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殴宦

编辑整理:整理来源:悟空问答,浏览量:71,时间:2022-10-05 11:42:01

农夫殴宦,农夫殴宦文言文朗读,农夫殴宦的翻译

农夫殴宦的翻译

陶渊明诗《归园田五首》,是中国田园诗的开山与典范。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彭泽县(今彭泽西南)令最终归田,时年四十一岁。义熙二年(406)春夏间,作《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家,是在寻阳(今)柴桑。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今逐句笺释如下。

人的本性酷爱自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少无适俗韵”的“俗”,指官场。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追述弃官说:“少而穷苦,毎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已必贻俗患,僶俛辞世。”其中“俗”、“世”,亦均指官场。“韵”指情感、趣味。唐代隐士王绩《游北山赋》:“吾往见薛收《白牛溪赋》,韵趣高奇。”“韵趣”二字连言,深得陶渊明诗意。“性本爱丘山”的“性”,指人生来具有的本性。“丘山”,指山水田园自然,指代自由生活。天高官场远,在历史条件下,农村生活基本上是自由的生活。

诗言自己从小就没有适应官场的趣味,因为自己生性酷爱自由。诗含藏的意思是,官场是不自由的,违背酷爱自由的人性。

陶渊明弃官彭泽令时所作《归去来兮辞》序:“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言本性是自由的,不是可以勉强(违背)得来的。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意同。

陶渊明的人性思想,来自孔子。《论语·雍也》:“子曰:‘人之生也直’。”依孔子,人的生性本来是正直的。正直,就是不欺负人,也不受人欺负;不奴役人,也不受人奴役。因此,陶渊明所讲的人性自由,与孔子所讲的人性正直是一致的。《论语·述而》:“子曰:‘天生德于予。’”依孔子,人生来具有的德性,是人不可剥夺的价值和尊严。依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人性与情感的关系,本来是体与用、源与流的关系。陶渊明自述因为生性酷爱自由,所以从小就没有适应官场的趣味,此思维结构,亦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按语意逻辑次序,此二句是倒装。“少无适俗韵”倒装在“性本爱丘山”之前,是为了用“山”字押韵,也是为了突出对官场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比喻官场。典出传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缰拘锁。”“尘”,喻指官场的肮脏;“网”,罗网,喻指官场的奴役人、不自由。

“三十年”,是夸张。按陶渊明《饮酒》其十九:“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梁萧统《陶渊明传》:“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可知渊明是在“向立年”即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二十九岁时初仕“为州祭酒”,不久解职归田。其后则时宦时隐,直至义熙元年(405)四十一岁时最终弃官归田,为十三年。诗言“一去”,是总而言之,言“三十年”,是极而言之。

诗言自己误入肮脏、不自由的官场中,离开自由的家园,已经好多年了。“误”字打头,是对自己过去做官生涯的全盘否定。

“覉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二句典出晋潘岳《秋兴赋》:“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飧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喻象相似,喻义相同,描写皆生动传神。

诗言身在官场,失去自由,像覉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样,盼望回归自由生活。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开荒”,指开垦荒地,成为新的田地,种植更多的作物。“开荒”二字,明白如话,直到今天还是口语。此是从陶渊明亲身体验中跳出来的词,带有格外亲切、深厚的情感。按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开荒南野际。”其二:“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可见陶渊明大面积开荒种田。按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一:“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可见陶渊明深入僻远之处开荒。按陶渊明《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扬楫越[1],泛随清壑回。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可见陶渊明有时要早起乘船渡过潆洄曲折的山间湖泊,才能到达自己开荒种植的田野。陶渊明之所以要大面积垦荒种田,是为了养活一大家人[2],也是为了躬耕自养的自由生活。

“拙”,字面意思是笨拙,实际是指正直人性,即孔子所讲“人之生也直”。此是谦辞,柔中有刚。“拙”,是陶渊明喜用字,如《与子俨等疏》:“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嵇康《述志诗二首》其二:“恨自用身拙,任意多永思。”陶渊明与嵇康,神理相接。

按叙事时间次序,此二句是倒装。“开荒南野际”倒置在“守拙归园田”之前,是为了用“田”字押韵,更是为了突出开荒种田,乃是自由生活的保障。

诗言为了守住自由、正直的本性,自己最终弃官归田,在南野上开荒种田。

开荒种田,春播秋收,农业生产劳动,得付出多少辛苦和汗水,陶渊明在所不惜。在陶渊明,自由、正直的人性高于一切,人的价值与尊严至高无上。

“开荒南野际”,使本诗具足了陶渊明田园诗最重要的内容与特色――躬耕。躬耕的展开描写,则是在本诗第二、第三首。

农夫殴宦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以上八句,写弃官归田和开荒种田,核心内容是对人性的反省,对自由的珍惜。

田园妙境与庄子奇思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方”,四方、周围。“方宅”,指宅园地,宅院内外的园地。《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伐檀》“廛”:“古者一夫田百亩,别受都邑五亩之地居之。”可见宅园地古已有之。按《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可见陶渊明家宅园地田亩不算小,是陶渊明辛勤开拓的业绩。按陶渊明《停云》序:“樽湛新醪,园列初荣。”《九日闲居》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时运》其四:“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果菜始复生。”《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可见陶渊明家宅园地,种植有满园的蔬菜、花卉、药材、和果木林,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并且实行花卉、药材等不同种类作物间种(“花、药分列”),种植技术高明。总而言之,陶渊明家的宅院地,是林园、菜园、果园、花园、和药材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明白如话,用数目词,若数家珍。每一寸园地,每一间房屋,都是自己的辛苦劳作换来的,多少欣慰,喜悦,都在言外。

“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

“榆柳荫后园”,“荫”字好,动词,写出绿树成林,夏季可以为草屋八九间遮阴。“桃李罗堂前”,“罗”字好,写出春季桃花李花红红白白烂漫一片,夏秋间桃子李子果实累累眼前罗列。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朦胧、隐隐约约貌。屈原《离骚》:“时暧暧其将罢兮。”汉王逸注:“暧暧,昏昧貌。”“依依”,袅袅、轻柔上升貌。典出《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墟里”,村庄。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出暮色朦胧中,隐隐约约的远村,袅袅升起的炊烟。黄昏的田园,古朴、安祥、优美。此是诗的第一画面,及其象外之意。此画面看似毫不费力,而不愧为中国诗歌神韵艺术的典范。画龙点睛之笔,端在“暧暧”、“依依”两组叠字,妙笔传神。

全诗哪两句最美?正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但是,此二句诗之妙,却不仅在于其第一画面之美,及其象外之意之好。

再仔细看“暧暧”二句上下文:“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暧暧”二句,与上下文“方宅”四句、“狗吠”二句,有何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显然,“暧暧”二句,与上下文“方宅”四句、“狗吠”二句,此一段八句,相同点都是写村庄;不同点在于,“暧暧”二句是插写远村远景画面,上下文各四句、两句,则都是描写自家村庄近景画面。结构之中,隐藏异同。

在上下文描写自家村庄近景画面中,中间插写远村远景画面,这么写,有什么妙处?

答案在庄子

《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说,天之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的遥远,是无极限的吗?从天看地,也象从地看天――也是蓝色的吧,也是无极限的吧!庄子的奇思妙想,为人类提供了自己看不见的从天看地的视角。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借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暧暧远人村,其视我也,亦若是则巳矣;远村看我村,也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在描写自家村庄的近景画面中,写出远村远景画面,就象提供了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自己看不见的自家村庄的远景画面,是和远人村一样,隐隐约约的远村,袅袅升起的炊烟,一样的古朴、安祥、优美。此是诗的第二画面,及其象外之意。此是意境中的意境,神韵中的神韵,而出之以不知不觉。

陶渊明在上下文描写自家村庄近景画面中,中间插写远村远景画面,为读者提供了从远村看自家村庄的视角,形成独一无二的田园妙境。陶诗意境中包含的这种流动观照的画面结构,近似中国画的散点透视,胜似散点透视。因为绘画的散点透视,也难以提供这种镜子般的画面结构,语言艺术的自由灵活,更接近人类思维的自由灵活。

陶渊明的奇思,是庄子式的奇思。但是,庄子的奇思,是显性的;陶渊明的奇思,是隐藏的。假定陶渊明的奇思,是受庄子的启发[3],那也是青出于蓝。

庄子(约前369-前286)说:“天之苍苍,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成为从太空看地球的第一个人类,加加林说:“地球是天蓝色的。”[4]加加林证实了两千多年庄子前的奇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二句典出《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以及《宋书·乐志三》录古词《鸡鸣髙树颠》:“鸡鸣髙树颠,狗吠深宫中。”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黄昏时分,一天出外劳作的农夫、牧童收工回家,家鸡也咯咯的啼叫着,回到桑树上栖息。黄昏的村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此八句诗,标志中国田园诗在产生时[5],已达到了诗歌艺术的巅峰。在当时,就已深深感动了诗人颜延之。宋颜延之《陶徵士(渊明)诔并序》:“汲流旧巘,葺宇家林。晨烟暮霭,春煦秋阴。”便是此段意境的化身。其中,“葺宇家林”,“春煦秋阴”,是来自“方宅”四句;“晨烟暮霭”,以及“春煦秋阴”,是来自“暧暧”四句。

农夫殴宦朗读

以上八句,写自家宅园和田园风光,潜藏意义是自由生活之优美。

淡泊心与自由心

“戸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戸庭”,字面指室内和庭院,喻指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尘杂”,字面指灰尘、杂物,喻指尘俗之事、官场之事,也喻指做官的欲望。“无”,是泯灭义,看似轻描淡写,实际斩钉截铁。“无尘杂”,就是泯灭了做官的欲望。无欲则刚。本诗两用“无”字,“少无适俗韵”,“戸庭无尘杂”,具见诗人个性。“虚室”,字面指空灵的房间,喻指淡泊干净的心灵和生活。“馀”者,有馀不尽。“闲”,悠闲、自在,指自由。“馀闲”,就是充分的自由。

“戸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与《归园田居》其二:“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是两次用《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典。

《庄子·人间世》:“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虚室”,喻心灵淡泊空灵,“生白”,言放光明,阳光七彩,化为纯白。《庄子·德充符》:“唯止能止众止。”“止止”、“止众止”的第一个“止”,是止住欲望的止。第二个“止”,是欲望。“止止”、“止众止”,就是止住内心的种种欲望。故“吉祥止止”下句云:“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言如果欲望不止,身即使是在坐位,心也是在驰逐名利。

心斋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子认为无限制的欲望,是恶和罪恶的根源,是人类社会灾难的根源。只有心灵淡泊,才有人的自由。心斋哲学,提供了克服无限欲望的实践工夫。

“吉祥止止”,西晋郭象《庄子注》解释为“夫吉祥之所集者,至虚至静也”,唐成玄英《疏》解释为“吉祥善福,止在凝静之心”,是用“唯道集虚”来解释“止止”。但是,“唯道集虚”是心斋已然之境界,“止止”才是心斋所以然之工夫。用心斋已然之境界,解释心斋所以然之工夫,并没有讲落实这心斋工夫。更重要的是,“止止”的第二个“止”,是指欲望,不是指“至虚至静”的“凝静之心”。

《归园田居》“虚室有馀闲”,“虚室绝尘想”之“虚室”,是两用“虚室生白”。“户庭无尘杂”、“虚室绝尘想”之“无尘杂”、“绝尘想”,则是两用“吉祥止止”之“止止”。这表明,陶渊明是用《庄子·德充符》“唯止能止众止”之“止众止”,来理解“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止止”。陶渊明对庄子哲学精髓的创见,超越了他之前的西晋郭象、他之后的唐代成玄英的解释。

  不与黑暗政治合作,是魏晋之际嵇康、阮籍、向秀等竹林七贤的传统,陶渊明继承之。弃官种田自给,以保全独立自由人格和生命权利,则竹林七贤尚无此实践。陶渊明弃官种田自给,以保全独立自由人格和生命权利的实践, 发展和超越了魏晋竹林七贤的传统。

诗言我的室内、庭院,纤尘不染,空灵的房间,悠闲自在,有馀不尽。喻说自己泯灭了世俗的欲望,心灵淡泊,生活自由。

以上二句,言淡泊心是自由心的根本。

回归自由的宣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樊笼”,牢笼,例如屠宰场关住鸡鸭猪羊的牢笼,喻指官场。此比喻包含两个意思,第一,失去自由,失去尊严。《宋书》卷九十三《隐逸·陶渊明传》:“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帯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为五斗米折腰”,就是没有自由、没有尊严。第二,失去生命权利的保障,随时可能被屠杀。《晋书·阮籍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魏晋宋时期,政治黑暗恐怖时期居多,士人生命没有保障,许多士人惨遭政治权力杀害,其中包括优秀诗人孔融、嵇康、吕安、张华、潘岳、陆机、郭璞、谢灵运、鲍照、谢朓等人。陶渊明《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异患”,就是指人所不应有的灾患,包括失去自由、尊严,和死于非命。

农夫殴宦文言文翻译注释

“自然”一词,在古汉语中,有三个义项:

1.天然、非人为。例如晋陶渊明《晋故西征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

2.自然运化、天地自然之道的作用和体现。例如陶渊明《形影神》序:“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

3.自己使自己如此,自由。“自”,自己;“然”,如此。自己使自己如此,即自己为自己作决定,即自由。例如《老子》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汉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老子》第五十一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陶渊明诗《归去来兮辞》序:“质性自然。”《归园田居》第一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以上所有“自然”,皆自由之义。“返自然”,就是回归自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言身在樊笼失去自由已久,今天终于回归了自由。

以上二句,可以说是言回归自由的总宣言。

在陶渊明,为了自由,付出了艰苦奋斗的代价,泯灭世俗功名欲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皆非易事。有“虚室绝尘想”,和“开荒南野际”,然后才有“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开创出中国田园诗的优美意境,妙笔传神,神韵无尽,臻于中国诗艺术巅峰;写出了深切的人性反省,酷爱自由是人的本性,淡泊心是自由心的根本,人文境界精深绚烂。

[1]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言秋收之初,已经能吃饱,非常开心,天没亮时,就已经束带――挂上镰刀等收获用的农具,坐待鸡鸣报晓就出发。这一细节,非常新鲜,非常感人。

[2] 《宋书》卷九三《隐逸列传·陶渊明传》:“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与子俨等疏》:“告俨、俟、份、佚、佟。”

[3] 参考下文解释“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陶诗对庄子的创见。

[4]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9时07分,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飞,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0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人类首次载人宇宙飞行。

1961年4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苏联英雄胜利地完成了天路历程 “真理报”记者在飞船着陆地区采访记》:“据塔斯社13日讯……加加林所到过的地方是任何人所从未到过的,他看见了任何人还没有见过的景象。……大家争先地问加加林:‘天空、宇宙是什么样的?’‘黑洞洞的,同志们,很暗。’‘地球呢?’‘是天蓝色的,象个大球,真是奇妙的景象。”

(俄)别尔乌申《108分钟改变世界》第六章《飞行壮举》6.3《在轨道》:“9:27……加加林……继续汇报他的所见和感受:‘打开观察窗的滤镜,能看到地球地平线,但是天空之中的星星却看不见。天空是黑色的,地球地平线周围的一圈蓝色光环将地球与黑暗的天空分隔开。’”(《108分钟改变世界》,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第228-229页。)

《加加林宇宙飞行后在国家委员会会议上的报告》(1961年4月13日绝密第1本):“我看到地平线、星星、天空。天空完全是黑黑的。……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地平线,看到地球的圆周。地平线呈漂亮的蓝色。地球表面是淡蓝色。”(《108分钟改变世界》,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第343-344页。)

[5]中国田园诗、山水诗,相继产生于晋宋之际,西元4-5世纪之间。比产生于19世纪的西方自然诗,早15个世纪。

[英]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在古希腊时代,“对于自然的感情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它在荷马的诗中,即使是当他描写到大海和有名的阿尔喀诺俄斯(alcinous)花园时,都十分缺少。”(蒋孔阳译,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186页。)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古代人中间,艺术和诗歌在尽情描写人类关系的各个方面之后,才转向于表现大自然,而就是在表现大自然时,也总是处于局限的和从属的地位。不过,从荷马时代以来,自然给予人们的强烈印象还是被表现在无数的诗句和即景生情的词句中。”(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92页。)在中世纪,“对于自然风景做精心的描绘是很少的。”(第300页。)

[英]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中世纪以后,“自然这块天地,不得不等到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方才得到了充分而又细致的发掘。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歌德,是他们第一次把大海、河流、山峦带进了他们自己的作品。”(蒋孔阳译,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186页。)

[英]韦尔斯《世界史纲》:“华兹华斯以一种极其变化多端的艺术手法讲出一种神秘的泛神论,一种对自然神的深奥感受。”(吴文藻等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20页。)

行业热门话题:

【农夫殴宦的翻译】【农夫殴宦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农夫殴宦朗读】【农夫殴宦文言文翻译注释】【农夫殴宦文言文阅读答案】【农夫殴宦农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农夫殴宦的拼音】【农夫殴宦启示】【农夫殴宦原文及翻译】【农夫殴宦文言文朗读】
农夫殴宦完!

相关推荐:

农夫殴宦

农夫殴宦,农夫殴宦文言文朗读,农夫殴宦的翻译

作者:整理来源:悟空问答,时间:2022-10-05 11:42,浏览:72



关键词文章生成器,点击查看演示目录:http://www.wskqs.cn/shisange/


明朗| 银行资金证明手续 峰山乡银行资金证明是什么意思| 宴请 宴请座次安排图| 儒家拼音| 网站推广-网站推广怎么推广| 鸿爪-鸿爪雪泥| 提婆 提婆达多和佛陀是什么关系| 门面装修接单 门面装修接单图片| spot rate-spot rate| 网站优化-网站优化的主要内容|
投稿| 1024(定向养站+文章采集+ai聚合)目录程序| 1888(定向养站+文章采集+ai聚合)泛目录版| 双标题| 挖关键词| 违禁词删除| 伪原创| 免费配图| 自助解答| 站长变现| 今日头条| 问答聚合| 818(今日头条资讯聚合演示)| 1024(采集聚合+ai聚合)| 1024 (AI定向养站目录程序)| 淘客文章带货| 定向养站目录程序| ai写作目录程序

苏ICP备2021004623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侵犯其权益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版权所有:昆山市一路火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友情导航 网络警察提醒您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