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工-周亮工《闽茶曲》

关于周亮工内容导航:

1、周亮工

与周栎园书

世局沧桑,海内名宿,或山修河阻,徒勤思存 [if !supportFootnotes][①][endif] ;或枫叶霜花,难留硕果。独先生以未老之身,司命风雅。而小子以方壮之齿,讬分 [if !supportFootnotes][②][endif] 编民 [if !supportFootnotes][③][endif] 。廿年 [if !supportFootnotes][④][endif] 结想 ,自分如迷影阿閦 [if !supportFootnotes][⑤][endif] ,不可复遇。乃一旦登堂握手,亲炙威仪,夙分累劫 [if !supportFootnotes][⑥][endif] ,夫岂偶然?自晋接以来,琳琅满怀,锡自天上,觞咏交错,梦入仙游,倒屐投缟,前修以为美谭,不知先生吐握襟期 [if !supportFootnotes][⑦][endif] ,於古人何若?

在致远循分内省,几自忘其身之为今人也。但自念于诗文一道,既无师授,又少专攻。垂髫棘试,七载辄北 [if !supportFootnotes][⑧][endif] 。帖括有鬼,笔墨无灵 [if !supportFootnotes][⑨][endif] 。性复恋爱光景,不耐闲寂,以致生计憔悴,甚至门无长鬓 [if !supportFootnotes][⑩][endif] ,才惭颍士 [if !supportFootnotes][11][endif] ,室乏肿指 [if !supportFootnotes][12][endif] ,笺谢天公。又所居近古剧城 [if !supportFootnotes][13][endif] ,是汉张步 [if !supportFootnotes][14][endif] 所都。斥卤荒凉,人多椎野。寻常驴足所到,东西则营陵 [if !supportFootnotes][15][endif] 、广固 [if !supportFootnotes][16][endif] ,南抵朱虚 [if !supportFootnotes][17][endif] ,北绝溟海。周回二三百里中,皆挢舌骚雅 [if !supportFootnotes][18][endif] ,汩情庆吊 [if !supportFootnotes][19][endif] 。愤悱 [if !supportFootnotes][20][endif] 既绝,思韵随枯。人心生力几何?一荒于制艺,再困于贫,三辱于独,而先生犹以为孺子可教也。譬如幽草,触日彩 [if !supportFootnotes][21][endif] 以怀新;相彼慵鱼,闻雷声而思奋矣。

比读《赖古堂诗》 [if !supportFootnotes][22][endif] ,情浮其貌,意胜於法,远想长思,径致读绝。年来七子 [if !supportFootnotes][23][endif] 浮焰,息而复然,止须此老笔深情捄 [if !supportFootnotes][24][endif] 之。致远惟从三千 [if !supportFootnotes][25][endif] 之后,奉扬铎音而已。

此栎园先生观察吾青时予所投之牍也,今已三十余年矣。顷于《藏弃集》 [if !supportFootnotes][26][endif] 中捡得录入稿中,以志知己之感云。

——自注

[if !supportFootnotes]

[endif]

[if !supportFootnotes][①][endif] 山修河阻,徒勤思存:出自陶渊明《闲情赋》:“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山阻脚步河滞行,只能徒自殷殷思念。

[if !supportFootnotes][②][endif] 讬【tuō fēn】分:讬同托,犹言托迹,多指寄身方外,逃避世事。阮籍《咏怀》诗:“适彼沅湘,托分渔父。”

[if !supportFootnotes][③][endif] 编民:编入册籍的民丁。指平民。

[if !supportFootnotes][④][endif] 廿年结想:二十年苦苦思念。二十年前,即1643年前后,彼时安致远刚15周岁,已应童子试,在寿光文坛崭露头角。周亮工1641~1643年期间任莱州府潍县令,曾身先士卒率领军民抗击清军保全潍城,亦多有惠政。政事之余,周亮工奖藉文士,兴办文社。从下文“乃一旦登堂握手”推测,两人未曾谋面,但安致远应当久慕其名,故有“廿年结想”之说。

[if !supportFootnotes][⑤][endif] 阿閦【chù】:阿閦佛,又名不动如来,对应的罗马拼音为Aksobhya,意思为“不动”,因菩提心坚定不动如山,故名为“不动”。

[if !supportFootnotes][⑥][endif] 夙分累劫: 长时间修来的往世缘分。夙分:旧缘,往世的缘分。累劫:连续数劫,指时间极长。劫,梵语音译劫波的略称。

[if !supportFootnotes][⑦][endif] 吐握襟期:礼贤下士的胸怀。吐握,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即吐哺握发,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比喻求才心切。襟期:襟怀、志趣。

[if !supportFootnotes][⑧][endif] 垂髫棘试,七载辄北:我自儿童时期就致力科举,七次参加乡试都铩羽而归。安致远年少成名,十一岁出应童子试,十八岁拔贡入太学,截止本文写作时,连续参加了顺治二年乙酉科(1645年)、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顺治五年戊子科(1649)、顺治八年辛夘科(1652)、顺治十一年甲午科(1655)、顺治十四年丁酉科(1658)、顺治十七年庚子科(1661)七次乡试,皆名落孙山。

[if !supportFootnotes][⑨][endif] 帖括有鬼、笔墨无灵:科举考试中有不光彩的污点,诗文也没有什么灵气。其《柳村杂咏·闱中被误犯被贴泛舟明湖偶成四律志感》诗,记录了安致远曾在科举考试中曾被误认为舞弊而遭除名一事,虽自称误判,但终究是不光彩的事情,即所谓帖括有鬼。此为安致远自谦之语,非魏道揆所言对黑暗的科举制度的控诉。

[if !supportFootnotes][⑩][endif] 长须:长须,指书童,男仆。唐韩愈《寄卢仝》诗:“先生又遣长须来,如此处置非所喜。”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妓女类》:“仆曰长须。”

[if !supportFootnotes][11][endif] 颍士:颍川奇士,秦汉时期的汝南、颍川二郡在汉魏时期,名士如云,人才辈出,史称“汝颍多奇士”。

[12] 肿指:奴婢,《思迁赋》:“内乏肿指之代役兮。”

[if !supportFootnotes][13][endif] 古剧【jī】城:剧县县治所在地。《汉书地理志》有二剧县,一属北海郡,一属甾川国。《清一统志》云:“在寿光县东南者为北海郡属县,又昌乐县西五十五里有剧县,为汉甾川县所治之剧,李兆洛则以在昌乐县者为北海郡之剧,今以地理考之,昌乐寿光,壤地棹接,寿光之东南,即当昌乐之西,疑即一地。”

[if !supportFootnotes][14][endif] 张步(?―32年):字文公,琅琊郡不其县(治今山东省即墨市西南)人。王莽末年,趁乱起兵,割据齐地十二郡,接受梁王刘永任命,为辅汉大将军、加封忠节侯,总督青、徐二州,驻军剧县。公元29年(建武五年),刘秀派大将耿弇讨伐张步,张步兵败投降,公元32年(建武八年),张步想乘刘秀西征隗嚣之机东山再起,被琅琊太守陈俊捕杀。

[if !supportFootnotes][15][endif] 营陵:古地名,今山东昌乐。《读史方舆纪要》:“营丘在故齐城内。旧《志》:在县北百步外城中。《史记》:”太公都营丘,后五世胡公迁薄姑,弟献公又徙临淄。”今昌乐县本汉营陵县,陵与丘同义,当是太公所封也。”

[if !supportFootnotes][16][endif] 广固:地名,位于今山东益都西北。东晋穆帝永和六年(350),辽西鲜卑段龛自令支(今河北迁安县西)率部南徙,东据其地,称其王。十二年,为前燕所破,城失,归降。长乐元年(399),南燕都城滑台(今河南滑县东)为北魏所取后,燕主慕容德徙都于此。次年(一说同年)称帝。太上六年(410),慕容超为晋刘裕所败,城破,南燕亡。

[if !supportFootnotes][17][endif] 朱虚:朱虚县,西汉置,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属琅邪郡。传为帝尧之子丹朱之虚,故名。吕后二年(前186),封齐悼惠王子刘章为朱虚侯。文帝二年(前178),进封章为城阳王,改朱虚侯国为县。

[if !supportFootnotes][18][endif] 挢舌骚雅:不通诗文。挢【jiǎo】舌,舌翘起不能出声。形容畏葸难言或惊讶的样子。语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舌挢然而不下。"

[if !supportFootnotes][19][endif] 汩情庆吊: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汩清,情感泛滥。庆吊,指庆贺与吊慰,引申为喜事与丧事。

[if !supportFootnotes][20][endif] 愤悱:典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if !supportFootnotes][21][endif] 日彩:太阳的光辉。

[if !supportFootnotes][22][endif] 《赖古堂诗》:周亮工的著作《赖古堂集》共二十四卷,计诗、文各十二卷。

[if !supportFootnotes][23][endif] 七子:指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中国明代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因在前七子之后,受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影响,继续提倡复古,相互呼应,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后七子”,又称“嘉靖七子”。

[if !supportFootnotes][24][endif] 捄【jū】:盛土于器,引申为添砖加瓦之意。本句的意思是,近年来,明末后七子时代的文化盛况有息而复燃之意,我必须用这支老笔满怀深情的为这股文坛复兴而贡献力量。

[if !supportFootnotes][25][endif] 三千: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在此以三千代指追随周亮工,以弟子自居,有自谦之意。

[if !supportFootnotes][26][endif] 《藏弃集》:《尺牍新钞》二选集,周亮工所辑,收录明末清初众多名人之间往来书信。
周亮工

2、周亮工简介

一、墨子简介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整干陈376年),名翟,山东滕州人,汉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究原尔资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
宜爱半河室引答显路层乱、墨子姓名考
历史学界至今无法确定墨子粉直差电的真实姓名,有以下各种说法:
1.墨子姓墨名翟.
最传统,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内都如是称.《元和姓纂》明确说墨子乃孤竹君之后,本墨胎民,改为墨氏.而《新唐书·艺文志》也沿用这种说法.
2.墨子姓翟名乌.
南齐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则称墨翟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琅环记》[2]也附和此说,并认为墨子姓翟名乌.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固树屋书影》更具体地提出:“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认为他姓翟,并将姓转成名;而“船限支很步帮墨”是一种学派.晚清学者江琼所著的《读子卮言》承袭周亮工的说法,并进一步说明,以为古代确实有“翟”这姓氏,但无“墨”姓,而且战国诸子中儒、道、名、法、阴阳、纵横、杂、认命走金然农、小说等,都没以姓作为学派名,因此墨应该是学派翻扩散条的名称.
3.墨翟为“貊狄”或“蛮狄”之音转,画指还害宜毫亲资非姓名.
近代学者陆判迫赵击超回胡怀琛有研究墨子,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挥员所鱼操“蛮狄”之音转,是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
4.墨为古代刑名之一.
近代学者钱穆的《墨子传略》从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古人犯轻刑,则罚装时溶道作奴隶苦工,故名墨为刑徒,实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为极.墨子和弟与跳称脱资黑达较才政频子们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势晚不著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族踵”.这样,就被称为墨了.而历史上西汉淮南毛承宪百市吗女娘便圆根王英布遭黯刑后称为黥布,也是一证.而刚滑居精者翟确实是名,因《墨子》和《吕氏春秋》记载墨翟,往往称“翟”.
虽说墨子的姓名不可考,但他长得黑却是真的,人称:阿黑哥,小黑.
四、墨子思想
据《墨子》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条五类纲领,即《墨子·鲁问》所云:“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其中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哲学政治思想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他以 “ 耳目之实 ”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把“事” 、“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但墨子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墨家学派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逻辑思想体系.
一种观点认为,墨子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非命”与“天志”体现了墨子“天人之辩”强烈的思维张力,在墨子宗教哲学里,天志兼爱而不不制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欢自强不息的人.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 治者发动 战争带 来的祸 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来充当; 而人民与天子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 ,发扬兼爱,实行义政,否则,就是非法的,这就是“ 一同天下之义”.
逻辑思想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编辑本段]五、墨子著作
墨子著有《墨子》一书.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在所传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原来都写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这是现在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史籍.按内容,《墨子》一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三篇掺杂有儒家的理论,应当是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后四篇主要是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等理论.从《尚贤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为一组,系统地反映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前人因其称"经",定为墨翟自著,实际是后期墨家作品,这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珍贵资料.《耕柱》至《公输》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论语》相近,是墨子弟子们辑录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备城门》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其制度与秦相近,是战国时期秦国墨者所作,这是研究墨家军事学术的重要资料.
战国末期,墨家后学将该派的著作汇编成《墨子》一书,《墨子》一书是墨子言行的忠实写照,又称《墨经》或《墨辩》.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西晋鲁胜、乐壹都为《墨子》一书作过注释,可惜已经散失.现在的通行本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以及《诸子集成》所收录的版本.
现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其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经》或《墨辩》,着重阐述认识论和逻辑学,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自秦以后,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如见于《新序》、《尸子》、《晏子春秋》、《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战国策》、《诸宫旧事》、《神仙传》等等.西汉刘向的《汉书·艺文志》将散见各篇著录成《墨子》.共七十一篇.经历代亡佚,到宋时,只存六十篇,目前只存五十三篇,已亡佚十八篇.其中已亡佚的有:《节用》下篇,《节葬》上、中篇,《明鬼》中篇,《非乐》中、下篇,《非儒》上篇,除此八篇外,另十篇连篇目皆亡佚,在这十篇中,只有《诗正义》曾提到过《备卫》此篇目,其余无可考.
《墨子》一书,既非一人所作,又非一时所成.一般认为《墨子》是由墨子自著及其门徒记述墨子言论的书篇而写定的一家之言.
按梁启超的分类,《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七篇.
这一类杂有名家之言,混有杂家之说.比如《亲士》篇中的“?者必先挫,错者必先靡”、“甘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难守”等,皆出于道家之语.“修身”一词,为儒家之言.《所染》中的“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疑是出于名家之性说.“法仪”一词,疑是法家之言,纯出伪托,而后四篇是墨家记墨学的概要,有可能是墨学的提纲挈领.
第二类:《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五篇.
这一类是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之外、各篇皆有“子墨子曰”四字,认为是墨子门弟所记的墨子之言.
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
这一类被治墨者称为墨辩,亦称为墨经.此六篇难通难译,古字词较多,辩理深奥,加上杂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论,光学力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伦理学、逻辑学等等,实在难以理解.这一类是《墨子》的精华部分.梁启超认为这六篇是墨翟自著.而孙诒让则认为是后墨学者所著.孙诒让所据的理由之一是:公孙龙与墨子时代不同,而且公孙龙在墨子之后,因此不可能有坚白石之论.
第四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篇.
这五篇是墨子弟子记载墨子的言论行事.亦算是对墨子的生平的记录,体裁接近《论语》.
第五类:守城各篇.它们是《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共十一篇.
这一类可以说是墨家兵法.墨子提倡非攻,以守御为主,十一篇皆以守备之法为主题.墨家兵法是墨学之弟子精研而成.此十一篇古字词颇多,古代兵法阵法用词不少,很少通译.
此书文风朴实无华,但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来年,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才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的一些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著)、数学(已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学(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这一科学传统也因此书在古代未得到重视而没能结出硕果.但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样一个时代里,墨子能够脱颖而出,就是他实力的最佳证明.
六、墨子影响
墨子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另外墨子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者有:
1.宇宙论方面
2.数学方面
3.物理学方面
4.机械制造方面
5.哲学方面
6.军事方面
周亮工简介

3、周亮工《闽茶曲》

  无害,只是有一定的差异。   对于大部分茶叶品种而言,新茶确比陈茶好。隔年陈茶,无论是色泽还是滋味,总给人一种“香沉味晦”的感觉。因为在存放过程中,由于光、热、气的作用,茶叶中的一些酸、酯、醇类及维生素类物质发生缓慢的氧化或缩合,最终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等朝着不利于茶本质的方向发展,产生陈气、陈味与陈色。   但是,并非所有的茶叶皆如此,名茶如碧螺春、西湖龙井等,如果能在生石灰缸中贮存一二个月,青草气可消失而清香纯洁倍增。   乌龙茶类中的不少品种,亦有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更醇厚的特点。铁观音、凤凰单丛等就是如此。   一般说来,新茶汤色清淡鲜亮,口感偏于“薄”而香气较高,往往是沸汤方注入即满室氤氲;陈茶则汤色偏红、偏浓,香气不很明显而“喉底”极好,韵味醇厚深沉。因此,不少老茶客喜欢把当年的新茶买来后,妥加收藏,隔年再拿出来(有时视茶叶的具体情况而加以“复火”处理享用,以领略那种令人陶醉的深沉香韵。   清初周亮工《闽茶曲》之六说:   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教除莫接唇。   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可见,古人也深知武夷茶的妙处,其价格竟是新茶的三倍!   总之,茶的新与陈,和质量概念上的好与次,并无对应的关系。新茶与陈茶各有特点,各令风骚。选用什么样茶叶,全凭饮用者的喜好,与其它事情一样,不应该而且实际上亦无法强求一律。
周亮工《闽茶曲》

行业热门话题:

【周亮工简介】【周亮工《闽茶曲》】【周亮工书法】【周亮工篆刻】【周亮工闽小记白茶】【周亮工全集】【周亮工闽小记】【周亮工印人传】【周亮工虞初新志原文及翻译】【周亮工书影】

更多插件导航: 问答聚合 问答导航 今日头条 头条聚合 微信搜狗 1024养站程序 discuz发帖顶帖插件 伪原创 配图插件 挖关键词 淘客文章插件 投稿 目录文章程序

工信部官网 (版权所有:韦神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侵犯其权益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网络警察提醒您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