化平台的作用,在2021年共吸引近300名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外籍人才“两证联办”业务落地,“人才E+”工作站正式启用,打通了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科技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方面,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我区共24家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新政,合计减免所得额20.62亿元;积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工作,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已推动首个科技成果赋权项目“增强现实用衍射波导器件”成功落地。
开展系列调研 促进园区高质量提升
“我区近期正在开展‘两区’建设重点园区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系列调研,累计覆盖东升科技园、中关村壹号、中关村软件园、集成电路设计园、清华科技园等各类园区40余家,覆盖国科天讯、旷视科技、晶泰科技、思灵机器人、中氢新能、九天微星、可信华泰等重点产业企业50余家。”
形成一批示范性、标志性项目
完善招商引资配套服务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保障“两区”建设高效推进
记者:刘兆毓
编辑:韩金廷
责任编辑: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