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整理来源:油管,浏览量:59,时间:2022-07-24 20:28:01
打怵,打怵的拼音,打怵上班怎么办
7月7日上午11时30分,伴随着考试铃声的响起,语文考试科目顺利结束。从多个考点考生的反映来看,今年的语文试卷可以说是“稳”字当头,各部分题型基本保持稳定,作文直截了当考查“疫情”话题。不过,稳中也有变,试卷阅读量明显增加,作文审题容易得高分难,整体上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也更加体现出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题型稳题量大 阅读“压哨”答完
“今年的阅读量明显变大了很多,感觉时间都不够用的。 ”语文考试结束后,不少考生反映阅读量大、考试时间紧张。 “语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是非连续性材料,介绍的是历史地理学及其运用,第二节则是一篇关于水城建设的散文。文言文阅读第一部分介绍了一个历史人物,第二部分考的是一首送别诗,默写的也只有3个小题,题型整体上跟平时练习的差不多。 ”考生赵浩告诉记者。由于试题的阅读量比较大,赵浩写完作文时只剩下了5分钟,草草检查就到了交卷时间。 58中考生葛旭东也是“压着哨声”写完的,“阅读理解的题目需要仔细琢磨,‘拐好几个弯儿’才能找到答案。 ”
2中考点外,67中三名考生一出场就讨论了起来, “选择题挺难的,让选择正确的选项,感觉所有的选项都是正确的,而让选错的那道,感觉都是错的。 ”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心态,一些考生快速离开,没有参与同学的讨论。
没有偏题怪题 侧重考查素养
2中语文备课组组长于坤表示,语文试题跟平时练习的基本上一样,试题结构比较稳定,除了名篇默写以及语言文字运用部分1个标点符号的题目是直接考查基础知识,其他的试题都是结合背景材料考查。可以说,体现了高考综合改革精神,既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又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结构模式,保证了新老高考的平稳对接。
“从考生反馈的情况看,今年没有偏题怪题,与此前模拟考基本一致,难度跟平时练习的也差不多。 ”58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高三语文集备组组长刘清蕾告诉记者。有不少考生反映阅读量偏大,这实际上跟平时练习的也是差不多的,这也体现了新高考的特点。 “新高考考查的就是语文素养,主要就是阅读与写作。考生需要快速把握文本的整体思路与主旨,根据考题迅速筛选信息、组织答题。 ”刘清蕾告诉记者。
作文押中“疫情”写好得下功夫
每年高考作文题目都是高考的看点,今年我省高考语文科目使用的是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目则跟疫情有关。
“疫情的话题是今年的热点,前期确实做了一些相关材料的准备,但就是因为太‘热’了,以为不会考,结果最终还是考了。 ”走出电子学校(台东校区)考点的小赵说。在她看来,这个作文题目确实可以让大家有话说,可是想写好并不是那么容易,必须要有新颖的观点、严密的逻辑以及比较好的文采。海山学校考生董迅也认为:“语文考题与一模难度相当。作文题目看似简单,但想得高分不容易。 ”
58中考生葛旭东表示,提前做了“押题”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对作文题目的琢磨。他说,自己提前准备了不少关于生态保护、品德培育和抗击疫情的素材。语文考试中,素材帮了大忙。 “考前疫情的话题材料准备了不少,比如像钟南山院士、张文宏医生等人的抗疫故事都了解了,还专门搜集了一些身边小人物的平凡故事。整体上应该算是押中了试题,至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不打怵,也有自己的东西可以写。 ”17中考生告诉记者。
青报全媒体记者 赵黎 王世锋 郭菁荔 耿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