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爱奇艺,浏览量:66,时间:2022-07-15 23:00:03
如蛆附骨,如蛆附骨与附骨之疽,如蛆附骨如影随形如君亲临
如蛆附骨:形容竭尽所能都无法摆脱。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
如骨附蛆
读音:【rú qū fù gǔ 】
如影随形
读音:【 rú yǐng suí xíng】
出处:《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造句:
(1)苦与乐如影随形互相参杂交替。
(2)浮光掠影如影随形听说我心里梦有了回音你的笑容混和你的声音滋润我。
(3)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
(4)香水应该是一种如影随形,不经意却无时不在的味道,而不是某种毫无生命力的标签。
(5)竞争有良性竞争,有恶性竞争;良性恶性竞争必如影随形,我们很难只要好的,不要坏的。
自2005年开始,一对胸前挂着写有“静芝”二字牌子的夫妻。
每年都会在七夕上午十点准时出现在西湖断桥旁,等候自己十年前亲手丢弃的二女儿。
而这样一个发生在中国的弃子故事,为何会在大洋两岸的美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是什么让他们狠心丢弃骨肉,又在十年后苦寻女儿?
这起事件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
今天,让我们回到十年前的那个清晨,追寻这一切的起因。
缘起:卡蒂的“诞生”照片上这个小女孩,叫卡蒂·伯勒。
她还有一个中国名字——静芝。
图1 卡蒂·伯勒
1995年8月18日,仅仅出生三天的她与一张纸条一起,被父母丢弃在高雄一家菜市场的门口。
高雄市孤儿院很快发现了这个可怜的女孩。
在收容静芝一年后,将她交接给一对美国密歇根州哈德维尔市的伯勒夫妇领养。
他们为什么要跑到中国领养一个女孩呢?
原来,伯勒夫妻年少时相爱,共同孕育了两个儿子。
随着他们长大,两口子就产生了想要个女儿的念头。
但他们现在已经不适合生育,于是就想着领养一个女孩。
因为伯勒先生就有一个从中国领养的姐姐。
受姐姐的影响,他一直对中国既好奇又向往。
图2
所以伯勒夫妻下定决心后,就通过国际领养机构,在1996年的夏天,与十对同样想领养中国孩子的夫妇一同来到了高雄孤儿院。
孤儿一词,不仅仅是个名称,更是冰冷的襁褓,无人擦拭的泪珠。
没有人为这些飘零的孩子流过泪,除了他们自己。
当伯勒夫妇走进孤儿院的育婴室,看着一张张哭褶的小脸,心疼不已。
但唯独只有静芝,这个年仅1岁的婴孩,竟然主动用她柔软的小手握住了伯勒的手指,露出甜甜的笑容。
这一刻,伯勒夫妇的心被暖化,
当即决定就是这个女孩儿了。
很快,静芝的领养手续办好了。
按照规定,高雄孤儿院把捡到静芝时的所有物品都交接给了伯勒。
图3 纸条
其中包括一张塞在静芝襁褓中的纸条。
也正是这张纸条,拉开了一场横跨二十年的约定。
纸条上边写着:
“小女静芝于公元一九九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时出生于高雄。
因家境贫寒和世事所迫,万般无奈弃小女于街头。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胜感谢小女再生父母救命之恩。
天若有情,人若有缘,于十年、二十年后七月初七上午相逢于高雄西湖断桥之上。
狠心父母跪拜,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晨。”
伯勒夫妇请人翻译纸条上的内容后,感觉很奇怪。
既然是为了孩子负责,为什么生下静芝前不作考虑?
图4 卡蒂及养父母一家
既然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又为何要执着于十年二十年后再见女儿一面?
虽然伯勒两口子想不明白,但还是把纸条好好地保存了起来。
回到美国后,静芝有了新的名字,卡蒂·伯勒。
也许是被丢弃的那个清晨过于寒冷,她从小就患上了关节炎。
伯勒夫人爱女心切,带着卡蒂走访过很多医院,冷静理智的她甚至还在中国网站上四处寻找起偏方来。
害怕卡蒂的黄皮肤被人背后说闲话,两口子专门带着卡蒂登门拜访了四周的邻居,介绍了卡蒂的情况。
在家里,卡蒂更是被全家人捧在手心。
每年的万圣节装饰,卡蒂喜欢了才能拍板。
家庭合影时,卡蒂也独站C位。
但该来的总是会来。
图5
5岁那年,卡蒂突然问伯勒夫人,我是从你肚子里出来的吗?
伯勒夫人心疼地看着卡蒂说:
你来自一个中国女人的肚子,但你也来自我的内心,你出生在我的心里。
从以上这些事情我们能感受到,静芝去了美国之后,可以说一直被爱拥抱着长大。
她再也不需要为自己哭泣。
从伯勒夫人这里得到答案以后,她就对自己的身世几乎没什么好奇了。
因为只有缺爱的人才会不断地渴求温暖。
此时的她并不知道十年,乃至二十年后,还有一个断桥上的约定等着她。
错过:十年之约的缺席十年时光如白驹过隙。
很快,卡蒂十岁了。
图6
到了纸条上与亲生父母相见的第一个时间,伯勒夫妇开始有些心慌了。且不说要不要去赴约,光美国与中国两国的距离就让人头疼。
再说了,年仅十岁的卡蒂又能否承担这份压力?
他们又会不会因为这次与亲生父母的相见,而失去这个深爱着的小女儿?
但伯勒夫妇同时也认为,卡蒂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她应该有知情的权力,如果因为私心隐瞒了这封信,对卡蒂太不公平。
约定的日子一天天靠近,看着在膝上承欢的女儿。
最终,伯勒夫妇决定,等到女儿再长大一些,就把这一切告诉她。
刚好那段时间,伯勒夫妇的中国朋友吴女士即将回国。
图7
伯勒夫妇便将吴女士请到家中,借践行宴吐露心声,将此事托付给吴女士,让她代替卡蒂赴约。
把卡蒂的现状跟她的中国父母说明。
吴女士欣然应下,随后带着伯勒夫人的一封信于2005年七夕当天前往西湖断桥赴约。
可是,在西湖断桥边,她并没有看见卡蒂的父母。
吴女士来到断桥时,已经是当天下午三点。
距离当年纸条上写的上午十点,已经整整过去了五个小时。
所以,当她举着印有当年纸条的牌子,不断呼唤静芝的父母时,并没有人应答她。
而由于迟到,吴女士也并不清楚卡蒂的父母到底是根本没来断桥,
还是因为自己迟到的太久,所以卡蒂的父母才提前离去了。
图8
正当吴女士又渴又饿,不知如何是好时。
在桥上采访七夕情侣的电视台记者,引起了吴女士的注意。
心急如焚的吴女士顾不上别的,急忙冲到记者面前把情况说明,请求记者帮忙将此事传播出去。
听完这个故事,记者阮玛莉也陷入了深思。
她怎么都没想到,本是一次平凡的七夕访谈,居然会出现如此奇妙的素材。
阮玛莉敏锐地察觉到,这场不同寻常的“十年之约”所能带来的轰动,欣然应允了吴女士的请求。
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今日的巧合远不止于此。
媒体的力量固然强大,可也不能百分百地保证寻到卡蒂的中国父母。
大年初一,西湖断桥爆棚。
这时,节目工作人员戚骏突然想到,自己今天曾在断桥上空拍摄过很长时间的断桥全景镜头。
在这些拍摄的素材里,说不定就有卡蒂父母的身影。
于是在整理节目素材时,戚骏便有意观看了一些比较特殊的人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一次慢放中,一个模糊的身影出现在工作人员的面前——一对大约三十多岁的男女,女人身着粉色上衣,黑色裤子。
男子穿着白色衬衫,举着一个牌子与女子背靠背坐在断桥旁。
牌子上依稀可以辨认出“静芝”二字。
这就是卡蒂的中国父母,徐礼达,钱粉香。
一时间,工作间沸腾了起来,所有人都在为这场不期而遇欢呼。
图10
谁能想到,寻人者与被寻者,竟然在这个节目上奇妙的产生了交际。根据节目的时间显示,徐礼达与钱粉香在吴女士来到断桥前的十分钟刚好离开。
他们没有忘记十年前那个婴儿,他们真的来到了断桥。
节目组赶忙将卡蒂的故事播放出去。
既然定在高雄相见,那么卡蒂的父母极有可能是高雄与高雄之间的人。一时间,卡蒂的故事在高雄与高雄的大街小巷传得沸沸扬扬。
很快,徐礼达夫妇就通过节目组寻找到了吴女士。
当钱粉香看见吴女士的那一刻,便一把抱住她,在这个与自己女儿有一丝联系的女人面前痛哭。
在镜头面前,钱粉香哽咽着吐露出抛弃卡蒂的原因。
图11 徐礼达
她说:十年前,她与做废品为生的徐礼达已经育有一女。
当时计划生育严格,超生要支付巨额的罚款。
她与徐礼达舍不得打掉这个孩子,但是更无力支付罚款。
为了不被别人发现,她不得不逃到姐姐的渔船上生产。
在船上生下了小卡蒂。
据钱粉香回忆,她的女儿静芝生下来白白的,胖胖的,为孩子接生的是静芝的奶奶。
在生产后的剧烈 疼痛里,她依稀记得这团刚从肚子里出来的小孩,暖呼呼的,还带着点母体的余温。
只不过还没等到这个小肉团子开口叫妈妈,她就要从她的怀里离开了。
图12
她们将孩子丢弃在菜市场门口,留下一张恳求与女儿十年后七夕相见的字条。
之所以定在七夕见面,也是因为七夕离女儿的生日只有几天,也比较好记。
按照他们的想法,女儿的养父母可能不知道女儿的具体生日。
在这一天见面,他们可以给女儿补过一个生日。
去年的七月初七,孩子的十虚岁时,他们便来到了断桥上等了一天。周围的知情者笑他们傻。
但是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对孩子犯下了罪,绝对不能再对约定失约。
徐礼达说,他本想在抛下孩子后,悄悄躲在一旁看一会儿。
但是又怕自己不忍心,咬咬牙走了。
图13
结果又担心孩子没人捡白受苦,便又悄悄地绕回了菜市场。
只是这时,孩子已经被人抱走。
怕别人对自己的表情起疑心,他就只能在一旁的小亭子里对着曾经放着孩子的地方流泪。
通过吴女士,徐礼达夫妇知道了自己的女儿更名叫为卡蒂,现在在千里之外的美国。
这是一场父母对孩子的赎罪。
这十年的亏欠与愧疚,可能需要他们下半生去弥补。
正当徐礼达夫妇想要进一步补偿女儿时,作为联系线人的吴女士,却失去了踪影。
原来,远在美国的伯勒夫妇对卡蒂的故事,在中国造成的轩然大波已经有所耳闻。
图14
关于卡蒂的新闻传到了大洋彼岸的论坛,引起来一场激烈的网络辩论。部分网友觉得,卡蒂是独立的人,她不应该被欺瞒。
在他们眼里,这是不尊重自由与人权的行为。
疯狂的网民越来越多。
在互联网的传播下,卡蒂的身份呼之欲出。
自己的女儿才十岁,伯勒夫妇觉得,再让卡蒂暴露在众人的视野里,可能会有不好的影响。
他们也不想自己女儿的隐私被大肆宣传出去,于是授意终止了这次联系。
而焦急万分,多方联系不到人的徐礼达夫妇,选择了一种最漫长的方式——等。
从那以后,每年的七夕他们都会在断桥旁等待。
图15
缘合:等待的落幕这样的等待又持续了十年,到了信上所说的第二个十年之约。
远在美国的卡蒂已经成年。
伯勒夫妇看着日渐成熟的女儿,埋藏在心里二十年的郁结终于到了不得不解的时候。
是否要将真相完完整整的告诉卡蒂?
女儿已经长大,有权知道关于自己的一切。
但是如果告诉女儿,自己又很可能会失去她。
伯勒夫妇还在犹豫纠结,卡蒂却率先对自己的身世产生了疑问。
一天,卡蒂正在收拾去西班牙的行李,她即将前往异国做交换生。
临行前,为了避免同学问起自己的身世自己不知如何解释。
她头一次,向伯勒夫妻询问了有关于自己身份的问题。
图16
孩子即将远去,也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于是,伯勒夫妇最终决定将真相告诉卡蒂,她的父母还在中国的断桥旁等她。
卡蒂震惊不已,出人意外的是,她并没有怨恨自己的亲生父母。
那张写满不舍的字条保留下,来自亲生父母的最后一丝温情。
卡蒂觉得,既然亲生父母定下了十年与二十年之约,那说明她们还是记挂着自己的。
乐观的她相信,自己的父母一定是因为不得已的原因才放弃了她。
拥有充足的爱的卡蒂是幸运的,所以她没有计较另一份爱的缺失。
怀着对自己亲生父母的向往,她即刻前往中国与父母相认。
而这一天,距离那个早晨已经整整过去了二十年。
图17
那个躺在冰冷襁褓里的孩子已然长大。
她是幸运的,走在阳光里的卡蒂,选择和二十年前那个微寒的清晨和解。
见面时激动的拥抱是必不可少的。
可激动之后,就是二十年陈酿出的汹涌愧疚。
哭变音的钱粉香颤抖着喊着女儿的名字。
她小心翼翼地牵住女儿的手,像是怕女儿嫌弃她一般,试探着坐在女儿身边。
女儿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正在长大,正在慢慢绽放。
而她自己却已是个操劳过度的粗糙妇人。
在女儿面前,徐礼达夫妇仿佛是一个等待老师检阅的小孩,他们害怕女儿可能露出失望的眼神。
图18
他们在自己的女儿面前佝偻着背,不敢窥视女儿的眼神。
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自己当初无奈抛弃的婴儿已经长出了有力的臂膀。
卡蒂主动拉近了母亲,二十年前的温度再次清晰了起来。
徐礼达站在一旁,偷偷用手抹掉脸上的眼泪。
终于,在二十年后的断桥上,这场持续二十年的等待落下句号。
现在,卡蒂同时拥有了两个家庭。
为了更好地与中国父母相处,在美国大学毕业后,卡蒂选择来到中国。现在的她,已经是高雄一所学校的英文老师。
虽然日后她终将回到她喜欢的欧洲。
但现在,她还依旧期望这份来自中国的温暖。
图19 一家四口
卡蒂的二十年之约虽然迎来了完美结局。
但是,徐礼达夫妇对卡蒂的“赎罪”还远不止于此。
我一直在想,迟来的爱,还能叫爱吗?
与众多被遗弃的孩子不同,卡蒂不需要用尽力气治愈童年的阴影。
现在的她,同时拥有三个兄弟姐妹和来自两个家庭的爱。
沐浴在阳光下的卡蒂无疑是幸运的。
但其他人呢?
我曾看过一个人的自述,他不幸是个孤儿。
对他来说,童年是自己从小用铅笔查字典写出的学费欠条,是冬天不得已偷窃的他人衣物。
就算日后有了自己的家庭,能够弥补一点温暖。
可没有温度的童年却始终提醒着他,他是一个没有人关注的孩子。
图20
孤独在他的记忆里,如蛆附骨,如影随形。
就算幸运如卡蒂,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中国的徐礼达夫妇。
因为她已经有了伯勒夫妇这一对父母了。
对于突然出现在她的生活里的徐礼达夫妇,她至今不知他们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身份。
二十年前的伤疤依旧陈留在心口的角落,等待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