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广交会再度登场。中国半数以上的老板,都把眼睛盯在那里。能去现场的,几乎都会去。
在民营经济见长的宁波,过去三十多年,这个展会都是一个关键性的指标。
官方有过一个统计,广交会的年成交额从创办之初的8700万美元,增长到疫情前的590亿美元,增长了近680倍。
有老板说,下一年能不能挣到钱,就看展会上有没有收获了。
不仅老板急,员工们也急。作为著名的外贸万亿之城,宁波每4个人,就有1个从事外贸相关工作。没有订单,这些人就会断了经济来源。
摩拳擦掌背后,少则数万,多则几十万的投入,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这不是一笔小数字,但他们必须冒这个险。
事实上,和广交会的渊源,宁波接触的时间并不差。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但宁波直到1987年才开始组团参展。
那一年,近20家宁波企业租下了36个独立摊位,展示了近1000种商品。
时过境迁,现在的广交会早已是宁波外贸的前哨站。数字说明了一切。本届广交会,宁波共有展位3853个,继续位列全国50个交易团第五位,总量创下新高。
许多人都说过,广交会是个能发财的地方。因为广交会,宁波的老板们掘到了第一桶金。
他们中多数人出生在五六十年代,在一没技术、二没资本的简陋条件下,他们生产出服装、文具、小家电、紧固件、打火机……
没有进场券,就在门口摆摊;不会英语,就连说带比划;彼时的中国,拥有巨大的价格优势,但凡有合适的产品,几乎都能找到订单。
一家家村办企业或是家庭作坊,在之后的日子里慢慢成长为业界的佼佼者,其中一些,甚至走向世界,比如贝发、方太、公牛、华翔……
宁波老板确实是能“拼”的,他们对于广交会的热爱,丝毫不用怀疑。2000年10月17日,宁海县西店镇50家企业共计120余名农民企业家,花12万包了架飞机,奔赴第88届广交会。
这一破天荒的创举收到奇效,当年西店镇企业出口额一举冲到4500万美元。
第109届广交会,1337家宁波企业参展,累计成交27.7亿美元。
第121届广交会,1287家宁波企业参展,累计成交12.8亿美元。
第126届广交会,3219家宁波企业参展,累计成交15亿美元。
第133届广交会,1300余家宁波企业参展,意向出口成交12亿美元……
每一次广州之行,宁波老板都会不虚此行。广交会,这个中国第一展,确实圆了许多宁波老板的发财梦。
老板太多了,尤其在宁波,似乎遍地是老板。截至2023年7月,宁波的经营主体数量达到了135.59万户,按照全市常住人口计算,每7个人中就有一位“老板”,这一数据远超过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50户左右的水平。
不过用民间的算法,这个数字还要更高。
毕竟,对于走南闯北做生意的宁波人来说,是不是持证的老板,早已不是唯一的象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第一批老板涌现江湖,他们挤上火车,睡在过道上,利用信息差和人脉,卖着南货和北货,攒下了人生第一笔财富。
块状经济的兴起,老乡带老乡模式的普及,让宁波小城镇经济发展如火如荼,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中小型企业,开枝散叶地往全世界找订单,广交会,理所当然成了最具代表性的窗口。
每年展会期间,宁波飞往、开往广州的航班火车,一票难求。求单心切的老板,甚至会自驾前往。那时的广交会,像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故事中的那样,喊一声“芝麻开门”,就是订单的宝库。
当然,电商平台的后来者居上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广交会不再像多年前那样光彩夺目,这也印证了许多宁波老板的感受,客户变精明了,订单不好拿了,同行间的内卷更超乎寻常。
对于多数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宁波老板们来说,这一阵痛,显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同一类型产品,你能看到上百件甚至上千件。
“如果只是做做代工,发财的机会,是越来越小了。”这话出自一位老广交人,后者参加了五十多届广交会。
通俗的讲,没有两把刷子的实力就去闯荡广交会,发不了财,更当不上老板。会讲故事的谈判技巧、创新的产品能力、机动的成本核算……都是下一个机会。
对于往来广交会的数万名境外采购商而言,他们带着现金流来,但订单下给谁,会是一场拉锯战。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锋所欲见。
www.111dai.com
宁波的外贸企业有几千家
必须有至少2-3人的小型团队 必须有人英文不错 必须有人懂基本网站开发设计 必须有人懂哪里找货源 必须有人懂基本网络营销 坚持几个月把 定起介体个短期目标 一一坚持实现 长远比作心多平台还是好很多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