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爱奇艺,浏览量:70,时间:2022-12-27 06:26:01
食肉寝皮,若丧考妣食肉寝皮,食肉寝皮的典故
文/格瓦拉同志
明清“改朝换代”之际,臭名昭著的汉奸的多矣,他们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不惜卖国求荣、为虎作伥,做出了恁多卑鄙无耻之事,令世人不齿。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活动,中华文明遭遇浩劫,民众遭受屠戮,损失极为惨重。
在这帮罪无可逭的汉奸中,尤以孙之獬罪大恶极。此人虽然没有在战场上杀人屠城,但因为他的一条建言,使得千万同胞人头落地,神州大地宛若人间地狱。好在天道轮回、报应不爽,令天下人切齿的孙之獬最后得到应有的报应,备受酷刑折磨而死,实在是罪有应得。
孙之獬是明末清初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孙之獬字龙拂,生于省淄川县,是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的进士。孙之獬科举成名时,正值大宦官魏忠贤专权之时,志在官场者无不仰其鼻息,孙之獬自然不能例外,对魏阉百般逢迎,毫无读书人的骨气可言。魏忠贤见孙之獬还算识趣,便提拔他做翰林院检讨,在天启朝末年又让他充任顺天乡试正考官,着实让他过上一段好日子。
阉党横行期间,魏忠贤为达到陷害东林党的目的,命人将世宗、光宗、熹宗三朝有关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的官方资料编辑成册,总称《三朝要典》,中间多有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之处。崇祯帝上台后,下令销毁《三朝要典》,阉党余孽都不敢谏阻,唯有孙之獬却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痛哭,为士林所不齿。崇祯元年八月(1628年),崇祯帝削除孙之獬的官籍,让他回乡居住。
孙之獬因依附于魏忠贤而获取荣华富贵
孙之獬在家赋闲十六年间,尽管削尖了脑袋想复出,但无奈朝廷上下都鄙视他的为人,不肯再给他任何机会。孙之獬为明朝效忠之心既然被迫凉下来,恼恨愤懑之余,便期望着鼎革,以待将来效忠新主。
果不其然,等到满清入关后,孙之獬马上俯首乞降、输诚报效。为显示诚意,孙之獬还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辫,换上了满装,极尽所能地讨好新主子。清廷为收揽人心,便接纳了孙之獬,并让他担任礼部侍郎。
满清入关后,为笼络明朝遗臣,曾允许他们保留明朝衣冠,只是为了显示分别,才让他们与满族大臣各站一班。孙之獬在新朝任职后,为亲近满族公卿大臣,特地穿戴满族服饰,并主动向他们的班列靠近。
满清入关后,孙之獬即俯首投降
但满族大臣自恃高汉人一等,哪里容得下孙之獬这个“异类”?孙之獬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想回到汉族大臣的班列,但同样被鄙夷他的同僚排挤。孙之獬徘徊于满汉两班之间都被拒,实在狼狈至极。
孙之獬受辱于朝堂之中,自知不可能再被汉族同僚接纳,一怒之下竟向清廷建言颁布“剃发令”,让全部汉人仿效满人剃发留辫。由于此时清军已攻陷、、等地,自以为大局已定,为显示新朝权威,便允其所请,由摄政王多尔衮颁布命令,规定国内官民全部要剃发留辫,迟疑或不从者皆按谋逆罪论处。次年(1645年),多尔衮又颁布“易服令”,要求全国官民穿戴满族衣冠。
汉族几千年来流行的习俗都是“衣冠束发”,这不仅是汉民族的习惯、爱好问题,而且还有着尊重祖先父母的特殊意义,即儒家经典《孝经》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剃发令”的实行,无异于使汉人失去与蛮夷戎狄相区别的外在标志,也击垮了他们不愿做奴隶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对他们的感情伤害极深。
剃发易服令汉人满腔愤怒
所以“剃发令”一旦颁布,天下悲愤异常,各地遍燃反清的怒火,尤以江南地区民众的反抗运动最为密集、活跃。面对着汉人的抵抗,满清非但没有安抚之意,反而直接诉诸于武力,对抗命不从者一概待以肉体消灭的方式。
就这样,因为一位汉奸的建言,千万汉人因不愿做亡国奴,便成为满清的刀下冤魂,其场景最惨的事件,莫过于“十日”和“嘉定三屠”,时至今日都让国人切齿泣血。
作为罪魁祸首,孙之獬因建言“剃发令”有功,被清廷赏以兵部尚书的官职,命其招抚。可孙之獬的名声实在太臭,士民无不想对他食肉寝皮,招抚工作想都不要想。孙之獬久而无功,令清廷大失所望,终以“久任无功,市恩沽誉”的罪名,将他革职还乡。
清兵屠杀、抢劫拒绝剃发的汉人
顺治三年(1647年)秋,由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在爆发,并攻占淄川等地。农民军早就对孙之獬恨入骨髓,一旦将其活捉,马上便将其游街示众。随后,为惩罚其献媚清廷、建言“剃发令”以残害同胞的罪行,农民军在孙之獬的身上遍刺针孔,插上猪毛,与其家人七口一起,斩首并暴尸通衢。孙之獬被杀的消息传开后,天下士民无不欢腾喜悦,拍手称快。
孙之獬为贪图名利,置民族气节和同胞性命于不顾,公然为虎作伥、残害同胞,实属罪大恶极,他最终能以这样的方式落幕,也算是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