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爱奇艺,浏览量:63,时间:2022-11-29 09:21:01
极化,极化指数,极化指数
进入权力交接期的华盛顿很不平静,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一浪高过一浪。
新年伊始,美国领导人的部分支持者冲击国会山、试图改变大选结果,引发震惊全美的政治风暴。接下来,在民主党推动下,美国国会众议院13日以“煽动叛乱”等为由,发起对现任领导人的二次弹劾。不少分析认为,这既是对其煽动暴乱事件“追责”,更是一场“政治清算”,以断绝其未来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一幕幕政治闹剧的背后,是美国社会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也是混合着个人恩怨与党派之争的恶斗升级。如今的华盛顿,政治极化已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正如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所说,“美国现在是一个两极分化严重的国家。共和党和民主党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对话。两方占据不同的世界,导致的后果就是政府日益瘫痪”。
确实,政治极化是美国政治生态一个鲜明特点。美国两党将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彼此的缠斗愈演愈烈。比如,美国领导人上台之初,就视前任留下的医保法案等重要政治遗产为“眼中钉”,一系列推倒重来的举措引发美国内外政策急速转向。此外,在是否修建隔离墙应对非法移民的问题上,两党针锋相对,联邦政府因此几度“停摆”。
即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两党也依旧相互拆台,政治乱象有增无减。党派成见阻碍了抗疫物资在美国各州公平分配,国家纾困法案因讨价还价而长时间难产,缺乏协调统一的政策让美国付出迄今2300多万人感染、超过38万人死亡的惨痛代价。
空前尖锐的党派争斗,令美国民主制度深层的 “为斗而斗”色彩充分暴露。在权力博弈思维裹挟下,两党精英不以是非曲直行事,而是基于党派利益展开攻讦。去年2月,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众目睽睽之下手撕美国领导人国情咨文演讲稿的一幕,可谓向全球展示了两党政治隔阂之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党争权斗在美国政坛由来已久。美国设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初衷之一是,实现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在现实政治运作中,总统权力与参众两院主导权难以被一党同时掌控。这导致无论总统出自哪个阵营,其推动重大国家政策和立法出台都绝非易事。由于两党均以追求执政权力为目标,“你死我活”成为常态,要么使得关键政策难以形成共识,要么导致因妥协形成的政策决定被轻易推翻。这也是美国众多社会矛盾长期无法得到化解的根源之一。
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结构正在经历较大变化,社会阶层利益分配不均。基于自身处境,不同群体对美国国家政策都存在不满之处。为巩固“基本盘”,美国两党针对社会福利、公平、外来移民等议题的政策出发点迥异,在国家治理层面上必然表现为难以调和的对立,最终伤害的是美国广大民众的利益。
可见,美国政治极化的日益严重,既是政治体制痼疾的体现,也是社会矛盾危机升级的产物。这一现象绝不会随白宫领导人的更迭而结束,相反,新一轮斗争正在酝酿进行中。
人们注意到,尽管大选落败,但美国现任领导人仍获得高达7400多万普选票,为历史第二高。这表明,其背后的社会民意基础仍十分强大,因政治对立激化社会暴力的风险正在集聚并可能外溢。近日,美国政治风险咨询机构欧亚集团将“美国政治分裂”列为“2021年世界十大风险”之首。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潜藏于美国政体和社会深处的危机若无法解决,任何关于带领美国实现“团结”的豪言壮语,恐怕都是无源之水。而不断升级的党争权斗,最终消耗的只能是美利坚的生命力。
(国际锐评评论员)
(编辑 王法)
极化、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的意思分别是:
1、极化:
极化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分化,使其性质相对于原来状态有所偏离的现象。如分子极化、光子极化、电极极化等。表征均匀平面波的电场矢量空间指向变化的性质,通过一给定点上正弦波的电场矢量E末端的轨迹来具体说明。
2、去极化:
去极化又称除极化,是指将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或者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去极化为ab阶段。去极化是通过向膜外的电流流动或改变外液的离子成分而产生的。
3、反极化:
当极化现象减弱时称为去极化。当膜由原来的-70mV到0mV就是去极化过程,而由0mV变化到20-40mV则是反极化过程,超过0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此时膜的状态称为反极化状态。
4、超极化:
超极化是指神经细胞膜的一种生理状态。膜内电位大于70毫伏,达到80毫伏,甚至90毫伏。其过程可使神经元处于暂时的抑制状态。表现为后超极化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两种形式。
5、复极化:
复极化是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从反极化的状态的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静息状态,称为复极化。例如:膜内电位从+30mV逐渐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 复极化是由于钾离子的外流引起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极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去极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极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极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