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褐-释褐是什么意思
原创,时间:2023-01-19 04:15:06
关于释褐内容导航:
1、释褐
2、释褐是什么意思
释褐即脱掉民服,换上官服。
3、释褐试
进士
进士一般每年举行一次。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于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学生);二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于尚书省受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的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应试者须持证件报考,叫作“投牒自举”。考试合格的,州县长官要设“乡饮酒礼”招待,称为“鹿鸣宴”。为了保证各州解送来京贡士的质量,唐后期还规定过“五人连保法”,即各州贡士在解送京师前要由士人的姻亲、朋友以及其他关系密切者5人为保证人。一旦发现贡士有虐待父兄、私结团伙、中伤朝廷等劣迹而被检举,本人要被免除资格,连保的5人在3年内也不得应贡应试。即使考上了,也要除名甚至治罪。参加进士科的这两类考生都要于年底集中到京师,次年正月参加尚书省礼部主持的省试。开始时只考事务策,以后也加上了考贴经和杂文。贴经又称“贴文”,是把经书前后两边都遮盖住,中间只留1行,再用纸把这一行中的3个字贴住,让考生把被贴住的3个字读出来。杂文是指箴、铭等。明朝人胡震亨在《唐音统鉴》中对进士科的考试内容讲得比较清楚:“唐进士初止试策,(高宗)调露二年(680)进士科加试贴经,经通试杂文……杂文又通试策。凡三场。其后先试杂文,次试论,试策,试贴经,为四场。第一场杂文放者,始得试二、三、四场。”唐玄宗以后更把诗赋规定为必考科目。考中了省试叫“登科”或“及第”,取得进士的头衔。进士依成绩分为甲第、乙第两种。甲第的头名叫“状元”。新科进士都要参加杏圆的“探花宴”,宴会后集体到慈恩寺大雁塔下题名留念。然而,中了进士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要得到职位,还要参加吏部的“释褐试”。释褐试也叫“选试”,录取标准是4项:一是身,要求“体貌丰伟”。二是言,要求“言词辩正”。三是书,要求“楷法遒美”。四是判,要求“文理优长”。符合4项标准者送尚书、门下两省审核,然后授官。甲第授予从九品上之官,乙第授予从九品下之官。由于进士录取名额少,得第难,所以当时流传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公元800年,白居易考取第四名进士,当时他仅27岁,在同年考取的17人当中,是年纪最小的,因此他自豪地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孟郊46岁才考取进士,发榜后,他非常高兴地写了一首《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由于进士享有的声誉越来越高,读书人都以考中进士为荣;考不中进士,即使日后官做得再大,仍然一生都感到遗憾。身居中书令的薛元超曾对别人说:“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底部咨询--底部咨询-3231363533e58685e5aeb-底部咨询-3062进士擢第,不得娶王姓女,不得修国史。”可见当时的官员对进士是如何倾倒。由于进士所习能适应上层工作的需要,在仕途上易于进展,日益被人们看重。进士一科也成为寒门族人进身上层政权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寒门士人应考进士科的人也特别多。但是,中唐以后,朝政被豪门世家所把持,主司受其支配,录取全凭人情,导致寒门弟子登进士科极难。
行业热门话题:
【释褐是什么意思】【释褐试】【释褐在文言文中的意思】【释褐怎么读音】【释褐即授官】【释褐为官什么意思】【释褐为大理评事的释褐怎么解释】【释褐礼】【释褐试读音】【释褐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