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抖音,浏览量:75,时间:2022-07-07 20:35:02
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时间,走出去战略实施的时间是哪一年
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加快,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谋发展。我国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就必须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继续推进“引进来”战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自从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截至2020年1月底,中国已经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和支柱,自然成为海外布局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如何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有效降低以及管控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风险,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海外投资精明增长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要义。
一、 “走出去”对外投资
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全球第二,在国际化经营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19》统计,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连续第三年下滑,当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0141.7亿美元,同比上年的14254.4亿美元减少了28.9%。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投资大环境,中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力度。根据《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430.4亿美元,同比下降9.6%,总流量位列全球第二,占全球比重14.1%。尽管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所收缩,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质量效益得到提升。
表1 :2010-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从区域来看,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流量最大,分别达73.8%和10.2%,对北美洲和非洲的直接投资增长最快,分别达34.2%和31.5%。2018年,中国内地对东莞大朗镇特别行政区的投资流量为868.7亿美元,同比下降4.7%,占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7%。
表2: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地区分布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从以国有企业为主导转变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驾齐驱发展。在对外投资业务开展的初始阶段,国有企业是海外投资的中坚力量,由于其规模大、实力强、经验丰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他类型企业参与海外投资十分有限。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非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投资所占的比重持续降低(见下表)。2018年末,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48%,非国有企业比例持续提升。
表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企业类型分布
根据“2019中国企业海外形象高峰论坛”发布,我国中央企业境外单位已有11000多家,总资产达到7.98万亿元,成为国家经济、外交、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中央企业境外单位实现营业收⼊5.7万亿元,外籍员工占比达85%以上。
近几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企业越来越多,投资行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实力不断提升。但整体来看,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时间还较短,有些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在国际化经营管理方面,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海外实际经验的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在企业研发方面,与国际一流大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较明显短板,创新能力和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上,明显弱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军事国防科技等受保护的领域;在产业层次方面,层次仍然较低且技术水平不高。
近几年,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安全领域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凸显,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合作屡遭破坏,全球直接投资受各国监管政策影响频频受阻,主要国际组织对贸易争端引发的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提出警示,中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不利影响等因素,都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带来新的挑战。
2018年以来,欧美多国以国家安全保护为由,加大对关键战略资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外国投资监管审查力度,给中国“走出去”企业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合作中的流程、成本等方面带来阻力和诸多不确定。近年来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连年下行,增长乏力,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回报率呈现整体下滑态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愿望和信心。
2. 国家相关部委多次发文明确境外投资要求
2017年1月7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35号)
2017年6月12日财务部印发《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办法》(财资〔2017〕24号)
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联合发布《关于进⼀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74号)
2017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令2017年第11号)
2018年1月18日,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原银监会、证监会、原保监会、外汇局《关于印发<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的通知》(商合发〔2018〕24号)
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不仅需要满足我国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也需遵守投资所在地的法律规章和国际惯例。
二、“走出去”对外承包工程
1. 多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安全管理和高质量发展
2008年7月21日,国务院发布《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7号)
2010年8月13日,商务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规定》(商合发〔2010〕313号)
2019年8月30日,商务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商务部等19部门关于促进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合发〔2019〕273号)
《商务部等19部门关于促进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快形成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新优势:
一是要积极鼓励设计咨询“走出去”,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二是要积极促进投建营综合发展,逐步实现由建设施工优势为主向投融资、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的综合优势转变;
三是要积极依托国内优势产业支撑,推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不断拓宽、层次逐步提高;
四是要积极培育创新发展动能,探寻对外承包工程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五是要积极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创建以高质量、可持续、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等为核心的中国建设品牌;
六是要积极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国际合作水平,通过多方参与,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2.对外承包工程的合作模式在不断演进
(1)公私合营(PPP)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
目前,国际工程领域建设资金较为匮乏,各国政府努力吸引私人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希望采用PPP模式开展建设。如巴西联邦政府于2016年通过法律宣布创立投资伙伴关系计划(PPI),采用公私合营方式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至2019年初共推出193个项目,其中136个项目已签约,签约投资额达680亿美元。迪拜借助PPP模式吸引潜在投资者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以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纷纷表示将采用PPP模式等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2)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度加深,跨界联合渐成趋势
当前,国际工程高端市场已扩展到从设计到施工、后续服务的全过程,打造全方位价值链。国际领先承包商通常采取“系统承包商”模式,将企业的利润源泉从简单的工程承包延伸到产业链条的所有环节,将企业的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以至于客户的客户纳入企业的价值链,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都充分地获得了竞争的活力。很多企业与其他企业或者机构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带动优势产业走出去,而且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魏新法
AMT咨询高级咨询经理
具有十多年管理咨询与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经验,曾任最大液晶面板企业和最大电信软件公司知识管理负责人,擅长知识管理、流程管理和数智化转型咨询规划及落地辅导服务,服务过神华、中广核、中科院、南方电网、中国烟草、长安汽车等几十家客户。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主要内容是:
1.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
2.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带动技术、设备、产品和劳务输出,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3.支持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放资源。
4.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竞争中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