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爱奇艺,浏览量:65,时间:2022-07-19 10:56:01
玄言诗,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王绩这个人诗名不显,但是研究诗史的人都会知道他。目前有记录的第一首五律就是他的《野望》,所以王绩是公认的五律的奠基人。他是隋朝大教育家王通的弟弟,和侄孙王勃一样,是个神童,甚至比王勃更早出名,十一岁就游历京都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
不过他身处隋唐之间的乱世,看淡仕途,三仕三隐,第一次在隋朝,归隐后到了唐朝被征召出山,贪恋每天分给他的三升酒,勉强混日子。上司知道后每天给了他一斗酒,戏称他为“斗酒学士”。最后一次出仕是因为顶头上司的酒酿得好,不顾身份高低跑去当了个下属,结果没多久上司死了,靠着上司的夫人供酒继续做官,后来上司的夫人一死,酒彻底断了,他又辞官走了。
这就是个嗜酒如命的风流人物,以魏晋先贤、五柳先生陶渊明为偶像,自号“五斗先生”,就是一天能喝五斗酒的意思。
这样的人物,绝不可能显达官场,终以诗文留名。他除了是五律的奠基人之外,承王通文风,不喜齐梁体的华丽空洞的词藻堆砌,并以此影响到王勃。所以王绩的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风致。
王绩最先使用了五律这种格律诗形式,又在诗风上为初唐四杰对齐梁体批判作了先行者的引导。当然,五律从他这里开始,但总结规范是到了则天皇帝时期的宫廷诗人,不过从体制来看,他的《野望》已经是形神兼备了。
而《秋夜喜遇王处士》是一首古体诗,描写田园生活情趣,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诗情。这正是他一洗六朝浮华,朴实自然,意在言外的典型诗风。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处士,是对有德才而不愿做官隐居民间的人的敬称。题目“秋夜喜遇王处士”点明时间、人物、事件、以及当时的心情,这样的题目就为整首诗的内容描写减轻了相当多的压力,不必前两句交代这些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整首诗里并没有看到与题目相关的任何交代,只是短短四句写景,却因为有了标题的配合,意境弥漫而出。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这两句就是写自己的状态,也算是对为什么会遇到王处士的交代,因为标题丰富,这里就可以尽情用对仗来铺排,不用在乎笔墨。芸藿(huò):锄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叶。东皋(gāo):房舍东边的田地。皋,水边高地。刈(yì):割。黍(shǔ):即黍子。
这里的生僻字其实只是我们今天认为生僻而已,在当时就是常用字,这和咱们今天很多诗人写诗故意使用生僻字是不同的,他这里就是平白的交代而已。“在房屋北边的菜园锄豆完毕,又从东边田地里收割黄米归来。”简单明了。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结果在月光下碰到老王头了,那估计也是劳作一天回来,月光清澈,流萤飞舞,整个场景是如此的安静而祥和,平淡却又富有生命力。诗作并没有对两位老友相遇多染一笔,打了招呼吗,说了什么吗,都无需多言,因为标题里面就说了,“喜遇王处士”啊,诗人和王处士自然都是开心的,或者会心一笑,无需多言,或者拉拉家常,聊聊天气,这秋夜月下的相遇,场景静谧而生动,就要由我们自己去想象了。
这首小诗表现了乡居秋夜特有的美以及对这种美的心领神会,色调明朗富于生活气息。我们说田园诗,陶渊明的作品在玄言诗的影响下开创出融情入景,但是还是有些魏晋诗的窠臼,注重的是写意,有玄言说理的况味,虽然已经很淡泊了。而王维田园诗则着意创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以“无我之境”写山水人间,自己抽离开来。
王绩的这首诗正是王维田园诗先声。可以看到陶渊明对他的影响,但是又有向盛唐田园诗进步的态势。不过也正由于处在这种中间的尴尬位置,王绩的诗名远远弱于陶渊明和王维。
这类质朴平淡,言浅意深的生活小诗正是我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