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典赤-赛典赤是什么人


原创,时间:2022-12-09 00:44:07

关于赛典赤内容导航:

1、赛典赤

赛典赤是云南省的第一任行政长官,而元朝设立行中书省,恰恰是中国最早在地方行政区划使用”省”,在这之前,省是中央政府的组成部门。所以,赛典赤又被称为省长之父


赛典赤

元朝最先开始设立地方行政区,而赛典赤是被成吉思汗派到云南上任,在云南期间他确立了“省”这一行政制度,从此全国开始实行。
赛典赤是一个务实的清官,他所在的省份在他的治理下,兴儒办学,培养民族官员。
小编着实不知道这个问题正解是什么,只知道赛典赤是云南省的第一任行政长官。

2、赛典赤赡思丁

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元朝前期杰出的政治家。又名乌马儿,回族,原籍(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家族显赫(“赛典赤”是阿拉伯语SaiyidAjall一词的联读,意即“尊贵的圣裔”),常被称为咸阳王,回族,先知默罕默德后裔,才学过人,颇受忽必烈重用。宪宗年间任燕京路总管时鼎力资助忽必烈平定云南。至元元年(1264年)出任陕西四川行省平章政事,为元军攻打南宋理财备战。在位三年,政绩卓画害物搞富阿然;至元十一年(1274年)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
元军占领云南后,统治不顺,矛盾重重。忽必烈感于“责任失宜,使远人不安”,选取他认为“谨厚”的赛典赤入滇。赛典赤受命后,先仔细研究了云南的地理民情等,又于进滇境前取得蒙古宗王的信任,解决了蒙古王族与行政官员间的矛盾,取得政令的统一。接着把一贯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按元制编成路、府、州等有效行政区,以各族贵族与朝迁委派官员结合的方式进行,察首宽责风冲者斯师纷乱的局面大为改观。公元1276年赛典赤把省会从大理迁到昆明,从效息常课伟欢初线起此昆明一直作为云南省会。治理初步成功,制定合理赋税,促进生产发起前形弦们路唱展是社会安定的根本条件。赛典赤轻徭薄赋,并规定赋税可以根据各地便利以牛、马、银钱等交纳,利用无主荒地建立民屯,尽量改变原始混乱的局面。
在文化建设方面,赛典赤积及兴办教育,立孔子庙,购买书籍,迎请四川教师,不遗余力地传播先进文化。改善民族关系是治理好云南的一草于美当油应发并德垂个根本,赛典赤采用尽量团结利用不以杀伐为能事的政策,在“攻心”方面取得巨大成果,“诸夷闻风翕然款附”,社会日益安定
赛典赤治理昆明,最大的功绩还是他主持兴修水利。首先,除去滇池盆地水患,疏浚河流,设坝闸以节水分洪己消。现昆明上游最重要的松华坝水库之坝,就是肇始于赛典赤。又重理大理国时开挖的金汁河、银汁河分流并资灌溉,使洪水受人控制。在滇池下游,传织节件次粉变清除出水口的淤泥、砂石后,整治河道险阻,使滇华再池水可顺畅流入金沙江,避免城市被淹,同时“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今梁家河一带丰产良田,其时还是水潦。这次历时3年,用民工船东妒企究安燃2000多 的宏大工程完工后杂要金波校空白,滇池周边地区一德的于双难片富饶景象,直赛江南鱼米状决破唱收需入渐映曾带之乡,史籍上说是到了牛马成群、狗也吃肉、鱼虾之多可拿来肥田的地步。赛曲赤去时,昆明老少痛哭连日,朝评史怕延封赠“咸阳王”称号,以示隆礼,直至今日,人们还以诗文戏曲传唱其政绩功德,如今在城里三市街口建有“忠爱”牌坊纪念他。
云南原来地方政权多由当地豪强掌握。赛典赤到任后,进行许多重要改革,并“询父老诸生利国便民之要,博固的村危歌采而力行之”。首先建立各级政权机构。下令原航缺有的千户、万户等武职官员一律不得过问民政。分设路、府、州、县各级政权及各级军事组织。进而清查户田,整顿声湖上合企批赋役,整理货币,改宪增农粮培杆费阻提且建驿站,赈灾恤苦,屯田垦荒,安抚流亡,设立州、县学堂,提倡儒学。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云南地区的全面发展。
在农业上,当时云南不少地方还是刀耕火种,大理、鄯阐(今昆明)附近比较先进些,但作物产量与内地相比仍然很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赛典赤一方面大力传播北方先进的耕种技术,另一方面积极“经划水利”,提出了“为陂池,以备水旱”的正确主张,决定把开发滇池水利放到重要地位。
滇池北、东、南三面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量丰沛,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公元9?3年),益州(郡治滇池县,今澄江西)太守文齐,“造起陂池,开通灌溉,垦田二千余顷”。这是滇池水利开发的最早记载。但滇池地区的水灾历来也很严重。唐初的《括地志》说道,滇池水源广深,往下逐渐变得浅狭,好似倒流,所以叫滇(颠)池。可见滇池很早就有湮塞不畅的问题。四周群山之水汇聚池中,唯一的排水口海口又淤积严重,夏秋多雨季节常常淹没滨池农田,甚至造成上游盘龙江水遭受顶托无法下泄,漫过昆明城墙的灾害。元代以前的三百多年中,统治云南的南诏和段氏大理国曾“役民夫”修建了春登和云津二堤,以“捍御蓄泄,灌溉滋益”,并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滇池水利。然而在大理国后期,对东南各地基本上失去控制力,鄯阐城的重要性降低,滇池水利无人问津,连年成灾。
赛典赤经过周密的调查规划,决定对滇池进行大规模地整治。他把整个工程分为两部分进行。一是对海口河的疏浚。赛典赤把久居云南、熟悉情况的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官名,掌巡查荒田,劝农垦种等事务)张立道调来昆明,和他的第三子忽辛一起,率领二千多民夫,疏浚长二十余里“正途壅底”的河道,挖开河中的鸡心、螺壳等数处险滩,使滇池水泄量大增,湖面下降,涸出良田一万多顷。二是整治盘龙江等河道。盘龙江流经山区,在松华山谷进入昆明坝子。上游江水湍急,挟带大量沙石,进入坝子后,流速减缓,沙石便沉降下来,使河道宣泄不畅,堤防堕坏,河失主槽。赛典赤亲自组织民夫首先疏浚河床并加固堤岸,然后修渠将昆明东北“邵甸九十九泉”的水引入盘龙江。这样一来,原来因为泉水没有去路而淹没的土地可以恢复,引水沿途还可用以灌溉。接着,又在松华山谷新建了松华坝(或作松花坝),一方面抬高盘龙江水位,分水入金汁河灌溉农田,另一方面在汛期又减少了盘龙江泄量,提高防洪效益。同时,对金汁河进行了扩建,并配造小闸10座,涵洞360个,以利“轮序放水,自上润下”。施工中,还“额立三百六十匹报马,三百六十名看水余丁”,进行工程管理。规定:工程设施“倘遇崩倒水浸,即时飞报上司,挑补修竣,不容怠缓”。这是云南水利工程管理的首见记载。为了减轻上游的洪患威胁,他还在“六河”上组织开挖了12道分水支河,72条地下暗沟等辅助设施,用以分泄洪水。
治理工程历时三年,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全部完成,滇池水利面貌焕然一新,农业生产和昆明等城镇也随之发展和繁荣起来。自那时起,昆明就一直是边陲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赛典赤赡思丁

3、赛典赤是什么人

三宝太监,又称“三保太监”,指的是郑和。
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随即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后因在靖难之役中有功,被赐姓郑,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一说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扩展资料
郑和六下西洋的经历:
1、第一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朱棣命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出使西洋。郑和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期间张辅讨平安南。此后,郑和向爪哇方向南航。
1406年6月30日(永乐四年),郑和船队在爪哇三宝垄登陆,进行贸易。时西爪哇与东爪哇内战,西爪哇灭东爪哇,西爪哇兵杀郑和士兵170人,西王畏惧,献黄金6万两,补偿郑和死难士兵。
随后到三佛齐旧港,时旧港广东侨领施进卿来报,海盗陈祖义凶横,郑和兴兵剿灭贼党五千多人,烧贼船十艘,获贼船五艘,生擒海盗陈祖义等三贼首。
2、第二次下西洋
公元1407年(永乐五年),郑和在回国后不久就第二次下西洋了。此次主要访问了占城 、爪哇、暹罗(今泰国)、满剌加、南巫里、加异勒(今印度南端)、锡兰、柯枝(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古里等国。于公元1409年(永乐七年)回国。
3、第三次下西洋
公元1409年十月(永乐七年九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被郑和觉察,离开锡兰山前往他国。
公元1411年7月6日(永乐九年六月十六),郑和船队回国。
4、第四次下西洋
公元1412年,郑和受命第四次下西洋。1413年11月(永乐十一年十一月),郑和率船队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1415年8月12日(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回国。
5、第五次下西洋
公元1417年1月(永乐十四年十二月),郑和率船队出发,到达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公元1419年8月8日(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回国。
6、第六次下西洋
公元1421年3月3日(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公元1422年9月2日(明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回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郑和
赛典赤是什么人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是唐宋时期来中国定居的阿拉伯人的后裔,其祖父及父辈均为元朝重臣,封滇阳侯。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郑和出生。洪武十四年,明军开始进入云南,次年,平定云南。正在这一年,郑和的父亲病故,这时他才十二岁。由于地方上新经战争,创伤未复;加上他的家庭又遭大变,生活更加艰难困苦。在这种境况下,郑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简介

郑和是云南人,小名三宝。郑和本姓马,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圣裔(穆罕默德先知后裔),生于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郑和的先世是西域布哈拉人,即元朝的色目人。元世祖忽必烈推翻南宋王朝,建立元王朝。元王朝部队于1253年,攻占了位于云南地区的大理国,征服了当地各民族,并于1276年设置云南行省,派郑和的先世——回族人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统治云南。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为阿拉伯语音译,“赛典赤”是贵族的称呼,“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尔”是其本名,意为长寿。由于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治理云南政绩显著,深得民心,他死后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咸阳王”。郑和的曾祖父拜颜的父亲(高祖)是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第五子的长子。后来,郑和的祖父从母姓,改姓马。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以长兄之长子马文铭为嫡,名郑恩来,字恩来,世袭锦衣千户侯,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郑和后裔至今已传21代。
另据,《郑和家谱》中的“马公墓志铬”,系永乐三年(1405年),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所撰写。铭文从郑和曾祖拜颜始叙其世系,祖父、父亲姓“马”,名哈只,其父马哈只有子二人,长文铭,次郑和,另有姊妹四人。关于郑和,家谱中说他“本姓马,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御书‘郑’字,赐以姓”。家谱还说他“以兄文铭之子立嫡,名赐”,说明了郑和作为太监而有后裔的渊源。家谱以郑和为一切祖,赐即二世祖。郑和后裔有两大支系,一个支系的后裔在江苏南京,另一个支系的后裔在云南,还有一个分支在泰国清迈。泰国支系是清朝末年,郑和第十五世孙郑崇林离开云南玉溪老家旅居泰国清迈,现有后裔三十多人,郑崇林主持兴建了清迈第一座清真寺,清真寺门楣上那块用纯金锻造的牌匾也是从云南用马帮驮来的。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以后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是中国航海伟人

行业热门话题:

【赛典赤赡思丁】【赛典赤是什么人】【赛典赤赡思丁后裔姓氏】【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云南】【赡思丁·赛典赤】【赛典赤 詹思丁】【赛典赤赡思丁后裔分布】【赛典赤和郑和的关系】【赛典赤墓在什么地方】【赛典赤·纳速剌丁】



更多插件导航: 问答聚合 问答导航 今日头条 头条聚合 微信搜狗 1024养站程序 discuz发帖顶帖插件 伪原创 配图插件 挖关键词 淘客文章插件 投稿 目录文章程序

工信部官网 (版权所有:韦神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侵犯其权益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网络警察提醒您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