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所有发达国家都信守到2030-只要所有发达国家都信守到2023年
原创,时间:2022-12-25 10:44:08
关于只要所有发达国家都信守到2030内容导航:
1、只要所有发达国家都信守到2030
能够实现,因为欧盟本身的实力就很强大,然后他的经济实力也非常强大,只要用心去做,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可能不行,很多人不工作,靠着政府吃,这样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待遇,而且这些人都是很懒的,也没有为了政府贡献什么。
前景不容乐观,因为当今世界格局处于动荡的状态,紧邻欧洲的中东拥有大量难民,这些难民的涌入随时都是一枚炸弹,对欧盟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2、只要所有发达国家都信守到2030年大幅减排的承诺
2 答
案2.哥本哈根的核心博弈
国际社会希望哥本哈根会
己形将丰东四议能够落实于2007年12月通过的《巴厘行动
周双计划》,即:达成一个气候协定,就2050年的长远目标有一个共同愿景;发达国家在2020
将政何开态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相对于1
990年下降25%-40%;发展中国家采
边然边犯让省棉全财试取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的减
缓行动;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
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毁林。然而,哥本哈根会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两大阵营围绕在多个问题上争执不下
。归纳起来,博弈的焦点集中在谈判机制、减排问题和资金供给三大方面。
(1)谈判机
制:单轨VS双轨根据“巴厘路线图”安上她子培风那大排,哥本哈根谈判是一种“双轨”谈判机制,即《公约》框架下的长期合作谈判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
的后期承诺谈判。这种机制安排的好处是,既能将美国纳入谈判进程,又可以维持各阶段承诺的连续性
饭易她联与可比性。
令人遗憾的是,在哥本哈根会议伊始,发达国家就主张将谈判并照举鸡架持示轨,仅保留《公约》框架下的谈判,企图扼杀《京都议定书》,以否认它们在京都第一承诺期所作的减排
促欢析轴室里上留五志承诺。12月9日,一份由美国、英国和东道主丹麦等国草拟的谈判文本“丹麦草案”在
除探业困房英国《卫报》披露。该草案摒弃《京都议定书》内容而只强调在《公约》下
进行谈判,验证了发达国家扼杀《京都议
定书》的企图,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愤恨。发展中国家表示,如果取消《京都议定书》进行并轨,
肥道指友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双轨制是发展中国家的根本要求,坚决反对再搞一个具有法律约定的文书,将发达国
持育林序假那盐从移三曲家的义务和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捆
绑到一起。为了缓解这种胶着局面,《公约》秘书处连忙出面“扑火”。执行秘
书德波尔10日指出,在目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京都议定书》将会存续下去,
并且必须存续下去,目前没有理由放弃议定书。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
脸染继民医起。12月14日,大会主席康妮•赫泽
陆笔否象根洋征高建议先解决《公约》下的长期合作谈判问题,没有
特别提及《京都议定书》谈判,又强调大概需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即在2
010年达成单一协议文本。这一建议令发展中国家十分不满。七十七国集团提出,如果富裕国家在谈判中不正确对待《京都议定书》,该集团不排除集体退出谈
判的可能性。非洲集团表示,首先反对把双轨合并讨
论,因为担心《京都议定书》谈判会因此被推迟或取消
袁双协们树期六地同事;第二,应该先谈《京都
议定书》,在议定书基础上再谈《公约》长期合作。在非待今洲国家带头下,超过130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退出当天早间会议,大会被迫暂停,谈判陷入僵局。德波尔再次充当“救火队长”,向媒体说道:“多数国家依然希望看到《京都议定书》能够继续下去,这并不仅仅是非洲国家所关心的。”
由于偏袒发达国家,赫泽高备受发展中国家指责。或许是迫于发展中国家的压力,16日,赫泽高辞去大会主席职务,由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接替。赫泽高的辞职并没有结束发达国家扼杀《京都议定书》的企图。当日,拉斯穆森在《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尚未提交报告的情况下,以推动谈判为借口,试图将“丹麦草案”提交给高层会议讨论。巴西代表率先对大会主席违反程序的做法表示反对,并得到了中国、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严正指出,这绝不是一个程序性问题,而是一个实质性问题,大会主席不能未经各国代表讨论,凭空拿出一个草案,这种做法不符合透明原则,是对与会各国的不尊重。小岛国联盟强烈要求根据“巴厘路线图”的规定,坚持双轨制谈判,坚持《京都议定书》。七十七国集团主席卢蒙巴多次示意发言,要求重启《京都议定书》谈判。迫于发展中国家的压力,拉斯穆森同意继续进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的谈判。至此,关于是否“并轨”的博弈以发展中国家的胜利而告一段落,哥本哈根谈判继续按照双轨制进行。
(2)减排问题:北方VS南方
减排问题是气候谈判的首要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中,代表北方的发达国家和代表南方的发展中国家就减排问题分歧很大,在多个方面均有角力。
首先,全球和发达国家长期减排目标。IPCC报告主张将气温上升限制在比前工业化时期高2℃的水平之内,全球排放量到2050年至少应比2000年水平减少50%,其中发达国家到2050年比1990年水平减少80%,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450ppm。小岛国联盟和最不发达国家对长期减排目标的主张最为积极。图瓦卢代表小岛国联盟提出了“图瓦卢协议”,要求将全球温度增加上限设定为1.5℃,同时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350ppm。但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大都反对这一方案。最不发达国家则主张发达国家到2050年比1990年水平至少减排95%。
在“丹麦草案”中,发达国家虽为自身设定到2050年减排80%的目标,却没有提及到2050年的全球长期减排总目标,反而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制订了2050年人均排放目标。其中,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为2.67吨,而发展中国家则为1.44吨以下。这种毫无公平基础,无视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的行为遭到发展中国家的震怒。中国代表对此予以谴责,认为这实际上是为发展中国家设置强制目标,对于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是不公平的;这种做法刻意回避发达国家责任,企图推卸其应尽的义务,发展中国家完全不可以接受。七十七国集团主席卢蒙巴也宣布代表该集团反对“丹麦草案”,认为它剥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正义,剥夺了发展中国家对大气层的平等使用权。
其次,发达国家中期减排目标是博弈的主要焦点。发展中国家主张发达国家中期应减排40%。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则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至少比1990年水平减排45%。然而,根据各工业化国家所做出的减排承诺,到2020年工业化国家整体相对于1990年排放水平将减排5%到17%,距离IPCC报告要求到2020年在1990年水平至少减排25%-40%的目标有相当大差距,不足以保证把全球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前2℃以内的目标实现。最大排放国美国只承诺到2020年比2005年水平减少17%。这仅相当于比199水平减少4%,连《京都议定书》要求的2008年至2012年间比1990年水平减少7%的目标都差得很远,更不要说IPCC报告的要求。美国的低承诺连德国都看不过去,默克尔希望美国会稍微改变立场。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表现出以下特征:①远期目标明确,中期目标模糊,意在要求发展中国家做出远期减排承诺;②中期目标与其长远目标并不匹配,并不能满足其长远目标要求;③承诺不仅留有余地,而且以他国、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减排承诺为条件。
最后,发展中国家行动。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是《巴厘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安排,是哥本哈根谈判的重要内容。但是,包括《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在内的所有政治协议都没有要求发展中国家做出有约束性的量化减排承诺。这是分阶段性谈判的一种制度安排。哥本哈根会议前夕,巴西、中国、印度和南非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相继提出了到2020年的各自自主减排目标。这些举措大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得到了包括大部分发达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在承认发展中国家减排承诺力度很大的同时,在自身没有任何新的积极承诺或让步的前提下又要求主要发展中国家做出进一步的减排承诺。除此之外,发达国家还提出发展中国家所承诺的减排目标要接受“三可(可衡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国际监督。美方表示,如果发展中大国拒绝接受“三可”,根据美国国会刚刚公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框架性文件,在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前提下,美国可能采取措施,以防这些贸易竞争对手逃避履行碳减排义务。
对于发达国家这种采取双重标准和违反“巴厘路线图”授权的做法,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解振华表示,中国自主采取的减缓行动是公开透明的,有法律保障,有统计考核体系和问责制度,要向社会和世界公布,但决不接受国际“三可”。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目标是自主自愿的行动。只有那些在获得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情况下采取的行动,才应接受“三可”监督
3、只要所有发达国家都信守到2023年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满意请采纳。
病句有九种类型
前面为类型,括号内的是修改方法
1、成分残缺(用补)
2、用词不当(用换)
3、词语搭配不当(用换)
4、词序颠倒(用调和换)
5、重复累赘(用删)
6、指代不明(用改和换)
7、前后矛盾(用删和改)
8、不合事理(用改和删)
9、归类不当(用删)
行业热门话题:
【只要所有发达国家都信守到2030年大幅减排的承诺】【只要所有发达国家都信守到2023年】【只要所有发达国家都信守到二零三零年大幅减排的承诺】【只要所有发达国家都信守到20230年大幅减排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