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的养生杯,这个我觉得不可信,一个杯子就能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啦,噱头很大哦
不知道这个品牌,说不好
听过完美、安利没听过这东西,还是警惕些好
没听过,我知道广告不可信,全靠吹的
不敢信啊
噱头 还是一杯子。。别给杯具了
2021年7月19日至21日,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重庆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共同组织的“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创作采风活动来到泸州市,采风团先后前往合江县、泸县、龙马潭区等地,详细了解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作家们将通过旅途中的启示,创作一批谱写川渝双城生态环境保护的文学作品,生动反映生态环境改善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全面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
一江清水向东流
邹安音
诗意栖居在江畔
蓝天白云,清风明月,小桥溪流……
盛夏七月,合江县又迎来了它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晚熟荔枝,吸收着天地间独有的高温雨露精华,生长在长江两岸和赤水河边,只用艳红的色彩为这片土地着色,吸引了一行特殊的客人造访——来自川渝两地的知名作家。
据悉,每年初冬时节,在泸州市的长江水域,都会迎来全市人民的“老朋友”——数千只红嘴鸥。合江县耄耋老人赵庆群,每天上午都会拎着一大袋面包到滨江路给红嘴鸥喂食,红嘴鸥们像儿女们一样迅速齐聚,飞落到他的肩上、头上,赵庆群因此被亲切地称为“红嘴鸥奶爸”。
“赤水河、万古流,上酿酒、下酿油,船工苦、船工愁,好在不缺酒和油。”在充满传奇色彩的赤水河边,先市酱油作为舌尖上的非遗,在为千家万户的生活增添滋味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公司生产酿造中排放的固体废物豆渣,农户可以及时清运,以用作猪、鱼饲料和种植果树等,维持周边生态环境健康;少量废水经处理后,通过污水管网,进入先市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作家们走进合江县城张湾生活污水处理厂和佛荫镇将军湖村垃圾中转站,在这里,垃圾被分类打包压缩,焚烧后再次回归自然;污水被净化处理,成涓涓清流滋养土地和生命。
大地之上,荔枝开始成熟。合江县的三江荔枝现代农业园,位于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三江交汇处,辐射荔江镇全域,成为合江老百姓的致富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山在城中,城在水中,山水共长天一色。车过泸州,只一撇惊鸿间,此地山水交融的画面早已揽入心怀。
这里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作为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护住一江清水碧波向东流,是泸州人最美的家园情怀和守望。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泸州市“绿芽积分”就是其中的一项创新之举。它发起于2018年,主要以志愿服务为核心,吸纳注册“绿芽”环保志愿者2000多人。志愿者们开展了环保宣教、生态保护、文明引导等常态化志愿服务。今天,泸州市“绿芽积分”注册使用人数3万+,覆盖受众超50万。
低碳生活,幸福着江城;绿芽积分,也深入人心。
泸州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自成立以来,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规定,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污染事故及纠纷仲裁监测、环境科研监测以及推动泸州市发展的其他环境监测工作。远离空气污染,保持饮水洁净,让大地永远富有生命活力……这也是每一个环保监测人执着的信念和心愿。
今天的游人,行走酒城,酒不醉人人自醉;今天的江城,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共生。
濑溪河岸是故乡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逐水而居。明亮的阳光下,一条玉带般的大河淙淙而来,闪着粼粼波光,那仿佛是川南泸县的美丽飘带。发源于重庆大足的濑溪河弹奏着动人的乐音,在此百转千回后,留下丰厚而灿烂的文化,又继续前行。
为了这条生命的河,泸县开展了“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完成濑溪河、九曲河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污染地块监管治理,开展原四川中油金诺石化有限公司等三个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调;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56个;完成了主要河流出入境共10个水质自动站和4个空气自动站(含2个微站)建设,为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提供可靠数据,保卫碧水蓝天。
濑溪河岸是故乡。人离不开水,村子和城镇也离不开小河。人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因着水的灵性和温婉,濑溪河把泸县当做了自己的孩子,无私无畏地滋养和补给,占领了精神和文化的高地,让泸县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等。
远看这条河,宛如玉带般飘扬在山间;近看一座桥,一条条龙昂首嘶鸣,诉说着时代的辉煌和变迁。这里是龙脑桥。龙脑桥又名“龙脑石”,为泸州龙桥文化生态园内的主要景观文物。它修建于明洪武年间(1378至1398年),为石墩石梁式平桥,呈南至北走向。因着九曲河的环境生态保护,今天风采依然。
一桥飞架南北,它连接了泸县古今灿烂的文化,也沟通了川渝毗邻地区的生态环保协作,让这条生命的河流真正成为人们心底的河。
生态修复如画卷
巴渝大地,一衣带水。自古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就血脉相连,心手相牵。沿着濑溪河溯源而上,经重庆荣昌和大足区,来到了渝都重镇永川,体味这里因生态环保建设而带来的城市新魅力。
傍晚,一场暴雨,让城市纤尘不染,车行其中,如入画廊。最抢眼的是道路中间的一丛丛翠竹,写意出永川茶山竹海的幽幽风貌。永川,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境内兴茂的茶山、竹海、江河,丰富并装点着永川的人文和内涵,使它成为川渝东大路的水陆要冲,写尽一城的繁华和诗意。
但永川也曾历经伤痛。临江河是它的母亲河,是长江一级支流,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临江河污染日益严重,被外来投资者称为臭水沟,让永川一度失去城市的风姿和容颜。
重疾猛治,刻不容缓。2017年初,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成为永川“一号民生工程”,抢救和保护母亲河的战役轰轰烈烈打响了。三年过去了,母亲河归来: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经验作为重庆唯一生态环保实践范例在全国得到推广,永川城的风姿再次得以呈现。
2020年春始,永川又对兴龙湖湖区及上游河道展开了系统的水生态治理,引进了成熟的“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实施水体底质改良、水生植物构建、水体透明度提升、微生物群落构建、水生动物群落构建、水动力改善等重要工序,初步构建起了以“食藻虫—水下森林—水面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的共生自净系统,水质明显得到改善。
在同一片蓝天下
回顾行程,作家们切身感受到文学创作与生态环保建设之间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和融合,不再抽象而空洞。
沿着河流与乡村行进,那些与江河有关的生态保护画面和故事,就成了记忆中的永恒。在长江上游,云贵川相关环保部门三省联动,开通了一条候鸟迁徙的绿色通道;四川泸县和重庆荣昌区、大足区协同作战,共同保护母亲河流域,让它成为血脉和精神的故乡;在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重庆北碚区和渝中区出重拳治理城市污染和节能减排,确保大西南的水上黄金通道畅行无阻。
眼见浑浊的污水被净化成涓涓清流,留下了长江出川的壮美风采;新鲜农肥从乡村运来,进了专门的车间,被除臭、烘干、碾碎、包装等,完成了从乡村污染源到农家有机肥的华丽转变;垃圾被送进焚烧炉,然后被发成电,送进了城市的千家万户;粪污走过各种不同的车间后被净身,成品竟然可以是一瓶瓶可供饮用的矿泉水……
在江与河的连接处,在传统和古老的守望中,诗意栖居于此的人们,尽情描绘着明天更加美好的画卷。由此可见:巴蜀大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正掀开新的一页,也期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谱生态文学新华章。
邹安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书香三八”特约作家。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刊报发表作品多篇。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十届东丽杯孙犁散文奖等。出版散文集《心上青居》《菩提花开》《嘉陵江从镜头前流过》等。
来源丨四川小小说 记者:邹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