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盐井有富世井、燊海井、卓筒井、达德井、自流井等。
1、富世井:自贡历史上的第一口盐井,标志着自贡井盐业的开端。东汉章帝年间,在富顺县城关镇开凿了这口盐井。富世井在蜀中,以产量高、盐质好而闻名遐迩。
2、燊海井:燊海井凿达1001.42米,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口千米深井。1985年自贡市政府对燊海井进行了修复,按照“整旧复旧”的原则,保留原来的格局和木质穿逗结构的建筑风貌,对高18.3米的天车进行了重新捆扎。
3、卓筒井:卓筒井使用“冲击式(顿钻)”的凿井工艺,克服传统大口径浅井的诸多弊端,成为世界钻井技术的先驱,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继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4、达德井:凿于清代乾隆四十一年,外型壮观、呈“A”字型的塔式井架。主体由数百根质轻、滤水性好、耐磨防蚀的杉木排列捆扎,组成若干外圆中空、从低到高逐渐收小的木柱,并在空中交接组合而成。然后安装被称作“天滚”的滑轮,再配置各种构件。
5、自流井:自流井是嘉靖十八年到三十三年(1539到1554),由于旧井废弃,因而在富顺县以西九十里的荣溪水滨开凿的一批盐井,作为新的井盐产地。
盐井镇出产盐卤的盐井都在山脚下的澜沧江畔,盐井周围也没有比较平坦适合晒盐的场地,聪明的盐井人就用木板搭成一个个平台,再在平台四周安装上拦水的“堤坝”就可以晒盐了。
至于盐田为何是层状结构的这个问题,也是因误为盐井镇没有适合的天然晒盐场所,澜沧江千万年来切出的深深沟谷使得两岸都是山,所有的盐田都是依山建在澜沧江一侧的山坡上,上面是木板,下面由许多根木头柱子支撑,把它们建造得如同梯田一般,一个是可以留存住盐卤水,另一方面也是加大太阳对盐卤的日晒时长和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