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词全文如下: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细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窗。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著处。
手把花锄出绣窗,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哪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扩展资料: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黛玉
(推荐答案!)《葬花吟》是《红楼梦》小说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因版本不同,词句稍有变化。
一、程高通行本《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二、甲戌本《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三、 周汝昌校本《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白话译文:
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
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
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
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
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
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
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着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梁间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鲜花多么无情!
明年百花盛开时节,你还能叼衔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旧巢也已倾落,只有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过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
明媚的春光,艳丽的花朵,能够支撑几时。一朝被狂风吹去,再也无处寻觅。
花开时节容易看到,一旦飘落难以找寻。站在阶前愁思满怀,愁坏了我这葬花的人。
手里紧握着花锄,我默默地抛洒泪珠。泪珠儿洒满了空枝,空枝上浸染着斑斑血痕。
杜鹃泣尽了血泪默默无语,愁惨的黄昏正在降临。我扛着花锄忍痛归去,紧紧地关上重重闺门;
青冷的灯光照射着四壁,人们刚刚进入梦境。轻寒的春雨敲打着窗棂,床上的被褥还是冷冷冰冰。
人们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这样格外伤心?一半是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一半是恼恨春天的逝去。
我高兴春天突然来临,又为它匆匆归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无语地降临人间,又一声不响地离去。
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传来一阵阵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那鸟儿的精灵?
不管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鸟儿的精灵,都一样地难以挽留。问那鸟儿,鸟儿默默无语,问那花儿,花儿低头含羞。
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够生出一双翅膀。尾随那飞去的花儿,飞向那天地的尽头。
纵使飞到天地的尽头,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洁净的泥土,埋葬你这绝代风流。
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洁净的死去。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
花儿啊,你今天死去,我来把你收葬。谁知道我这薄命的人啊,什么时候忽然命丧?
我今天把花儿埋葬,人们都笑我痴情。等到我死去的时候,有谁把我掩埋?
不信请看那凋残的春色,花儿正在渐渐飘落。那也就是闺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时刻。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
扩展资料:
《葬花词》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芙蓉女儿诔》在书中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而就民间的知名度而言,《葬花词》更胜一筹。《葬花词》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作者在全书中最为着力创作的两篇诗文之一,该词仿效初唐体的歌行,抒情淋漓尽致,艺术成就极高。
在传统的文化视野中,对于《葬花词》的解读,大致有三种类型:
一、性格说
这是对《葬花词》的传统解读中,最主要也最深入人心的一种。众多的红学家在分析这首词的时候,首先便将之与林黛玉的人物性格相互关联。认为这首词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创作。由此而展开的种种解读将此词剖析为以下情况:
1、此词反映的是林黛玉多愁善感、敏而多虑的性格特征;
2、此词反映了林黛玉孤苦伶仃、愁绪满怀、寄人篱下倍感凄凉的心态;
3、此词是林黛玉不愿受辱、不甘低头屈服、好胜要强的情绪宣释。从侧面反映了林黛玉孤傲不阿的性格特征。
二、诗谶说
持此说的人认为《葬花词》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引用的证据是与曹雪芹同时代人明义所作的一首名为《题红楼梦》的绝句: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陈痼续红丝。
明义说得很简单:希望能够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可叫宝黛二任重续红丝,再继姻缘。在这首绝句的提示或佐证下,部分人将《红楼梦》中的《葬花词》又解析如下:
1、该词是对黛玉个人命运的一种暗示,指出黛玉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死于一种寂寞悲惨的境况之中。
2、这首词还预示了贾家各人的最终命运──“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指出贾家必将走向衰落,而各人难免遭祸,四处漂泊。
3、这首词预示出了宝玉的命运。黛玉将宝玉比作梁间燕子,自身为三月香巢,而“梁间燕子太无情”。黛玉深知自己在这样的境况下必死无疑,同时她也表明了宝黛之间的关系──“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暗示如果“我”去了,宝玉自己也是无处安生的。
4、这首词预示了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黛玉在诗中写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表明自己有长久追寻宝玉的意愿和决心,但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自己也知道这种追寻是没有归属的,悲剧必然发生无疑。
三、抗争说
抗争说主要针对的是林黛玉的另一种性格特征──孤傲不阿──而言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葬花词》并不是一味的哀伤凄惨,而是渗透出一种不平之气,反映了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和幸福而不得时宁死不屈的品质。在这种观点下,对该词的解析如下:
1、曹雪芹自己曾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
这句话表明了曹雪芹的写作动机,而作为他最出力描写的诗文之一,当然也应深深蕴涵了这个写作动机。因而《葬花词》是封建社会压迫下,女性意识觉醒与抗争的体现。在词中黛玉不仅是在哀花悼己,而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女性在对自我命运进行思考,并且得出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结论。这所展示的正是封建女性不甘压迫、屈服、不甘为“人”的抗争之音。
2、从女性身上推而广之,女性意识的觉醒意味着人的觉醒,意味着一个社会阶层的觉醒。《葬花词》体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渴求自由与幸福的愿望,展示的也是在封建势力压迫下的人渴求自由和幸福的决心与希望。这不仅是某一个人、某一类人,而是在历史进步之中整个社会阶层所发出的觉醒和抗争之音。
《 红楼梦》之所以能在文学史上傲立千秋,极其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准确生动地写出了一大批呼之欲出的典型人物,而其中的大量诗词是作者为刻画人物精心拟撰的,是与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我国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汉人。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是为旗人。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 ,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而《红楼梦》一书也未能完成。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曹雪芹另著有《废艺斋集稿》。共分八册,论述问题包括印刻、编织、园林、风筝、烹调、脱胎手艺、印染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葬花吟
葬花词原文如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扩展资料:
传统视野下的三种解读:
《葬花词》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芙蓉女儿诔》在书中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而就民间的知名度而言,《葬花词》更胜一筹。《葬花词》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作者在全书中最为着力创作的两篇诗文之一,该词仿效初唐体的歌行,抒情淋漓尽致,艺术成就极高。
在传统的文化视野中,对于《葬花词》的解读,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性格说:
这是对《葬花词》的传统解读中,最主要也最深入人心的一种。众多的红学家在分析这首词的时候,首先便将之与林黛玉的人物性格相互关联。认为这首词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创作。由此而展开的种种解读将此词剖析为以下情况:
1、此词反映的是林黛玉多愁善感、敏而多虑的性格特征;
2、此词反映了林黛玉孤苦伶仃、愁绪满怀、寄人篱下倍感凄凉的心态;
3、此词是林黛玉不愿受辱、不甘低头屈服、好胜要强的情绪宣释。从侧面反映了林黛玉孤傲不阿的性格特征。
第二,诗谶说:
持此说的人认为《葬花词》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引用的证据是与曹雪芹同时代人明义所作的一首名为《题红楼梦》的绝句: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陈痼续红丝。
明义说得很简单:希望能够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可叫宝黛二任重续红丝,再继姻缘。在这首绝句的提示或佐证下,部分人将《红楼梦》中的《葬花词》又解析如下:
1、该词是对黛玉个人命运的一种暗示,指出黛玉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死于一种寂寞悲惨的境况之中。
2、这首词还预示了贾家各人的最终命运──“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指出贾家必将走向衰落,而各人难免遭祸,四处漂泊。
3、这首词预示出了宝玉的命运。黛玉将宝玉比作梁间燕子,自身为三月香巢,而“梁间燕子太无情”。黛玉深知自己在这样的境况下必死无疑,同时她也表明了宝黛之间的关系──“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暗示如果“我”去了,宝玉自己也是无处安生的。
4、这首词预示了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黛玉在诗中写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表明自己有长久追寻宝玉的意愿和决心,但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自己也知道这种追寻是没有归属的,悲剧必然发生无疑。
第三,抗争说:
抗争说主要针对的是林黛玉的另一种性格特征──孤傲不阿──而言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葬花词》并不是一味的哀伤凄惨,而是渗透出一种不平之气,反映了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和幸福而不得时宁死不屈的品质。在这种观点下,对该词的解析如下:
1、曹雪芹自己曾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这句话表明了曹雪芹的写作动机,而作为他最出力描写的诗文之一,当然也应深深蕴涵了这个写作动机。因而《葬花词》是封建社会压迫下,女性意识觉醒与抗争的体现。在词中黛玉不仅是在哀花悼己,而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女性在对自我命运进行思考,并且得出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结论。这所展示的正是封建女性不甘压迫、屈服、不甘为“人”的抗争之音。
2、从女性身上推而广之,女性意识的觉醒意味着人的觉醒,意味着一个社会阶层的觉醒。《葬花词》体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渴求自由与幸福的愿望,展示的也是在封建势力压迫下的人渴求自由和幸福的决心与希望。这不仅是某一个人、某一类人,而是在历史进步之中整个社会阶层所发出的觉醒和抗争之音。
参考资料:葬花词-百度百科
红楼梦中黛玉的葬花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细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窗。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著处。
手把花锄出绣窗,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哪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白话译文:
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
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
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
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
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
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
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着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梁间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鲜花多么无情!
明年百花盛开时节,你还能叼衔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旧巢也已倾落,只有房梁空空。
扩展资料:
《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黛玉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