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能力
编辑整理:整理来源:百度知道,浏览量:90,时间:2022-10-27 15:56:01
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怎么填,生产能力怎么计算
关于生产能力内容导航:
1、生产能力
这个是问题是在问你们公司最大生产产品数量是多少。比如说两家公司A和B,经济条件相同,但A生产方式比B先进。每月生产量A为10000件,B为8000件,这就可以看出A的生产能力比B强。上面这个是举例,其他的制约企业生产能力的还包括很多,比如有废品率,生产质量高低等等。
生产能力,就是单位时间内可以达到的最大产量.如,某煤矿的生产能力为日产煤500吨,而他上月的实际产量是13000吨.
2、生产能力利用率
劳动。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在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或资金)这两种要素中,单位劳动占用的资本(或资金)数量较少的那一类产业,根据同花顺财经微博发布的消息显示,劳动密集型行业产能利用率偏低,劳动无法进行全部转化为资金。
3、生产能力指数法
什么是SPC、SPD与SPA?
1. SPC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休哈特首创的。SPC就是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发现过程异常,及时告警,从而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这里的统计技术泛指任何可以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而以控制图理论为主。但SPC有其历史局限性,它不能告知此异常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发生于何处,即不能进行诊断,而在现场迫切需要解决诊断问题,否则即使要想纠正异常,也无从下手。
2. SPD
SPD(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即统计过程诊断,是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质量管理专家张公绪首次提出的。1980年,张公绪提出选控控制图系列。选控图是统计诊断理论的重要工具,奠定了统计诊断理论的基础。1982年,张公绪又提出了“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休哈特质量控制理论,开辟了质量诊断的新航向。此后,我国又提出“多元逐步诊断理论”和“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解决了多工序、多指标系统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诊断问题。从此,SPC上升为SPD。SPD是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与诊断,从而达到缩短诊断异常的时间、以便迅速采取纠正措施、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目前,我国依据上述诊断理论已开发出两种诊断软件。一种是依据“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开发的应用软件SPCD2000,用于诊断多工序生产线中上工序对下工序的影响;另一种是依据“多元逐步诊断理论”和“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开发的多元诊断软件DTTQ2000,用于多因素相关条件下的诊断。而后者同时也考虑了上工序对下工序的影响。
3. SPA
SPA(Statistical Process Adjustment)即统计过程调整,是SPC发展的第三个阶段。SPA可判断出异常,告之异常发生在何处,因何而起,同时还给出调整方案或自动调整。SPA从90年开始提出,目前尚无实用性成果,正在发展之中。
spc(1) 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简称统计过程控制
利用统计的方法来监控制程的状态,确定生产过程在管制的状态下,以降低产品品质的变异 [编辑本段]spc(2) soy protein concentrate,大豆浓缩蛋白。
在大豆压榨过程中的产品,比豆粕蛋白含量高,且更易吸收。
常用于乳猪、水产、幼禽、犊牛、宠物等饲料制作。是理想的饲料原料。 [编辑本段]spc能解决之问题 1.经济性:有效的抽样管制,不用全数检验,不良率,得以控制成本。使制程稳定,能掌握品质、成本与交期。
2.预警性:制程的异常趋势可即时对策,预防整批不良,以减少浪费。
3.分辨特殊原因:作为局部问题对策或管理阶层系统改进之参考。
4.善用机器设备:估计机器能力,可妥善安排适当机器生产适当零件。
5.改善的评估:制程能力可作为改善前後比较之指标。
利用管制图管制制程之程序
1.绘制「制造流程图」,并用特性要因图找出每一工作道次的制造因素(条件)及品质特性质。
2.制订操作标准。
3.实施标准的教育与训练。
4.进行制程能力解析,确定管制界限。
5.制订「品质管制方案」,包括抽样间隔、样本大小及管制界限。
6.制订管制图的研判、界限的确定与修订等程序。
7.绘制制程管制用管制图。
8.判定制程是否在管制状态(正常)。
9.如有异常现象则找出不正常原因并加以消除。
10.必要时修改操作标准(甚至於规格或公差)。
分析用管制图主要用以分析下列二点:
(1)所分析的制(过)程是否处於统计稳定。
(2)该制程的制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是否满足要求。
-控制图的作用:
1.在质量诊断方面,可以用来度量过程的稳定性,即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2.在质量控制方面,可以用来确定什么时候需要对过程加以调整,而什么时候则需使过程保持相应的稳定状态;
3.在质量改进方面,可以用来确认某过程是否得到了改进。
应用步骤如下:
1.选择控制图拟控制的质量特性,如重量、不合格品数等;
2.选用合适的控制图种类;
3.确定样本容量和抽样间隔;
4.收集并记录至少20~ 25个样本的数据,或使用以前所记录的数据;
5.计算各个样本的统计量,如样本平均值、样本极差、样本标准差等;
6.计算各统计量的控制界限;
7.画控制图并标出各样本的统计量;
8.研究在控制线以外的点子和在控制线内排列有缺陷的点子以及标明异常(特殊)原因的状态;
9.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应用控制图的常见错误:
1.在5m1e因素未加控制、工序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就使用控制图管理工作;
2.在工序能力不足时,即在cp< 1的情况下,就使用控制图管理工作;
3.用公差线代替控制线,或用压缩的公差线代替控制线;
4.仅打“点”而不做分析判断,失去控制图的报警作用;
5.不及时打“点”,因而不能及时发现工序异常;
6.当“5m1e”发生变化时,未及时调整控制线;
7.画法不规范或不完整;
8.在研究分析控制图时,对已弄清有异常原因的异常点,在原因消除后,未剔除异常点数据。
●分析用控制图
应用控制图时,首先将非稳态的过程调整到稳态,用分析控制图判断是否达到稳态。确定过程参数
特点:
1、分析过程是否为统计控制状态
2、过程能力指数是否满足要求?
●控制用控制图
等过程调整到稳态后,延长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应用过程参数判断 [编辑本段]spc的作用 1、确保制程持续稳定、可预测。
2、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3、为制程分析提供依据。
4、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施或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
1. 贯彻预防原则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与精髓。
2. 质量管理学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对于质量管理所提出的原则、方针、目标都要有科学措施与科学方法来保证它们的实现。这体现了质量管理学科的科学性。保证预防原则实现的科学方法就是:spc (统计过程控制) 与spd (统计过程诊断)。
spc不是用来解决个别工序采用什么控制图的问题,spc强调从整个过程、整个体系出发来解决问题。spc的重点就在于“p(process,过程)”
产品质量具有变异性
“人、机、料、法、环” + “软(件)、辅(助材料)、(水、电、汽)公(用设施)”
变异具有统计规律性
随机现象;统计规律
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时间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管制和一般的统计图不同,因其不仅能将数值以曲线表示出来,以观其变异之趋势,且能显示变异系属于机遇性或非机遇性,以指示某种现象是否正常,而采取适当之措施。
解析用控制图
决定方针用
制程解析用
制程能力研究用
制程管制准备用
管制用控制图
追查不正常原因
迅速消除此项原因
并且研究采取防止此项原因重复发生之措施。
普通原因指的是造成随著时间推移具有稳定的且可重复的分布过程中的许多变差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处於统计控制状态”、“受统计控制”,或有时简称“受控”,普通原因表现为一个稳定系统的偶然原因。只有变差的普通原因存在且不改变时,过程的输出才可以预测。
特殊原因:指的是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因,即当它们出现时将造成(整个)过程的分布改变。除非所有的特殊原因都被查找出来并且采取了措施,否则它们将继续用不可预测的方式来影响过程的输出。如果系统内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随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出将不稳定。
局部措施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
通常由与过程直接相关的人员实施
大约可纠正15%的过程问题
对系统采取措施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
几乎总是要求管理措施,以便纠正
大约可纠正85%的过程问题
合理使用控制图能
供正在进行过程控制的操作者使用
有於过程在质量上和成本上能持续地,可预测地保持下去
使过程达到
更高的质量
更低的单件成本
更高的有效能力
为讨论过程的性能提供共同的语言
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施或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
spc的作用:
1、确保制程持续稳定、可预测。
2、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3、为制程分析提供依据。
4、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施或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
行业热门话题:
【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能力指数法】【生产能力怎么填】【生产能力是指什么】【生产能力计算公式】【生产能力是什么意思】【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公式】【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怎么计算】【生产能力指数是什么意思】
生产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