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劳务工人员变身行业掌门人、创业者当上社区模范,职场“小白”历练为岗位能手,曾经孤苦孩子已茁壮成长,几十年热情细致的志愿者依旧在社区感受到尊重和认可……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是2000年首批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把“关心人、提高人”作为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定位。
临汾路街道成立于1988年,辖区面积2.1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人,实有人口8万人,户籍人口6万人、3.3万户,下设20个居委会,37个自然小区,是一个正在建设与发展中的居住导入区。
近十年来,临汾路街道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协同共治机制,探索多方力量参与机制,不断鼓励社会各类组织和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激发参与热情,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铸就精神家园大舞台。
怀揣500元“闯上海”的创业者在这里22年收获十万好口碑
在岭南路上有一家新旺美食林,这里不仅是一间家常菜馆,还是街道的为老助餐点之一,每到中午,店里总是满满当当,有老人跨越3条马路前来这里就餐。店主俞迎春招呼好来就餐的老人,又拎着打包好的盒饭匆匆跑向岭南路700弄小区,那里还有5位高龄、独居老人等着他将热腾腾的午饭送上门。每日为5名困难老人提供“免费的午餐”,他已经整整坚持了18年。
临汾路街道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将支部建在路上,党在群众身边”,辖区被平均分为4个街区,在街面上设立“居委会”,每个片区都有一个专职书记,在街道职能部门支撑下,对沿街商户提供指导、帮助、支持、解困,让创业者成为社区模范。
2000年,从崇明农村来的俞迎春夫妇怀揣500元现金,来到临汾路街道岭南路上落了脚,开了一家餐馆。创业初期,人生地不熟,俞迎春夫妻着实辛苦,选址、办理营业执照、装修、招人都得操心。而街道十分重视这些新入驻的商户,给予了不少关心,帮助他们在临汾“落地生根”。俞迎春回忆道:“当时办理执照,我不知道需要哪些资料,是街道工作人员替我列好了清单,一次性准备好材料办理成功。后来招人困难,也是街道帮忙牵线,为我介绍了员工,还帮他们办理了暂住证,我的小店这才经营起来。”
很快地,俞迎春的小店凭借着物美价廉的菜品赢得周边小区居民的欢迎,店里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也顺势在临汾安了家。真正在这里“生根”后,由于户籍问题,他的孩子在打预防针、入学等问题上遇到了困难,这时,街道又向他伸出了援手。考虑到俞迎春的店在这里,街道协调了社区医院,让孩子可以就近打针;到了入学年龄后,又帮忙联系了幼儿园,让孩子顺利入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社区一直没有缺席,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实践平台,他也十分乐于参与社区活动,曾获得街道优秀志愿者、“汾尚青年”等诸多荣誉。
俞迎春本人更是积极反哺社区,一墙之隔的岭南路700弄居委会经常在传统节日开展为老服务活动,俞迎春主动表示,让老人来自己店里。2004年起,每逢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俞迎春就请孤老们上饭店团聚。他还请居委会帮助排摸小区困难老人情况,每日为5名困难老人提供“免费的午餐”。他当上了街面“路段长”,在店铺门口两三百米范围内,把店铺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店主组织起来,通过行业自律、路面自治、区域共治守好自己的家园。
临汾社区750家商户先后涌现出5支志愿者服务队,每年开展便民服务三十多场,服务人群覆盖万人。
十年来,俞迎春在临汾社区平台下,先后荣获“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静安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上海市“慈善之星”等荣誉称号,成为静安区党代表,每天小店生意忙得红红火火,作为临汾路街道第三家社区食堂,每天为400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务。
职场“小白”十年蜕变为青年“岗位能手”
静安区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静安区人大代表、静安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委员、静安区青年联合会委员……这些标签很难让人与面前这个留着齐耳短发、走路带风的干练“小姐姐”相联系起来。14年前,刚进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职场“小白”王晓珺,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栽培下、在日复一日的窗口接待历练中,走上了受理中心“掌门人”之路。许多像她一样的青年工作者,也在这里找到锻炼的平台,成了各行各业的“能手”。
2007年,26岁的王晓珺进入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她作为一名工作“小白”特别勤奋,每天忙得脚不点地,走路带风。王晓珺回忆道,新人面对窗口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向居民解释政策。文件语言专业性强,居民难以理解,需要她们能够将复杂的书面语转化为直白的口语,这也是最需要时间学习的。
临汾路街道十分重视新人带教,“师傅带教”、“老书记工作室”、“领头雁计划”、“青年突击队”等,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经历、不同需求的公务员、事业、社工、骨干志愿者等都有理论、案例等内容的课程服务。
在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有完善的带教机制,“老法师”一对一进行培训,适时调整进度;在从“一门式”到“一口式”,从“全市通办”到如今的“一网通办”过程中,街道搭建平台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专门指导,成立调研团队外出学习,王晓珺通过反复钻研加上自身的努力,个人业务能力越来越强,她带领团队成员创立了“临汾好办”社区政务服务品牌 。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地处静安、虹口、宝山三区交界,每年受理各类事项逾12万件,跑出了99.99%的居民满意度。
为了让中心工作有更大的提升空间,王晓珺成了静安区人大代表、静安区青联会成员,对全区、全市的受理中心工作有了更大眼界和认识,终于自己钻研出“王晓珺工作法”。针对重难点项目的专题培训,是王晓珺带领团队学习的固定“三件套”。为了带教新人,她编写了10本专业工具书。她还亲自带教新同事,摒弃传统的“简单兜售式”讲解法,创新性地采用“TED式”的演绎法,通过讲案例、摆观点、细分析、得结论的讲解技巧帮助同事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工作原理、学会工作方法。
2022年被评为上海市“新征程奋进者”的王晓珺说:“我是临汾成长起来,服务居民‘小事’不小,我希望每天保持每天学习的习惯,并将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新人,让每个在临汾工作的同志都能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外来“打工人”在这里变身行业“掌门人”
汾西路上的升辰美发店,在临汾居民中一直“人气爆棚”,店主蔡先浩不仅手艺好,还是静安区好人好事获得者、闸北区践行核心价值观最美青年代言人、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常常活跃在社区公益服务第一线。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美发行业的“公益达人”其实是“半路出家”。1995年,蔡先浩来到上海打工。为了拥有一项真正的立身之本,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静安区临汾路街道阳曲路400弄小弄堂里学习理发手艺,从学徒洗头工做起,在自己的刻苦钻研下,受聘为上海国际美容美发裁判员。2002年,蔡先浩白手起家,借了五万元创业,与自己的爱人在汾西路上开了一家美业店,并给小店取名为“升辰”,蔡先浩解释道:“我取这个店名时,主要想到了它所包含的三层含义:‘升辰’谐音‘申城’,表达了自己对上海的喜爱;‘升辰’表达了要通过自己努力在上海扎下根来的美好愿望;‘升辰’字面释义为早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给人以希望的感觉。”
小店开门之初,就因为实惠的价格和蔡先浩不错的手艺获得了居民的喜爱,2018年租房合同到期后,蔡先浩的小店遭遇了困难,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与房东续签困难。这让蔡先浩十分着急,居民们得知了这一消息之后,也十分舍不得这间小店。这时,街区工作站找上了门。原来,蔡先浩平时热心公益形成的良好社区氛围,街区工作站早有耳闻,这次得知小店遇到了困难,街区工作站便主动帮助寻找房东,协调了房子,让他将这份美发技术和暖心服务延续了下去。
感受到了社区的关心,蔡先浩也以行动回馈这份帮助。他是临汾美发行业协会带头人,工作热情更高,更积极主动地组织行业协会成员一起学习,共同提升,及时传递理发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信息,引导行业诚信自律;通过美发、美容技能比赛等打造临汾“工匠”精神,培育为民服务的热情,共同推进理发行业健康发展。
蔡先浩在临汾社区这片热土上创业,带领同行共同用行动反哺社区,每年为社区老人免费理发多达1万余人次。他获得诸多荣誉,2011-2012年度被团市委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蔡先浩入党后由于他出色的实际表现,先后批评选为静安区好人好事获得者。美发联席会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2018年荣获2016-2017年度“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
热心社区服务23年的“志愿达人”在这里收获尊重和快乐
在景凤路380弄小区施文君的家里,有这样一个“藏宝箱”,打开一看,里面被奖状填满:上海市优秀志愿者、静安最美志愿者、静安区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静安最美家庭、“老伙伴”计划先进志愿者、“老年乐园”项目优秀人物、老年协会“十佳”好会员……提起这满箱的荣誉,施文君满眼都是自豪:“这是社区对我的肯定!在这里,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我爱临汾社区!”
今年77岁的施文君1999年退休后搬迁到了景凤路380弄小区,主动报名成了居委会的义务干部,调解邻里关系、开展“清洁家园”服务、带居民晨练、她是文艺说唱爱好者,组建文化团队,编排广场舞……这一干就是20多年。开朗热情的她获得了不少居民的喜爱,在小区里见面,总会亲切地与她打招呼,这份获得感让施文君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对社区十分有归属感。
临汾路街道有着“车轮食堂”、“安惠暖阳”、“老伙伴”等助老服务品牌项目,在临汾社区44%的老龄化程度下,推行“小老人”帮“老老人”,施文君也成了骨干,并把自己的老伴也拉了进来,一起为老人服务,多年来,服务老人100多个。
近年来,随着年龄增大,施阿姨的身体也不如之前硬朗了,逐渐从志愿服务第一线退了下来,原来觉得可能不再有“价值”,却让她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街道开展了“美丽家园”建设,将原先150米长6处围墙全部拆除后,为老年人开辟了一个健康跑道,共享了街心花园,健身广场,道路相通、空间相连,热爱文艺活动的施文君也借此机会,邀请热心志愿者们组成了一支说唱班,她拿着铃鼓,标注好音调,逐句教队员们唱。
最近,她将加装电梯、“美丽家园”等各项社区新鲜事编入歌词中,在小区各大活动中频频出场,这支说唱班已经成为阳曲路760弄居民区的一张名片。施文君激动地表示:“社区不仅环境越来越好,给我们展示自我的舞台也越来越大,在这里,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截至今年10月,临汾路街道老房加梯已累计签约322台、已开工59台、竣工69台。
40多名困境儿童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
今年23岁的小诗,家住汾西路260弄,自12岁成为孤儿,就一直在社区帮助下生活。从岭南中学毕业后,小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读了印染专业相关的大专,并在2021年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从事印染设计相关工作。但初入社会的她难免陷入迷茫和彷徨。
一直关心她成长的汾西路260弄居委会没有停止对她的帮助,社区救助专职干部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邹春芳帮她申请了“低保渐退”,让小诗迈入社会的过渡更稳定、更安心。
其实,回顾小诗的成长之路,社区从没有缺席。上学时,有热心党员志愿者轮流负责接送,楼组长、邻居也时常上门关心。居委会帮助她申请了青少年帮困补贴、学校也为她提供了助学金。一次上门关心时,邹春芳发现小诗家的卫生间太破旧又没钱维修,又协助她申请了街道的专项帮扶基金,在小诗的卫生间里装上了浴霸,重新修了防水槽,更换了电灯。
在社区关爱下成长起来的小诗,也十分感念社区的帮助。在她上学时就常常参与“青春社区”的各项活动,寒暑假期间也在居委会的介绍下,在社区企业打暑假工,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毕业后,她还担任了居民区团支部委员,常常活跃在小区的志愿服务中,用实际行动感谢这些曾经帮助过她的“家人们”。
近几年,仅仅汾西路260弄居民区,通过社会救助制度帮助社区困难儿童 40余名,这些孩子有的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有的积极入党,还有的又回到社区,也加入了帮助困难儿童的行列中,让更多的孩子在社区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
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最前沿不断奋斗,团结、服务好临汾社区各类群体,创新打造“先锋临汾”党建工作品牌,不断实现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人人出彩、人人参与的精神家园。
栏目主编:董齐兴 文字编辑:俞宏浩
来源:作者:林萱
www.chinamrong.com
中国美容美发网-国内首选的美容美发化妆品门户网站
包括美容美发行业信息与电子商务供求商贸信息、厂商名录、最新最及时的行业资讯。
祝你美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