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维基百科,浏览量:352,时间:2022-12-09 18:42:01
眔,眔,眔
眔加上走之旁念什么
tà
遝
凡是了解一点历史的人基本都知道,商朝的女性始祖叫做“简狄”。她因为吞下了玄鸟卵而怀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朝的男性始祖。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玄鸟”就是黑色的鸟,就是燕子。但笔者发现,“玄鸟”两个字实际上是一个字,是拼读(反切)形式,这个字是代表猫头鹰的“鸮”字。周朝人为了消除商朝遗民的“猫头鹰崇拜”,故意把“玄鸟”拆成两个字,这样一来人们就会把“鸮(猫头鹰)”误认为是燕子。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商朝女性始祖“简狄”本来应该是叫“简狐”,被周朝人改成了“简狄”或“简易”。
殷商遗址出土的商朝女性始祖的跪坐玉人像,为我们揭开了这个隐藏了几千年的秘密:
殷商遗址出土的这个跪坐玉人像,是一个老年妇女的形象,应该就是商朝的女性始祖——简狄。
但,问题来了。
商朝帝王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女性祖先身上安装一个拧发条的旋钮呢?
难道商朝王族的人都这样吗?
——不是
殷商跪坐人像:
商朝的其他的人像都没有这个发条旋钮。
那么,这个发条旋钮是代表什么呢?
这要从“九”字说起。
我们现在看到的“九”字,是从“肘”字上取下来的一部分:
除了这个“九”字之外,还有一个“九”字,是从“羊”字上取下来的。
“九”字在古代的发音近似“葛优”。
西周穆王时的青铜器《静簋》铭文:
“……王令(命)静司射学宫,小子眔服、眔小臣、眔九仆学射。”
这里面的“九”,就是来源于“羊”字的“九”。
这个“九”有点像英文字母的“m”,但左右两边不对称。
所以笔者认为,这种“九”字有两种形式:
《山海经》里提到“九尾狐”,最初很可能是“九字尾狐”,就是尾巴像九字的狐狸。
九尾狐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九尾狐,代表大禹的妻子。
三星堆博物馆尚未修复的青铜神坛残件:
疑问终于解开了,殷商遗址出土的简狄玉人像的“发条旋钮”应该是“九字尾”。
大禹的妻子是九尾狐,难道商朝的女性祖先也是九尾狐?
这就要看“简狄”的“狄”字和“狐”字之间有什么联系了。是同音字的互相替换?还是因为字形接近而造成的误认?
“狄”字的古音 diek
“狐”字的古音 gua
发音方面没有联系。
再看“狄”字的写法,是“犬”加“火”:
而“狐”字的写法,是“犬”加“壶”:
可以看出,这个“犬壶(狐)”很容易被误认成“犬火(狄)”。
也就是说,“简狄”本来是“简狐”,被误认或被故意篡改成了“狄”,然后在根据同音字而把“简狐”说成“简易”。
“狄”字的古音是 diek,“易”字的古音也是 diek:
可以看出,是周朝人故意把“简狐”篡改成了“简狄”和“简易”。
为什么要篡改呢?
我们知道,几乎所有古代的皇帝都会故意抹黑上一个朝代的黄帝。比如汉朝皇帝就故意把秦始皇说成是凶狠残暴的皇帝,给他扣上“焚书坑儒”的帽子。清朝皇帝给朱元璋扣上“诛杀功臣”的帽子,而且故意把朱元璋的画像画得惨不忍睹。
“九尾狐”在古代是非常高贵的神兽,传说中大禹的妻子就是九尾狐(来自九尾狐部落)。周朝推翻商朝之后,周朝的皇帝当然不希望把这么高贵的称呼加在商朝始祖头上,所以就把“简狐”改成了“简狄”。
附:中国传统文化——“九”代表“阳”农历的九月初九,叫做“重阳节”。这就说明“九”代表“阳”,两个“九”重合在一起,就是两个“阳”重合在一起。
在《易经》里,“九”代表“阳”,“六”代表“阴”。
易经四象和数字的对应关系:
《山海经》里提到的“烛九阴”,其中的“九”就代表“阳”。
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数字。所以古人说的“九天”并不是“九层天”,而是“全部的天”。古人说的“九州”代表全部的土地。
外国人如果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会认为我们中国的“九”字只能代表数量的“九(nine)”,实际上,我们中国的“九”字还可以代表“全部(all)”。
带“九”的部落(蜀山氏)图腾:
带“九”的各种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