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咸-巫咸山
原创,时间:2023-01-20 20:25:09
关于巫咸内容导航:
1、巫咸
知遇巫溪么?含巫之境多有神秘色彩。古时黄帝之军师巫咸,其封地便在巫溪,曰巫咸国。地处渝陕鄂三省交界,大巴山东段南麓,东连湖北神农架、竹溪县,南接奉节县、巫山县,西临开县、云阳县,北与城口县和陕西省镇坪县接壤。
巫溪自东汉建县以来,曾设县、郡、监、州建制,名称先后为北井县、始宁郡、永昌郡、大宁监、大宁州、大宁县、巫溪县。
巫溪隶属关系,历代多变,故事多多一一
巫溪地域先后属巫咸国、巫臷国。夏商周属庸国鱼邑,鱼邑并楚,归属巫郡。战国时期,秦取楚巫郡归于黔中郡,设立巫县,县域包含巫山、巫溪。
秦代推行郡县制,巫溪县属黔中郡巫县。
西汉,巫溪属南郡巫县;东汉,巫县分设北井县,县治在今城厢镇,后北井县归属固陵郡(奉节)。
三国时期,北井县先后属巴东郡(奉节)、宜都郡(宜昌)、建平郡(巫山)管辖。
西晋,北井县先后属巴东郡、建平都尉、建平郡管辖;东晋,北井县建制未变。
刘宋、南齐、梁朝、西魏时期,北井县建制未变。北周初,在北井县设始宁郡,后改称永昌郡,郡治在今城厢镇,后北井县并入大昌县。
隋朝沿袭郡县制,撤销永昌郡,大昌县属信州总管府和巴东郡。
唐朝改郡县制,大昌县属山南东道所属夔州管辖。
五代十国时期,废置山南东道,于夔州设镇江军,后改宁江军,大昌县属之。
北宋设路,巫溪属夔州路大宁监,监治在今城厢镇;南宋,仍归大宁监。
元朝设四川行省,大宁监升为大宁州,辖大昌、洵阳、平利、石泉、隆化等县。元末,大宁州属大夏农民政权夔州路。
明朝改“路”设“府”,大宁州属重庆府。洪武9年,降大宁州为大宁县,属重庆府夔州路。洪武13年改州为府,大宁县属夔州府,分大宁县复设大昌县。崇祯17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大宁县属之。
清朝在府、州、县之上设“道”制。康熙6年,撤大宁县并入奉节县。雍正7年,复设大宁县,属川东道夔州府管辖。
民国时,大宁县隶属川东道。民国3年,因县名与山西大宁县同名,遂改名巫溪县。
相传先秦时代,大宁河两岸森林茂密,一位袁姓猎人在山上遇见一头白鹿,箭射不中,于是便穷追不舍,将白鹿赶至宝源山下,竟杳无踪影。猎人满身大汗,见此处有股山泉,便停下来趴着身子喝,这一喝方知水是咸的,于是这地方就叫“白鹿盐泉”了。
民间盛传:白鹿乃仙人变化,指点当地山民找到赖以生存的食盐。亦有传闻说,仙人告诉山民此地有盐后,担心土著不会贮存,于是又变成老翁在宁厂自搭房屋,亲自制作煮盐工具并搭起炉灶,并手把手帮助土著人家学习其制作工艺……尔后,便形成了“七里半边街”。
宁厂镇北宝源山下,有个石雕龙头,清泉从龙嘴里的宝珠两边喷涌而出,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白鹿盐泉”。
史载:巫溪盐场遍及宁厂古镇的四道桥、沙湾、张家涧、王家滩、衡家涧、麻柳树等地带,总面积约有4.2万平方米,号称“万灶盐烟”。
据专家考证:巫溪盐泉是远古巴人发现并开发最早的地面盐泉。在井盐开采业未兴之前,川陕鄂湘环三峡周边地区的人民,都依赖巫溪盐场而修养生息。民间流传最早的制盐工具,是陶罐陶锅灶。1991年巫溪县组织修建宁厂至万古乡公路时,在古盐场盐卤池东侧,发现了10多个“陶锅灶”,灶口锅沿直径约40公分。按制盐史学观点:人类早期是积薪煮盐,木材短缺后才发现煤的功能,撮黄土搅拌煤煎盐。伴随着海盐的大量内销和井盐开发,巫溪盐场才日渐萎缩乃至衰亡。
宁厂盐灶区内的冷水井(岩井、石井、木井)清晰可辨,面对扯卤木架、提卤木桶、转卤木槽、澄卤木桶、木车轮、木瓢、木棰等原始器皿,令人浮想联翩;而抚摸砖卤渠、篾滤竹篱、盛盐篾包、引卤竹缆,则真想抖擞精神,充一回制盐师傅;凝眸那些木柴盐灶、煤炭盐灶、泥土笼、木质塔及多式多样铁锅、铁钎、铁铲、铁捞子……尤其是分卤铁板和出卤石龙头,心头便油然涌起对我们民族祖先的崇拜。
历代王朝在古巫溪因盐立监、因盐设县、因盐置州,因盐设官、因盐开凿栈道……足见巫溪盐场昔日里“万商云集”并非虚言。
巫溪有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海拔2630--2800米,总面积241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104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34平方公里,为中国南方第一大高山草场。
巫溪有荆竹峡:全长7公里,峡内遗先秦濮族岩棺群,存岩棺24具。
巫溪有灵巫洞:东岸主洞琳宫,全长1500米,由仙翁殿、玉竹林、瑶池、龙王殿、海底世界五大部分组成;西岸主洞桃源洞,有石钟乳和大型群雕。被誉为“三峡库区第一洞”。
巫溪有云台山,山上有云台观,在庙(妙)峡峰顶,蔚为壮观。
2、巫咸国
三峡一带最早关于盐的传说,可能要从一个叫巫咸的国家说起。史料中的来自巫咸国是一个人间天堂,《山海经》记载,巫咸国首领乃是帝舜之子无淫,此地百姓姓月分(音般),“其人黄色”,能“操弓射蛇”。奇怪的是,他们不耕作不纺织,却衣食有余;不狩猎,却肉食不缺。山谷中满是茂密的森林,鸟兽成群结队,人们载歌载交顾诉报化是新情诉舞。
我们的疑问正是从《山海经》展开。在远古时代,哪来不耕作不狩猎却能过得如此逍遥的地方?如果不是作者凭空臆想的话,这个叫巫咸的部落应该是一群无需从事农耕的人。学者任乃强认为,这是一个靠盐而兴的古老部落。
给巫咸国带来活力的并非耕地设妒曾她冲,而是盐。巫咸国人发现,在一发她土绍损还因主甚小律座宝源山上,白花花的盐竟然从地下漫了上来,这种地下食盐岩层溶化于水,涌现于地面的盐接品地础杂演民其坏扬称为泉盐,这种盐只是中国的大西南地区才出产。巫咸国的人就地取盐;后来又发现煎煮此地已宪良体者的泉水也可得盐。一时间,盐的产求游秋免量大增,堆积如山。
听闻此处产盐,成都平原、两湖盆地、汉中盆地的商民,不顾三峡水道之险,带着本族的五谷、兽肉兽皮、水果慕却群叫以项皇渐胞名前来,与巫咸国人交换食盐。这样一来,巫咸国人足不出户便能得到足够的五谷和肉食达式垂评致月。而对那些前来交换食盐的外族人来说,食盐是部落得以延续的根本,盐给他们带来了体力与生命。任何一个民族缺少了盐,都将失去竞争力乃至无法生存。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的军队已是横跨欧亚大陆石拿主名物歌总铁执兰标的强劲之师,所向披靡。罗马士兵扛着短剑、投枪旧别诗写主右富宜和盾牌走遍了世界的许多角落。当时,他们还随身携带着一个皮制口袋,里面装着罗马帝国发的军看饷——食盐。这种简单的食物能使高杨诉犯妈使察他们有足够的体力投掷投枪、挥舞短剑,摆脱死亡的阴影。
由于运盐的需要,巫溪一带虽然水流湍急,却早已通船。为了发展盐业,巫咸国王在巫溪附近拓展了若干商业据点,推销巫盐。许多巫咸国民迁徙至此,死后也没有离开。他们被埋葬在巫溪两侧的高山上,以便天天可以看到川流如梭的运盐船。巫溪狭小,不通大船,不能满足盐商们的运盐需要,他们便就地集资,想方设法疏竣河流,使巫溪能通行大船。这个工程,大概蕴含了古人最早追逐财富的梦想。
3、巫咸山
历山舜王坪 海拔2321.8米
晋城市位于黄土高原和太行山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海拔最高点位于境内西侧舜王坪,海拔2321.8m,最低点位于境内南部沁河、丹河下游河谷,海拔不足300m,相对高差约2000多米。
行业热门话题:
【巫咸国】【巫咸山】【巫咸使者在哪】【巫咸撮要】【巫咸国拍卖师在哪里】【巫咸族天女】【巫咸古国】【巫咸国是哪里】【巫咸国在哪里】【巫咸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