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好创业第一步至关重要,这第一步不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也不是迈方步还是迈猫步,而是你第一步迈向哪个方向,这才是最重要的。迈错了,前方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地狱;迈对了,才有可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第10课 当你有了一个好想法之后很多人的创业冲动,都开始于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一个很好的想法,离产品出来、抢占市场、创业小成的距离,差不多有铁岭到美国那么远。
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之后,第一步就是要完善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哪些人有这方面的需要?这些人总数有多少?处于哪个量级?你能够很容易找到这些人吗?还是你知道他们肯定在,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探触到?这个需要的强度如何?是刚需还是非刚需?你提供的是商品还是服务?价格如何?你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一次性的,如婚礼服务,还是会重复使用的,如销售卫生巾?你的生意是TOB(面向企业用户)还是TOC(面向个人用户)?如果是前者,你有这方面的人脉资源吗?如果是后者,你能够直接面对最终用户,还是需要通过渠道?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用户知道你……类似的问题,我们还能举出很多很多,你要试着一一回答。
然后再反过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你这个“很好的想法”的用户,你需要这样一个商品或服务,你从哪里获知它的信息?它需要具备怎样的特点才能勾起你的消费冲动?你希望从哪些渠道获得它?你希望它能够给你提供哪些后续服务?你打算为它花多少钱?什么情况下,你会持续消费?它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你会抛弃它……又是一大堆问题。
把这一大堆问题和你的回答,与上面一大堆问题的回答互相印证。通过这种自问自答,自攻自受,不停变换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你就可以很容易厘清你的思路。
好了,你现在可以拿出一张A4纸,写下这些问题和你的答案,每个问题+答案不要超过两行,如果你不能用最精练的语言去概括它们,只能说明你还没有想清楚。
我的一个好闺蜜,是个连续创业者,她最新的创业方向是为用户提供营养咨询服务,上游签约了一些全球著名的营养师,提供营养讲座视频,并可以为客户定制营养方案;下游是和各种保健食品商家的合作,并做成一个销售平台。她一开始想通过微信公众号积累原始用户,把整个链条理顺之后,再开发自己的APP,想做到营养类APP的第一名。这个方向大体上没有问题,在这个领域也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个不错的垂直蓝海。唯一的问题就是,营养资讯不是刚需。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各种美食花样翻新,各大商场也只有餐饮区生意兴隆。每个人对于营养常识多少都懂得一些,什么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什么一天八杯水,什么少喝酒少吃辛辣食物……但是这些在小龙虾、烤串儿和羊蝎子面前,都会变成PM2.5一样的尘埃,根本没有半点战斗力。美食当前,吃了再说,管他身后洪水滔天!有多少糖尿病人就是因为管不住嘴导致病情恶化?更何况健康人。所以,营养资讯不是刚需,虽然可能人人爱看,但看了就看了,从爱看转化到消费,可能转化率会非常低。
那么什么是刚需呢?减肥!减肥可谓女人一生的事业,健康减肥本来就是营养学的一部分。所以,我建议她将重点放在瘦身健体咨询和减肥辅助食品的销售上。几个月下来,市场情况果然像我预料的那样,大部分的用户和流水都来自于减肥板块,而且其中不乏通过人际推广带来的新客户。试想一下,一个客户减肥成功,遇到亲朋好友,第一声寒暄必然是:
“哎呀!你瘦了啊!”
“是呀!”
“怎么瘦的啊?”
“就是有个减肥的公众号,按照他们的方法去做,吃他们的减肥保健品,很快就瘦了。”
“是吗?这么有效啊!介绍给我呗!”(掏手机)
这是一次完美的推销,而且不花公司一分钱。
当你整理好自己的想法之后,就可以跟亲朋好友印证一下了。首先你要找到你朋友中可能是你目标用户的人。把你的这一页A4纸讲给她听,让她直抒己见,尤其是关于消费意愿和定价方面,不同的人差异很大,一定要广泛听取意见。
然后再去找和你目标用户不相干的人,他们的看法可能和你截然不同。这时候要尽量找各种不同年龄、性别和社会阶层的人,老人、男同学、小区里一起遛弯儿的邻居,甚至小朋友。听听他们的看法,问问他们觉得周围的人当中,会有多少人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感兴趣。
如果你的目标用户不在你所居住的城市,例如你在北上广工作,但是你的目标用户锁定在三四线城市或农村,那你就要至少去当地调研一次。借着春节返乡回去问问老家的亲戚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者周末开车出城,在周边找个农家院,连旅游带调研一并完成。
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而且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想法,也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但至少说明这个想法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大部分人不会觉得这是一个荒诞不经、惊世骇俗的想法。你去找投资商发BP(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对方也不至于会秒删,这已经足够了。
如果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不是个很好的想法,也不要气馁。好的创业方向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尤其是某些创新的方向,只有它出现了,流行了,人们才会发现自己有多需要它。譬如生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人,可能很难想象一瓶水的价格会比一瓶汽水还贵。而20年前,手持“大哥大”的人们也不会想到,如今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的另一个肢体,片刻不能离身。你不在意别人的想法,可能会导致盲目而走弯路;你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则可能一事无成。
还是一样的做法,面对反对意见,不要情绪化,不要反驳,不要记录他们的结论,而是记录他们描述的细节。他们觉得哪一个点有问题?为什么这么觉得?是自己的主观感受还是有什么客观依据?试图跟他们沟通,用你的观点和论据说服他们,这种辩论的交锋过程,有可能会擦出火花,让你迸发新的灵感,使你的想法更加完善。如果不能说服对方,就先记录下来,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沉淀,去思考。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听多了质疑,也应对过各种质疑,以后再面对更尖锐的质疑,也就不会怕了。因为在今后的路上,你可能还要有路演,要面对投资商,他们也会质疑你,多积累一些经验一点坏处都没有。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你的“很好的想法”就变身成了“相对完整的草案”,整合了大家的智慧,你的想法获得了成长,更丰满、更成熟了。
第11课 不要盲目追逐热点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七岁小儿都懂的道理,就是有很多人不懂。
我见过很多创业者,有一家小公司,跌跌撞撞维持了好几年,但总也做不大,不仅做不大,而且还经常处于生死边缘,时不时裁员降薪,团队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只剩下老板孤家寡人是“原装”的。为什么呢?因为老板经常换业务方向,看到什么热,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人都说船小掉头快,他可倒好,掉头比电风扇还快。
这样的公司,以老板是商务出身的居多,以女老板居多。为什么呢?
因为老板商务能力强,就会把商务作为他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随波逐流。跟别人喝了个茶,吃了个饭,听到了只言片语或者找到了个什么机会,就突然动了心,急急忙忙调动资源去做。看似执行力很强,但是每一个机会都是不连贯的,甚至八竿子打不着,几单生意做下来,也许赚了点儿钱,但是公司没有积累,员工也没有成长,一切都和刚开办的时候一样。这样的公司,根本没有办法留住优秀员工,因为老板把员工当成一次性用品。甚至是今天这个单子需要拥有A技能的员工,我就把之前拥有B技能的员工开掉,招一个拥有A技能的员工,做完了这单,后来招的这位也随之下岗了。公司里其他拥有CDEFG技能的员工,如出纳、会计等,看到这种情况,也不免心寒。在职场,跟对人比做对事还重要,这样的老板,不会有人死心塌地追随。
如果老板的核心能力不是商务,而是技术、设计、产品、市场等,就不大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以上核心能力都是有行业偏重的,会做游戏的技术不一定能做电商网站,精通工业设计的人未必玩得转APP界面设计。所以,这类老板往往立场比较坚定,不会被潮流左右,更不会被外人的几句话或者一个机会所左右而去改变创业方向。
为什么说女老板容易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呢?主要是因为很多女性遇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很容易被环境影响,外人的随便一句话,都能让她纠结一整天。不信你就回想一下,当你做了一个新发型,或者穿了一件新衣服的时候,如果有人说不好看,或者不适合你,或者买亏了,你是不是会好一阵子不痛快?甚至觉得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喜欢这款发型或者这件衣服了?即使你压根儿就看不上对方的审美和判断力,你也会介意他的说法,而男性就没有这么容易受别人影响。
知道了症结所在,就要注意去避免这个问题。每当有了一个所谓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就像是你将一件商品放入了淘宝购物车,这时候先别忙着下单,给自己一晚上的时间想一想,毕竟做生意不是双十一抢购,明天再决定也来得及,如果来不及了,那就只能说明这个机会与你无缘。
这一晚上你要做什么呢?还是要盘点你的资源够不够做这件事。主要是人、钱和时间,如果不够,你要从哪些方面去补足?能补足的可能性有多大?这里面有没有不受你控制的风险?如果一件事情,不受你控制的部分超过30%,失败的风险就很大;超过50%,基本上就是听天由命了。还有,这件事情真的有那么好吗?它的收益真的值得你做出改变去冒险吗?这些都是你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有的时候,你只要安安心心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起来你可能对它就完全没有兴趣了,这时候只要微笑着删除购物车里的东西就好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现在所做的业务已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你必须改变业务方向以求重生。例如手机都已经普及了你还在做寻呼台,或者手游已经爆发了你还在开发那个低成本的客户端网游。
这时候要往哪个方向转身呢?同样注意不要盲目追求热点。不要看到某个领域火了,也跑去跟风。中国人是很喜欢跟风的,从改革开放初期疯狂的君子兰,到20世纪90年代呼啦圈一下子风靡全国,再到这几年被热炒的手串儿,无不反映了一个事实:火爆的东西未必是好东西,只是有人在炒,有人在跟;炒的人暴富,跟的人买单。
就算这个火爆的东西是个很好的商业方向,例如前几年的OTO、直播,这两年的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但是做得人已经太多,你凭什么可以脱颖而出?本来起跑已经慢了,想要后来居上,就要有碾压性的优势才行,你是有钱,还是有人?或是有技术,有用户?什么都没有,就放弃吧!
选择转型最好的方式还是跟团队商量,毕竟大家是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团队成员提出的方向,必然是他们看好并乐于为之付出的方向,无须动员和激励,天然就有了动力。
第12课 不熟不做,少交学费“不熟不做”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无论在创业领域还是投资领域,这都是一条铁则。
为什么这一点如此重要?那是因为人们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了解的层次太浅,看到的都是放在台前光鲜亮丽的东西。装修华丽,气氛优雅的餐馆,烛光摇曳,餐具闪闪,菜肴精美,色香味俱全,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就会引来“看起来不错啊”“这是哪儿啊,求地址”的回复,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是,如果你在打烊前进入后厨,看到的则可能是污水横流,油烟缭绕,煮通心粉的锅里一片白浊,用过的抹布随便乱丢,厨师们坐在后门槛上用帽子当扇子乘凉,旁边是如山的厨余垃圾,野猫和老鼠在上面钻来钻去。是的,你看过之后,有可能再也不想来这家餐馆用餐了。
每个行业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景象,都只是冰山一角,而且是冰山最美丽的一角。而人们在心理上又会根据这能见到的一角,对其余的部分进行脑补。由于脑补的参照物只有这美丽的一角,所以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认为其余的部分也像这一角那么美丽,但事实上差着十万八千里。就好像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每一张自拍,几乎都经过了化妆,最好的角度,最好的光线,从十几张里面挑出一张,美颜、修图等几个美化步骤才会放出来,和真人的真实情况肯定差得很远。你对不熟悉行业的认知,就像一张网红照片,而这个行业真实的样子,则是这些网红们卸了妆,刚睡醒,眼角还有眼屎的样子。
带着这样脑补出来的,对一个行业的印象去创业,一定会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头破血流了怎么办?擦干血泪,迎难而上,交学费呗。不过这学费可不太低,用钱去交学费那是最便宜的,至少有个数。但是现实是各种上当受骗走弯路出昏着儿,最终才能摸索到正确的方法,所以这笔学费里面包括钱,也包括时间成本,更包括你在心理上受到的挫折和伤害,你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情绪成本也是不容小觑的一块。至于要交多少学费,要看你聪明不聪明,学习能力够不够强,甚至要看你是不是这块料。最悲催的情况是你交了一大把学费,发现自己确实没有这行业的天赋,准备转行不做,那这学费可就打水漂儿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交了学费,也学会了,但是这个行业的窗口期已经关闭,后来者已经没有位置,产业格局已定,进入到了平稳发展阶段,你再想挤进去已经万分困难,这种情况的悲催一点儿也不亚于上一种情况的悲催。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不做怎么能熟呢”?这话千万别信。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对于想要创业的你来说,什么是“巨人的肩膀”?就是你熟悉的那些东西!如果这些东西是你在之前的工作中积累的,那么就是你的上一家公司为你交了学费;如果这些东西是你在家族那里耳濡目染的,那么就是你的父母为你交了学费;如果这些东西是你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学习获得的,那么就是你提前为自己交了学费。
比如,如果我的创业方向是母婴电商,我要做什么呢?我没有结过婚,也没有生过孩子,那我可能先要找个孕产医院做调研,观察,交谈,做问卷调查,就像每个孕产医院中都会有的那些令人厌烦的推销员一样。我还要对调查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可能还要根据需要购买一些商业报告作为补充。我还要走访一些生育过的朋友,和她们进行深入友好的对话,了解她们的需求和困惑。然而这些资料都是二手的,有些经过了当事人的修饰,有些当事人的记忆已经模糊。就算我得到的资料全都万分准确,我也没办法了解生产的阵痛和乳房的胀痛到底有什么不同,也无法了解临产时的紧张,以及半夜起来喂奶的疲乏,我得到的一切信息都隔了一层,就像是戴着厚厚的棉手套去和面一样,手感就是不对劲。
但如果你本身是一个准妈妈那就简单多了,从待产开始,你就可以对一起住院的准妈妈们做有针对性的调查,自己经历过的一切也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它都是第一手资料,如此的真实。你就是你用户的一员,你对她们的需求感同身受。而我,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才能勉强接近你,但是始终也无法超越你。这就是“熟”和“不熟”的区别。
此外,“熟”除了对行业的了解,还包括人脉。很多影视明星经济实力都很强,送孩子出国接受最好的教育,有学金融的,有学科技的,有学医学的,还有搞体育的……但是,最终很多星二代兜兜转转又都回到了影视圈,甚至有些形象、演技都不佳的,宁可做个配角,也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为什么?唯“不熟”尔。父母在影视行业有名气,有资历,为孩子找个戏演,一点都不困难。但是其他行业,谁会对明星的孩子高看一眼?你会因为某个大夫的妈妈是明星而执意让他看病吗?我想正常人都不会。
因此,创业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自己以前就职的行业也好,以自己作为目标用户群体的代表也好,和自己的家族相关的领域也好,自己长期坚持的兴趣爱好也好。千万不要盲目地闯入一个自己未知的领域,那样十分危险。
第13课 做女人和孩子的生意那么最适合女性创业者的创业方向是什么呢?自然是针对女性用户和儿童用户的生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根据不熟不做的原则,只有女性才最了解女性用户。男性即使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学习,也不见得能体会到女性使用卫生巾的感受以及挑选卫生巾时的判断依据,而女性天生就明白这一点。
当然你也可以反驳说时尚界很多大师都是男性,没错,但那是行业传统和男女不平等造成的结果。你还可以反驳说“女为悦己者容”,但大多数男性根本就看不出女性是否化了妆,而且男性根本无法分辨口红的颜色。如果单纯为了让男性愉悦的话,那些化妆品公司根本就没有必要开发几十种口红颜色。女性的自我修饰,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给自己以自信,以及在同性竞争之中胜出,这种胜出的目的仅仅是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或羡慕的眼光,而并不是吸引异性。当我们在街头看到一位妆容精致,服装考究,举止娴雅的女性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她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比较高,即使她没有戴昂贵的首饰,没有开车,身旁也没有男性。
很多男性不太能够理解女性为什么热衷于各种宫斗小说,他们认为几个女人费尽心机去争夺一个男人很无聊,甚至看惯了种马文的他们都很难把自己代入到宫斗小说的男主角身上。事实上,他们对宫斗小说的理解,是基于直男价值观出发的,是完全拧巴的。宫斗小说,其实就是古装版的杜拉拉升职记,是女性和同性竞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这和体育比赛的竞争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你可以把那个皇帝换成奥运会的金牌,其实并没有任何违和感。
正因为大部分男性没有办法完全理解女性,所以他们也很难做好女性的生意。因此,你的机会就来了,你选择了以女性为目标的创业方向,就等于筛选掉了一半的竞争对手,成功率自然大大提升。
此外,女性用户还有一个秒杀男性用户的特质,那就是能花钱。吃土砍手党里面,绝大多数是女性;大部分中国家庭的结构,也都是男性赚钱养家,女性花钱持家。也就是说,大部分中国家庭的财务出口,都掌握在女性手里,这之中不仅仅包括女性自己的用品,更包括大量家庭公共用品。不信你可以做个调查,分别询问一对夫妻中的男女两方,家里的卫生纸是什么牌子,洗衣粉是什么牌子,洗手液是什么牌子……我猜女性答对的可能性要比男性高得多。至于对衣服、鞋子以及化妆品的消费,男性更是无法与女性相比。除了实体商品,文化产品也是一样,绝大部分电视剧的主力观众是女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小说的读者也以女性居多,因此网络文学中女生频道作品出实体书的更多。
总之,女性肯花钱、能花钱、会花钱,是非常优质的用户。
做女性的生意,要牢记四个字“物有所值”,因为女性和男性在消费的时候,大脑中的判断流程是截然不同的。譬如说同样买一件冲锋衣,在男性那里就是三个问题:什么牌子比较好?从中随便选一个。这个牌子卖得最好的是哪个款式?这件吗?看上去不错啊!这个价格我能接受吗?能,那就是它了!就这么简单的思维模式,宛如一条直线。而女性就截然不同了:市面上有哪些冲锋衣的牌子?它们分别的价位和口碑怎样?要一个一个去网上搜搜看。按照自己的预算圈定几个符合自己心理价位的,再剔除一些口碑不太好的,选定了两三个牌子,再挑款式、颜色、功能、面料、辅料。选好了那么七八件,再一一去看评价,删掉差评比较多的,再一个一个比较性价比,最后才有可能最终下单。这是一张决策的网,用户在每个环节都可能流失,做女性的生意,一定要在每个环节都做到无懈可击才行。
在大部分家庭中,女性是育儿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这也是由女性的性别特征决定的。女性经过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数月哺乳,和孩子的精神联结自然比父亲紧密很多。
做孩子的生意和做女性的生意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最后掏钱刷卡的肯定还是妈妈。唯一不同的是,孩子要比女性能花钱。中国人对于养育下一代有一种近乎宗教的神圣感,要在自己踮起脚尖的范围内为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在所不惜。而孩子又是破坏力极大的生物,很多耐用品到了他们手里都会变成一次性用品。把房子租给白领女性,三年之后还能保持原状,而把房子租给有孩子的家庭,三个月就会变成一片狼藉。庞大的消费能力加上更短的再度消费周期,让孩子变成了最优质的用户。
女性创业,不妨从自己最熟悉的市场做起,而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无疑是她们最为熟悉的。具体的创业方向有很多,可以是女性或孩子独有的需求,例如有育儿的APP、化妆品、童书等。也可以是一些大众领域,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例如手机游戏用户中,女性用户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接近和男性用户分庭抗礼。而专门针对女性的游戏屈指可数,这样庞大的市场和少得可怜的产品之间的差距,就是一个很好的空白,等待女性创业者来填补。
第14课 开个梦想中的小店很多女性都曾经梦想过开个小店,花店、咖啡馆、烘焙坊、简餐厅……优雅的环境,温馨的气氛,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着,似乎有一段浪漫的邂逅在街头蠢蠢欲动。
做着小店梦的女性很多,从十几岁的学生妹,到退休后的老奶奶。其实她们更想要的不是创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曾经有一次,我跟一个创业的闺蜜,约在她客户楼下的咖啡馆喝下午茶。她已经熬了一个通宵,上周刚刚发过一次很危险的高烧,目前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乐观。我劝她早点回家休息,她却说她喜欢咖啡馆的氛围,这是她在多年繁忙创业过程中唯一的放松方式,因为别的放松方式太耗时间了,她耽误不起。她说她之所以创业,并不是想赚多少钱,把生意做到多大,而是想几年之后,可以提前退休,每天享受泡在咖啡馆里的悠闲时光。她为了她梦想的生活方式,努力在另一条跑道上前行。而更多的女性则是非常直接——既然这么喜欢咖啡馆,那么自己开一家好了。
还是一样,“不熟不做”,即使你每天去两次咖啡馆,坚持了十年,你也只是一个过客,并没有入行。做餐饮,很多事情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光鲜优雅的背后,是每天都要面对的柴米油盐。
当然,做餐饮明显的优势是你脱离了行业的束缚和渠道的控制。因为餐饮这个行业是极为松散的,一个小店跟全聚德、肯德基这种大集团没有太直接的竞争关系,做好方圆一公里的买卖就已经足够了。做餐饮,你面对的是最终用户,有人进店了,消费了,付给你的都是真金白银,你不需要维护渠道关系,也不需要跟渠道分账。如果你之前从事的是整个产业链严密分工、环环相扣的行业,比如手机游戏行业,突然转到做餐饮,你会有那种卸下了所有枷锁的轻松感。
但是,做餐饮是个繁杂而辛苦的工作,每天一睁眼就忙得团团转,要很晚才能休息,一天工作10到12个小时,一周要工作7天,一年到头也就春节能放几天假。这些可跟在高档写字楼做白领完全不一样,你有心理准备吗?过去把餐饮行业称为“勤行”,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当然,我们也见过那种随随便便就关门的小店,什刹海附近就有很多,贴个条儿说店主现在外出,有事儿电话。说实话,你要是卖古董、卖衣服的,这么做问题不大,但是餐饮这种行业,冷锅冷灶会让人非常没有信任感,用户吃了一次闭门羹,下次就再也不会来了。但是卖古董则不会,看到橱窗里有个东西很喜欢,等上两个小时等店主回来也值,但是这世界上没有一家餐馆值得顾客饿着肚子等两个小时。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餐饮行业要面对的供应商和要管理的员工学历都不高,人员流动性大,来源复杂。他们当中很多连常用的办公软件都不会操作,而且价值观和判断事物的思路和我们在写字楼中的同事完全不一样。这种心理和文化上的差异,也是一座需要你迈过去的大山。
不管做什么都需要相关的知识储备。如果你对餐饮或零售领域专业知识一窍不通,想要只出钱什么都不做当甩手掌柜,那你失败的概率就会很高。其实,很多看起来优雅美丽的小店都是不赚钱的,店主或者另有其他方面的收入来源,或者艰难挣扎,正在试图扭转局面。店主事事精通,亲力亲为尚且生死悬于一线,你什么都不懂怎么可能轻易成功?
我有一个朋友,是马来西亚的华人,也是马来西亚最早的一批游戏行业从业人员,后来娶了一个南宁姑娘,定居到了南宁。由于南宁IT行业并不发达,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经过了非常痛苦的转型过程,如今,他已经是葡萄酒高级品酒师,而且是业内小有名气的葡萄酒讲师,经营的葡萄酒零售店也已经走上了正轨。这一切,是他用了几乎两年的时间去学习葡萄酒知识的结果。你,有这个决心吗?
我有一个闺蜜,前不久从工作了9年的公司辞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疯狂放松之后,她说她想开一家有格调的面馆。我对她讲了上面我提到的所有困难之后,也帮她拆解了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
选定榜样。
不管你想开咖啡馆也好,面馆也好,都要找个参照。这个参照应该是同城同类型的店铺,而且是同类店铺中经营得比较好的,最好能找到前三名中的两家。然后,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如周末和平日,中午和晚上,带着不同的朋友,去那里就餐。观察他们的一切经营细节以及客流状况,以及估算他们每桌的收入。同时,听取你的朋友对这家餐馆的看法。这个工作可能要重复很多次,直到你点遍了他们所有的餐食,几乎吃到要吐为止。
然后,你还要对榜样进行全天候的观察,选择街对面的一家咖啡馆或者酒店,从餐馆开门迎客前就蹲点在那里观察,记录全部的客流情况,甚至包括每波客人的到达时间和用餐时长。算算他们的翻台率,基本上可以估算出一天的流水是多少。还可以观察一下他们供货商供货的情况,以及了解一下店面租金,点算一下员工数量,就可以基本判断出这家店是赚钱还是赔钱。如果它赔钱,你哪些地方能做得比它好,有信心赚钱?如果它赚钱,你和它对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能做到和它一样赚钱吗?
寻找前浪。
在亲戚朋友当中,寻找开过餐饮店的人,找他们去咨询一下。不管是只有两平方米的奶茶店,还是承包过单位食堂都好。听听他们作为过来人的成败经验,会很有帮助。而且还可以通过他们认识一些搞餐饮的人,作为人脉也好,聘请来作为员工也好,都是很有益的。
做足市场。
作为餐饮店,选址自然是最重要的,关于这方面的书和文章很多,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唯一提醒大家的就是,同等条件下,建议优先选择大型商业中心或者写字楼内部的店址,你会获得一些附加的服务,也可以让你省却很多麻烦。相比之下,民宅是比较不好的选择。店址本身也是一种宣传。
在OTO的潮流下,你想好怎么推广你的店了吗?你原有的职业经验、圈子和人脉是不是可以利用起来?线上营销,开电商,送餐,公众号,朋友圈营销,利用媒体炒作……很多传统的餐饮从业者不会做或者做不好这些,而转型到餐饮的女白领们,对于这些应该能够驾轻就熟。
开小店赚钱,很难,但不是不能做。只要有毅力,肯用心,也可以做得很好,关键是你要喜欢,这才是最重要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嘛!
第15课 离钱越近,离成功越近前面说过,创业的本质是做成一件事。但是,衡量做成一件事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市场占有率?销量?品牌知名度?用户数量?似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标准,但归根结底唯一统一的标准,那就是钱!做成一件事的先决条件又是什么呢?决心毅力?团队?技术?好像都不准确,唯一放之四海皆准的必要条件,又是钱!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创业者不要认为谈钱是可耻的,不赚钱的创业者才最可耻!尤其是那些拿了别人投资还不赚钱的创业者,本质上和那些借钱不还的老赖没有什么两样。
在不影响大的战略方向的基础上,早赚钱,快赚钱,赚更多钱,才能保证事业走向良性轨道。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是离钱更近的事情,那么你离成功也就更近。
那么,什么是离钱比较近的生意呢?开个小店肯定是,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你只要开门迎客,就有收入。那比较远的是什么呢?你不能直接面对你的用户,要通过渠道,这之中就不免会产生押款或者压货的现象,几个月的账期,还可能要不回来账,稍微有点意外情况,对于初创的小公司都可能是致命的。这里所说的意外不一定是遇到骗子或赖账,对方公司倒闭,经手人离职都可能引发一场灾难。这些都是你不可控制的。可控制的钱比较近,不可控制的钱即使看上去比较近,实际上也可能比较远。
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领域,做一个游戏肯定是离钱近的生意,只要团队具备专业的技术和设计能力,产品出来没有重大漏洞,提交上线之后总会有人下载,有人付费,就算是自己不运营,只要产品不是太差,也能找到一家发行公司代理出去,拿到一笔版权金。当然,如果游戏品质不佳,你可能只有微小的流水,赚不到太多钱,不管怎么说,你总能真正看到钱。但如果你做的是个APP,功能性和社区性都不错,它也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甚至在某段时间引发了轰动,然后呢?你通过什么收钱?把其中一部分功能设置成收费的?你会发现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各种免费的互联网产品,付费意愿非常低。而且你还有很多竞争对手,你收费,对方不收费,用户翻脸比翻书还快,瞬间就跑到对家去了。卖广告?大部分APP都是这么做的,但是这又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还是会有一部分人流失。尤其是那种功能简单,缺乏强交互和强社区性的APP,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扰。
还有那些网红自媒体,粉丝几百万上千万,看上去很美,但钱从哪来?接广告接软文?没问题,相关的公司很多,按照粉丝数量明码标价,你定价高了,能接到的单子就少,定价低了,其实能接到的单子也不多。除了那几个内容设计极好的网红自媒体能接到一些实打实的高价单子之外,其他大部分人也没法指着这个发财。所以,很多小自媒体和小网络平台,都在寻求变现之路。
前几年有个概念很流行,叫“在星巴克要点大杯拿铁”,意思是说,星巴克的咖啡成本当中,店面和人工成本所占的比例极大,而原料成本所占比例极小,点小杯咖啡和大杯咖啡一样,都要占用同样多的店面成本,都要耗费同样多的人工,因此,点大杯咖啡只要多付很少的钱,就能够喝到加倍的原材料(其实主要是牛奶),相对来说就更划算一些。同样道理,我们反过来看电商,出库、包装、填单、发货所占用的成本,每一件商品都差不多,如果商品单价比较高的话,相对来说这些成本的比例就会减小,你就会更赚钱。因此,客单价过低的电商,利润就更低。一般来说,大型电商的平均客单价如果达不到100元钱,真的就很难赚钱了。
而那种淘宝小店的客单价,低于50元也很难做。个人建议是越高越好。我有一个闺蜜,以前是游戏行业的中层,结婚以后觉得在游戏行业工作太累,就辞了职。辞职之后又闲得发慌,就和一个朋友开了个淘宝店,卖小首饰。公司弄得很正规,还注册了天猫店。产品也是直接从厂家进货,进价很便宜,售价从十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最高的也不超过五十块钱,东西质量还行,闺蜜本身就是学美术的,也懂得挑选比较漂亮的款式。店开起来了,生意还不错,从早上一睁眼直到深夜,旺旺都响个不停。客人虽然多,但大多数人都只买一两样东西,客单价不超过50块钱,可这一两样东西,要在她们的小库房翻找很久才能配好,然后包泡棉,附上手写的小卡片,再装进小盒子,封箱,打单子,贴单子,叫快递发出去……和卖大件商品一样,这一系列流程一样都不少。一年以后,闺蜜关了店,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累。发货的工作太繁杂,身体累,客服的工作量太大,心累。
我给他算了一笔账,如果她们卖的是定价在200元以上的高档首饰,情况立刻不一样了,原来一单赚20元,现在一单赚200元,就算是销量降到十分之一,收入还是一样多,但是工作强度也减少到十分之一,两个人就有更多的时间逛街、喝咖啡、做美容了,这才是她们想要的半创业半休闲生活,不是吗?闺蜜深以为然,但是却发誓再也不做电商了。
现在闺蜜在写书,希望成为下一个起点女频的新星。这也是一条竞争惨烈的半创业之路,也是一个离钱不太近的领域,女频想要靠打赏赚大钱,并没有那么容易。那些早年间成名的小言作者,字数写了不少,钱没赚多少,唯一的收获就是多少圈了几个粉儿,于是就在微信上卖卖旗袍汉服头饰手串什么的。产业链很简单,从别的淘宝店几十块钱批发过来,转手卖到几百块甚至上千块,反正自有脑残粉来买单,一周卖上一单就足以糊口了。这不是转了一个圈又回来了吗!
第16课 多种方法激发你创业的灵感可能你现在胸中的创业激情无法抑制,也选定了一个大致的创业方向,但是具体做什么却总是想不好,或者是混乱而没有头绪,或者是觉得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做,难以取舍。这就像汹涌的洪水被堤岸拦阻,找不到宣泄的出口。这很正常,非但是创业要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就算是文化艺术创作也要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厚积而薄发,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势能。
也许会有人说风凉话,说你都没想好做什么还创什么业啊!其实这种情况再常见不过了。我在2010年创业的时候,整个团队从原来的公司第九城市出来,大家想着借原来的端游开发经验,迅速做一个微端游戏出来抢占市场,可没做几个月,就发现智能机手游逐渐崛起,微端游戏就是一股流行风潮,热度已经消退,于是我们立即掉转船头,开始开发手机游戏。大的方向是做游戏,这个是战略方向,想好了肯定就不会改变,但具体怎么做?做什么类型的游戏?在什么平台上做?则要根据市场状况做灵活的调整。
别的产业也是一样,技术在进步,市场在变化,用户在成长,竞争对手不知道会突然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这些都可能促使你在细节方向上做出应对。譬如你想要开一家纯粹的咖啡馆,只提供松饼和蛋糕之类的甜点。当你选好店址之后,你发现附近类似的咖啡馆有三家,而却没有一家西餐馆。而周围的居民消费水平不低,对西餐也有需求,这时候你就应该考虑把咖啡馆变成西餐馆是否可行。这样可以回避竞争,并且填补需求的空白。
如果你处于找不到具体方向的阶段,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前面说过了,创业和文化艺术创作是共通的,都需要寻找灵感,怎么寻找灵感呢?
还是先拿出一张A4纸来,一条一条,写下你拥有的技能。包括你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如商务谈判和做PPT,也包括你在学校中获得的技能,如测绘或金工,还可以包括你的业余爱好,如弹钢琴和跳舞,甚至连非常擅长换轮胎都算。一条一行,应该至少要写满一页纸,甚至更多,如果写不满,说明你对自己的潜能挖掘得还不够深入。
然后,针对你想要创业的大方向,在每一项技能后面做发散性的联想。譬如你想做一个关于儿童教育的APP,那么你在弹钢琴后面能联想到什么呢?一个汇集了很多钢琴曲,可以胎教和管理婴儿行为的APP?一个可以上传孩子弹奏的钢琴曲并打分的社区?一个钢琴指法教学的APP?一个钢琴家教的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可以这样尽情地发散下去,每一项技能多少不拘,联想出几条或者十几条都可以。
将所有的技能点都联想完毕之后,我们可以来做一下连连看的游戏,某项技能后面的想法A,和另一项技能后面的想法B,是不是可以结合在一起?如果可以,再完善一下,看看还能不能把想法C和想法D拉进来……随着想法的逐渐融合,它们就会变得更加成熟和完整,从一个想法蜕变成了一个方案。你可以组合出这样五六个方案,有的比较完整,有的很明显像是切掉了几个角的比萨,不过没有关系,我们还有下一步。
再列出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丈夫和你最好的朋友的名字,一个人一个人地对照那些方案去看,同时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方案中,这个人能帮到我什么?无论是知识、技能、经验,还是人脉关系都可以,如果有,就记下来,这样一来,你的方案就会更加丰满。
如果你已经有了合伙人,可以请合伙人也加入到这个游戏当中来,跟你一起照方抓药做一遍,也让他选出他的几个方案。最后把大家的方案放在一起,你可能会发现它们之中有几个是有交集的。把这几个有交集的方案再拿出来讨论,基本上就可以选定一两个最适合的方案了。选定之后,沉淀几天,大家都回去仔细想想其中的得失利弊,再来讨论。经过这样几轮,一个非常详尽具体,而大家又都赞同的创业方向就出炉了。
如果你没有合伙人,也没有关系,自己慢慢去琢磨,花一点时间做一下调研,或者是一字一句地把详细方案写出来,这些都是让自己的想法成熟完整的一种手段。有时候你写着写着,突然就有了灵感,原来一些想法的碎片,瞬间就被一根丝线串了起来。
第17课 刚需更容易让你迅速赢得客户选定了适合的创业方向,我们还要再来评估一下,你的创业方向是刚需还是非刚需。刚需就是刚性需求的简称,一般多用在房地产行业,简单说就是:你要结婚生小孩,你就要买房,这就是刚需。至于非刚需则是你有房子住,买房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或者投资升值,需求就没有刚需那么强烈,如果价格不合适,可以暂且不买。
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扩大到一切商品和服务领域,那就是,如果你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对于你的用户来说是必需的,不可替代的,就是刚需。反之则是非刚需。
并不是说你的创业方向是非刚需就没有价值,而是刚需或许更容易让你迅速赢得用户,扩大市场。如果你的创业方向是非刚需的,那么我们可以看看能不能稍微转换一下思路,偏移一个小小的角度,让非刚需变成一定程度的刚需或者绝对的刚需。或者说在你的创业大方向范围内,我们经过分析,找出其中比较刚需的部分,作为业务的突破口。
对于一般的产品和服务来说,刚需和非刚需不像房子那样泾渭分明。但是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较就能很容易区分了。首先把你所有的化妆品(或者护肤品)都拿出来,摆在桌面上,试想你现在失业了,花在化妆品上的钱要削减一半,那么其中哪一样用完之后就不会再买了,会换成较为便宜的牌子?而哪一样你宁可节衣缩食也要继续用?对你来说,前者就是非刚需的商品,后者就是刚需的商品。如果再假设你更穷了,在衣服和护肤品之间你必须选择一样,如果你宁可穿旧衣服也要买好的护肤品,那么护肤品对你来说就是刚需;如果你宁可用清水洗脸涂凡士林也要买新衣服,衣服对你来说就是刚需。如果进一步假设你破产了,只能随身带一个小包到处流浪,这个小包里你会装什么?这些对你来说都是刚需。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那就只有跟最低生存标准有关的才是刚需了?吃饱穿暖,卫生巾,牙膏,手纸……其实并不是,现代人之所以购物,除了满足生存需求之外,更多的是满足心理需求。
很多女性选择在双十一疯狂购物,而且她们购买的商品很多都是最常见的日用消费品,难道她们平常买不起这些洗发水和洗衣液吗?当然不是。双十一购物,除了获得购买商品的快乐之外,还有一种盛大的参与感,更重要的是,大量购买打折商品带来的占便宜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同时附加的还有对自己头脑灵活、勤俭持家的正面评价,这些带给她们的愉悦,已经远远超出了一瓶洗发水的价值。
经济萧条时期,文化产业反而会更加繁荣,也是同样的道理。经济迅猛增长时期,人们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挣钱上面,挣到的钱也会用来购买不动产和高价值商品或服务,如汽车、旅游等。当经济衰退到来后,人们不再有那么高涨的工作热情,有太多休闲时间需要填满,但是又没有太多的钱,这时候文学、电影、游戏等廉价的,适合消磨时间、减轻压力的文化娱乐活动就会空前繁荣。
还是举前面说过的西餐厅的例子吧,西餐厅相对来说不是刚需,很少有人一个人去西餐厅用餐,多数都是和朋友或客户一起。大部分人也不会天天去西餐厅吃饭,只会偶尔去换下口味。如果这个时候你发现,你的西餐厅选址附近有很多高档写字楼,每到中午,成群结队的白领都会出来觅食。但周围的快餐店很少,且大多挤满了人,有些人只好去那些卫生条件极差的小店一边抱怨着一边用餐,或者走10分钟路去更远的地方用餐。对于白领来说,中午用餐是刚需,那么你的西餐厅能不能提供三四种商务午餐,以吸引这些白领呢?因为是刚需,就会有很多回头客,他们来得多了,就有可能带朋友和客户用正餐,不是吗?
前面也举过闺蜜做营养类平台创业的故事,营养不是刚需,她很难打开局面,但减肥是刚需,是业务最好的突破口。同时减肥也是营养的一部分,把这一部分先做起来,做大做强,再慢慢带动诸如老年保健、孕产期营养等内容,就能把平台越做越大。
第18课 选择大众领域还是小众领域说完了刚需与非刚需,再来说说大众与小众。
如果你的产品是面向最终用户的,而不是TOB的,你还要考虑一下你的用户群大小的问题。如果你卖的是牙膏,你的潜在用户就是所有人;如果你卖的是卫生巾,你的潜在用户就是所有女性,刚好是牙膏的一半;如果你卖的是奶嘴,你的潜在用户就是所有的0~3岁小婴儿,潜在用户数量就会比前两者少很多。
在文化产业的四大分支:影视、游戏、动漫、文学当中,影视是受众面最广的,从城市到乡村,几乎有电的地方就有电视信号,就能看上电视。接下来是文学,只要不是文盲,都有可能成为文学的用户,只比影视多了一道门槛。再接下来是动漫,庞大的儿童用户,加上成年人中的动漫迷数量,大概有影视用户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最后是游戏,游戏和前三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需要操作的,前三者只是被动接受,而操作是需要技术的,这可是一个不小的门槛,游戏的实际用户数量比较难估计,但应该会略小于动漫人口。如果你拍了一部影视剧,夺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或者收视率冠军,基本上就能做到在中国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但是如果你做了一个手机游戏,即使在排行榜长期霸榜,但也只有游戏玩家的小圈子里知道,不信你去问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妈,她们肯定知道《甄嬛传》《芈月传》,但不一定知道《皇室战争》。这就是大众和小众的区别。
当然,不一定大众领域就好,小众领域就不好。大众领域面临的竞争也更大,有很多大集团公司、百年老店像一座座山一样伫立在那里,让你望而却步。而某个小众领域则有可能是一片空白,所有人都如饥似渴地仰望着,等待你的产品或服务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一个初创的小公司,通常都是从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起步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对这个小众到底有多小做出一番评估,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你要知道盘子有多大。
举个最夸张的例子吧,近两年媒体经常鼓吹二次元内容创业,说二次元人口竟然有2.6亿!中国人口14亿,也就是说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二次元人口,可能吗?对了,我们还要扣除0~4岁的婴儿,占总人口的5.6%;5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2.24%,又扣除了4亿,这就意味着每3个儿童少年青年壮年当中就有一个二次元人口。其实我们还要扣除这批人当中的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农村群体,也就是每两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二次元人口?这种在风口浪尖上被热炒的小众领域人口数最容易被夸大,所以一定要擦亮眼睛,通过大数据+小调查,估算出最准确的数值。
然后你要知道你能探触到的人数有多少。
全中国人都要吃饭没错,但是不可能每个人都要来你的餐馆吃,所以你还要算一算,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会来你餐馆就餐的人数,周围一公里?还是两公里?因为地处大商圈,所以半径更大?因为你的营销很好,会有人慕名前来?因为处于交通枢纽,会有很多路过的客人?
如果你要做的是个互联网产品,你可以认为你的大盘子当中,拥有相关设备(如手机或电脑)的人都是你能探触到的人,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乐观,你要根据的你的营销力度,取一个合理的百分比。
接下来,你要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找到这些人。
如果你要做一个军事题材的游戏,很简单,网上那些军事社区里的人都是你的目标用户。军迷这个人群自成一个圈子,圈子内部的交流又很活跃,属于非常容易找到的一群人。但如果你的目标用户根本不混圈子,散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找到她们的确有些困难,可能你要花相当长的时间,等待自传播的发酵,或者花费巨资去推广。
最后,你还要知道这些人当中的恩怨情仇。
这一点很重要,越是小众的领域越是黑箱化,各种历史、典故、圈子黑话、鄙视链以及各种或明或暗不可触碰的红线,都够你了解一阵子的。如果你的产品一不小心触了雷,可就满盘皆输了。例如明朝粉儿们经常抱怨故宫的文创周边偏着清朝,很少有明朝题材的,故宫淘宝就推出了一个明朝的系列,却偏偏用了朱元璋那张杧果脸的画像,明朝粉儿们一向认为那张画像是清朝人的诋毁之作,朱元璋应该是面如满月慈眉善目的。这一下可是捅了马蜂窝,微博上一片反对之声,销量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做小众市场,人数可能会限制你发展的上限。所以你还要算算,就算你能探触到的所有人都购买了你的产品或服务,并且按照行业合理的留存率,3年或5年内,你的极限流水能做到多少?利润又有多少?有时候,可能算下来的数量是很令人泄气的,就算在这个领域内你没有竞争对手,就算你的产品或服务让所有潜在用户满意,你赚到的钱也不足以支撑你的公司上市,那么你就需要在公司发展到适当的规模后进行多元化经营。
我出版的第一本非虚构类的书叫《人本游戏》,是一本关于游戏心理学和游戏理论的书籍,我自己觉得销量平平,但编辑告诉我,游戏理论类的书,这样的销量差不多已经快到顶了。因为会去买游戏理论类书籍的人太少,这种题材太小众。我的第二本非文学类的书叫《引爆IP》,副标题是“影游漫文超级IP打造之道”,其实还是小众的东西,但同时面向了包含游戏在内的四个产业,潜在用户数量也就扩大了四倍,尽管定价比较高,但是销量还不错。这就是从小众领域扩大到大众领域所带来的利好。你在做一个小众领域创业方向的时候,每一天都应该去考虑,将来如何对领域进行扩大或迁移,这样才能让事业进一步发展。
第19课 找风口,还是找翅膀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这是雷军说过的一句话,他自己曾经解释过这句话的含义:“创业成功的本质是找到风口,顺势而为。”
中国人的民族性当中,就流动着“一窝蜂”的基因。也许是长期人口众多,资源匮乏,所以干什么都喜欢一拥而上,生怕自己落在人后。前几年手机游戏行业火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创业者,一窝蜂跑来做手机游戏,据说当时仅成都就有几千家手机游戏公司。这两年手机游戏热度退了,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和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又火了,似乎还是那些投资商和创业者,又一窝蜂去做VR和AR。这些人在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似乎更喜欢研究产业形势,寻找下一个风口,而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擅长,是不是能驾驭。
风口上的猪,被吹到了天上,每个人都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很容易让人误认为,只要找到了风口,猪也好,羊也好,阿猫阿狗也好,都能飞上天。可人们未必知道,天上的那头猪也许辛苦减肥了好几年,也许憋着一股气,也许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或者干脆肚子里全是氢气,自充的!人们也未必能看到,这个风口消失的时候,这头猪从天上跌下来,摔成一摊肉泥的惨状。那时候,人们或许都已经簇拥在另一个风口下面,看另一头天上的猪呢!
找风口固然重要,但它绝对不是创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风口的借力,成功会更容易一些,如果没有风口,也未必不能成功,甚至可能比有风口做得更好。唯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逆风而行。记得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问题是“怎样在最小的篇幅内写出令人窒息的绝望感”,我的回答是“三年前,我卖了北京三环边的三居室创业做端游”。这里所说的端游指PC客户端网游,类似《魔兽世界》《传奇》这样的游戏。端游的发展增速已经放缓,虽然老端游还保有一定的生命力,但近几年出品的新端游几乎没有成功的,就算有,也是腾讯等大厂出品,投资上亿。卖一套三居室几百万元的投入,注定是要打水漂的,而这三年房价飞涨,如果留着房子,应该也能赚到不少。这就是典型的逆风而行的例子,选择了一个夕阳西下的创业方向,而且投入还不足,不死都没天理了。
看到风口的天空中已经有了猪,再冲上去必死无疑,因为风口已被填满,没有你的位置,你只有为掉下来的猪当人肉沙包的份儿。甚至看到风口已经形成再往前冲,也为时已晚,因为很多风口上的猪其实已经准备了很多年,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侥幸,你认为他是侥幸,只是因为你没看到他背后的故事。
2016年暑期,由任天堂等联合制作开发的AR手机游戏《精灵宝可梦Go》火遍全球,几乎同时,一款和它非常相似的国产手游《城市精灵GO》也悄然登上了App Store免费榜榜首。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款蹭热度的“风口上的猪”,殊不知这款游戏从2014年年初就开始开发了,几乎和《精灵宝可梦Go》同时,而且它早在2016年4月份就已经上线,当时表现平平,并没有引起业界的注意。直到《精灵宝可梦Go》火爆之后,玩不到《精灵宝可梦Go》的中国玩家,通过搜索找到了《城市精灵GO》,这款游戏才渐渐热了起来。这头“风口上的猪”默默努力了两年,终于赶上了一个风口,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而不是一个侥幸的故事。与其说他们幸运,不如说他们坚韧。
对于风口,要抱着“成固欣然败亦喜”的心态才好,不把赌注压在风口上,但要积极地寻找风口作为助力,一旦遇到风口,一定要抓住机会,奋力一搏。如果遇不到风口,也要顺其自然。而不管有没有风口,首先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才是关键。
中式做法:
什锦空心粉的做法
特色:
口感滑爽,入口不腻
原料:
空心粉,胡萝卜,水发香菇,洋葱,精盐,清汤,味精,绍酒,麻油
制作:
将空心粉投入热水锅中,用小火煮秀捞出,沥净水分,拌上麻油,将胡萝卜,洋葱,香菇分别切成丝,炒锅置火上烧热,加油,放入洋葱丝炒出香味后,放入空心粉,萝卜丝,香菇丝翻炒,再加少许清汤,精盐,味精翻炒片刻后,淋入麻油出锅即可。
还有西餐的做法:
意大利通心粉
主料:250克意大利通心粉,不限形状,细条、螺丝状或是贝壳状都可以,在一些大型超市里就可以买到。(这个份量够你和爸爸妈妈三个人吃了,当然,如果你胃口特别大的话……)
配料:100克肉末(牛肉、猪肉都可以,但一定要去正规超市买哦);3个西红柿;1个洋葱;2-3颗大蒜头;5匙番茄酱;2匙橄榄油(如果没有的话,普通色拉油也可以);少许
食盐。
步骤一:首先洗净西红柿、洋葱和蒜头,然后把西红柿和洋葱切成花生米大小的块状,蒜头拍碎或是切成细末。重要提示:在使用菜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切着手指或是碰着别人。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请妈妈在一旁协助你。
步骤二:在锅内倒入橄榄油,烧热后倒入蒜末,快速翻炒。在闻到蒜香后再放入肉末翻炒至肉末散开。最后放入切成块状的西红柿和洋葱,继续翻炒至变色后放入番茄酱和食盐,然后再翻炒5-6分钟即可。把面卤盛出备用。
步骤三:在煮沸的水内加入少许食盐(约为20克左右),再放入意大利通心粉用强火煮10分钟后捞出。注意:一定要煮透至面条有弹性为止。
步骤四:根据个人喜好把面卤浇在煮好的通心粉上,如果喜欢的话还可以洒上一些胡椒粉,然后用筷子拌匀。
透心凉心飞扬是雪碧的广告词
身参还陆黄力振可口可乐把“Sprite”作为引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战略品牌,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音译成“雪碧”,在汉语中有纯洁、清凉的含义,使人在炎热的夏季里联想到一片纷飞的白雪,一潭清澈的碧水,顿时有一种清凉之感,产生“挡不住的诱惑”。
“雪碧”一贯案切松奉行世界级明星代言策略,张惠妹、世界跳水皇后伏明霞等增东防先后倾情演绎年轻、协止事握溶举教急时尚的品牌内涵,广告语“透心凉,心飞扬”曾成为年轻一代人争相传颂的“歌谣”。
扩展资料:
“雪碧”一词,音译自英语Sprite,原译为妖怪、精灵。精灵小子这个角色频繁出现于19世纪40、50年代的可口可乐海报中。精克击则灵小子脸上带着顽童般的笑抓革赵衡场植宁排先样题容,身边总伴有星光闪烁,象征着他活泼的性格和可乐里的气泡。
这个Sprite Boy和大家所熟悉的雪碧(Sprite)其实毫无关联,雪碧这个品牌直到1961年才问世。作为一种饮料,把它译为“雪碧”可谓是煞费苦心。雪,有寒护分排因族范使社变介意,符合汽水的清凉口感;碧,清澈碧绿,契合瓶身外包装颜色,既符合中国消费者的认知,又巩固了品牌形象。
参考打时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