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腾讯视频,浏览量:67,时间:2022-11-18 05:00:02
王杨卢骆,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属于什么式,王杨卢骆最早出自谁口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究竟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有着怎么样的人生历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1初唐四杰,他们四人都是官小而名大的诗人,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合称他们为“王杨卢骆”。
最开始,王勃明确反对以“上官体”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得到了卢照邻等人的支持。四杰的诗文扭转了唐朝以前奢华宫廷感,把诗文题材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沙漠。他们让诗文更加有生命力,也更加贴近生活。其中,卢照邻、骆宾王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而王勃、杨炯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初唐四杰虽然还未脱离齐梁以来的绮丽,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2自古有才华的人,仿佛都不能善终,初唐四杰中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中只有一人善终。
其中王勃罹难时年仅二十七岁,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岁时,王勃便饱览六经。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骆宾王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骆宾王之父官博昌县令,死于任所。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后来其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出任县丞,世称骆,不得志,辞官。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为其代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
卢照邻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一开始卢照邻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甚受器重。李元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李元裕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后又出任益州新都(今附近)尉,六年后,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因《长安古意》中的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入狱,家人营救无果,是得罪了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出狱后不久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
杨炯自幼聪敏博学,文采出众,应童子举及第,翌年,杨炯时年十一,待制弘文馆,待制十六年。二十六岁的杨炯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三十二岁那年,杨炯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杨炯从秘书省里过了六七年郁沉岁月后,终于从九品末僚一跃而成为太子詹事司直,而且还充任声望甚隆的崇文馆学士,开始了仕途上的一大腾跃。但是好景不长,两年后,杨炯的伯父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跟随徐敬业在起兵讨伐武则天。事件平息之后,杨德干父子被杀,杨炯受到株连,杨炯被贬到梓州(今三台县)担任了司法参军,结束了他在长安长达二十六年的安定生活。公元690年,四十岁的杨炯秩满回到,武则天诏杨炯与宋之问分直习艺馆,掌管教习官人书算之类的工作。他虽因官职不高,心中抑郁,但却对武则天仍尽情颂扬。两年后,杨炯出任盈川(今)县令。上任一年后,杨炯卒于任上。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3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四杰对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大致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腾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四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戏为六绝句之二》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 1、戏为:戏作。其实杜甫写这六首诗态度是很严肃的,议论也是可取的。六绝句:六首绝句 2、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 “初唐四杰” 3、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 【翻译】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赏析】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