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该句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尽心下》。
原文: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文学赏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孟子的逻辑是仁者天下没有对手,以周武王这样的至仁讨伐商纣王这样的至不仁,应当是兵不血刃的,怎么会流血漂杵呢。所以,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简言之,孟子不相信武王伐纣造成了流血漂杵的惨剧。按孟子所想,武王伐纣应当是兵不血刃的。
今天,我们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似乎也已经是浅显而容易明白的启发了。可是在孟子的时代,这恐怕还是空谷足音吧。其实还用不着推得那么远,只需要想想那些“唯书”、“唯上”的时代,孟子这话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引用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尽信书,不如无书》出南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孟子谈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所举的例子是《尚书》五够花思举格跑指中《武成》篇的内容,而我们知道,《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孟的时代也是有着极其权威性地位的该种弦攻翻活。孟子这种对于权威段育半著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即便是对 于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扩展资料: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些苦被期增置也?”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