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进 徐德波 刘涛 付洪强 菏泽报道
2021年入夏时节,时隔三年,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再次见到了王在良,中国炒货界传奇品牌“沙土瓜子”的创始人。
这次为时四个小时的访谈,让我们对这位有着40年党龄的企业家,有了更深入了解。如很多人所见,30多年来,他把企业经营得很成功,从最初带领三个年轻人艰苦创业,到如今员工数百人、年纳税过千万元。这样的成就已经让他超越了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我们进一步发现,发生在王在良身上的诸多事,让他与其他企业家站一起时,同样显得与众不同。
经营企业一生的王在良,最畅快的时光是打理自己的菜地和花园
他颇具战略眼光,早早制定了公司的“基本法”(公司章程),并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这为公司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他把“为大家,光荣无限,走共同富裕之路”作为公司定位,并在这些年不断把股份分给家里困难的员工,让很多人“身家百万”,甚至给刚来公司的普通员工也配上了干股,而他自己的股份从最初的40%稀释到如今不足10%。
外界一些人评价他“太刚直,不懂随波逐流”,他却一直保持着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坚守原则,不吸烟、不爱喝酒,不穿名牌衣服,不买好车,在城市里连一套房子都没有。
他深信企业生存发展是自身最大的社会责任,他带领企业和数百人行稳致远,快速发展的沙土食品至今不欠银行一分钱,这让人不得不惊叹。
建党百年之际回首,“老党员”王在良身上折射出了新中国最早一代创业者们的身影,他们出身平民,却坚忍而勇于拼搏,在内心挣扎中与自己和解,在不断前行中与时代共振。更重要的是,他内心具备“为他人和社会尽我所能”的美好愿景,身上闪烁着中国企业家精神特有的光芒,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王在良说,是信念和信仰的力量激励着他和他的追随者几十年砥砺前行。
沙土食品获得的各种荣誉
30多年以厂为家,心怀党恩、勇担重任
车子一进入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地界,关于瓜子的感知瞬间在脑海闪现。很大程度上,这个鲁西南重镇,因为“沙土瓜子”的招牌,在全国范围内变得更有名气。
记者走进山东沙土食品的厂区时,王在良正在办公楼前的花园里打理花草和蔬果,这场景很容易让人想起33年前刚刚创业的年代,他带领另外三位农民,决然开启了一场改变命运的远征。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徘徊的阶段,创业需要眼光和智慧,更需责任和勇气。
1981年,担任沙土镇沙土村团支部书记时,25岁的王在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王在良有超越他人更深的感情:1946年爷爷当村农会会长,带领村里穷人斗地主分田地,最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50年,流落重庆的父亲,靠着党的好政策才得以回到家乡。
在村团支部书记岗位上,王在良表现出卓越的领导力。首先是带领沙土村团支部成为市县先进基层团支部,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县新长征突击手”。同时,他带领村里青年们搞集体副业,办食品厂做糕点、炒瓜子,到1986年盈利一两万元,中秋节时,他自己作主买了两万多斤苹果平均分给了村民。村民得到了实惠,有些村干部却想不通,说他出风头太幼稚。
“赚了钱,咱就想着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眼看与其他村干部理念不同,1988年秋,王在良带领几名跟随自己多年的团员青年,实行动态股份合伙制,承诺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值保息,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于是就有了如今的沙土食品公司。
创业期间,每每遇到困难,“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份信念,总会带给王在良莫大的勇气和动力。沙土食品厂里的许多员工都知道,一直以来,王在良吃住都是在厂子里,他是一个真正“以厂为家”的人,一个偏执的“工作狂”。
“只要我们人活着,沙土瓜子就一定要活着。”这是王在良经常对员工说的一句话,因为炒瓜子这个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利润率低,如何让公司生存并持续发展下去,是他每天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因为身后有一群人跟着我,在我心里这份责任重于泰山,比天还大,因此我必须全身心投入。”不计个人得失,把企业视为自己的生命,这是王在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一心扑在公司上,让王在良对家庭有很多亏欠。
1996年,在从家到厂子的路上,王在良和妻子骑车过铁路,没刹住车,妻子摔倒在了铁路沟里,右腿骨折,为了省钱只在家里贴了些膏药,没有对伤处固定造成错位,只顾着忙厂里事情的王在良也没有时间对妻子照顾,最后导致妻子落下了跛脚的毛病。这也成了王在良心中很大的遗憾。
2008年前后,王在良年迈的父母因病相继去世。父母重病期间,因公司事务繁多,王在良自己身兼董事长、总经理数职,负责采购、生产、销售,当时又在建新厂,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加上自己没有兄弟姐妹,很多时间都是由妻子和孩子们照料。王在良说,两位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最后没有好好陪伴,是他最愧疚和遗憾的事,这样的亏欠永远无法抹掉。
企业越做越大,王在良却一直保持着最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从不吸烟,也不喜欢喝酒,不穿名牌衣服,没有一部好车,在厂里都是骑自行车,也没有在任何城市买房子。
父母过世和孩子结婚,亲朋好友随的礼金,王在良全部交给了公司财务管理。而平时对外随礼,都是他自掏腰包。他对家人说:“如果不是有厂子,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给咱随礼,这样的便宜咱不能占。”
王在良30多年的努力结出了美丽的果实。沙土食品在他的带领下,历经5次搬迁,十余次建新厂,厂区的面积一次比一次大,企业规模和效益逐年增加,成长为全国炒货行业领军企业。
沙土食品生产的各种产品
共同富裕之路,不落下一个人
在沙土食品公司的“基本法”里,第一条就写道:“为大家,光荣无限,走共同富裕之路”。这是王在良给企业的定位。
沙土食品最初创业的几个股东都是普通农民,当时刚刚能够填饱肚子,没有关系和背景,没钱没门路。“那时候是真穷怕了,一块钱恨不得分成几半花,当时我就下决心要带领大家一起富起来,过上好日子。”王在良说。
创业初期,资金是王在良遇到最大难题。1988年秋,钱少得可怜,只好收些花生剥成花生米炒,为了进原料花生,王在良费了很大气力从银行第一次贷了5千元,期限三个月。为了尽早还上这笔贷款,每天卖了花生米,王在良就会派专人把收的所有货款,骑车几里地送到银行。一天一还款,还是零碎的现金,最终几千块钱还了20多次。最后银行营业员说:没见过这么还款的。
可是在当时,即便信用很好,没有资源的王在良,也很难从银行持续贷出款来。企业要发展,他只好走“民间借贷”的路。说服资金雄厚的人借给公司钱,如果想入股,随时欢迎。
不少人凭着对王在良的信任,把全部的积蓄交给了他。其中有一个人想入股,跑遍了全村、借遍了所有能借到的钱,最后还没筹到一万块钱,当这个人最后拿着钱交到厂里时,王在良触动很大:“人家筹钱这么难,这么相信咱,决不能赔了!”
熟悉王在良的人知道,他为人“诚信”,有口皆碑。这些年,无论是供货商,还是经销商,或者是银行,他都没有拖欠过一分钱,赚了钱会第一时间把账还掉,“欠别人钱,晚上睡不着觉”。
就这样,王在良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相信他、想和他一起干一番事业的人,纷纷出资出力,公司也依靠股份制运作,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王在良没有让他们失望。如今,当初的一批老员工,每人都持有公司的股份,除了每月领取工资外,每年还能有一笔丰厚的分红,现在有车有房,很多人成为“百万富翁”。
王在良(左五)和他的部分同事
在沙土食品,段瑞新上演了一出“装卸工当厂长”的传奇。1996年,段瑞新高中毕业后,因家穷掏不起学费,没能去上大学,2000年经熟人介绍来到沙土瓜子厂工作,一开始当装卸工,每天的工作是抗麻袋的力气活。后来王在良得知他的情况,决定重用他:”当时厂里初中生都很少,绝大多数员工是在家种地的农民,遇到高中生当然要重用。”入厂仅两年,段瑞新就担任了沙土瓜子一个分厂的厂长。
“公司改变了我的命运,给了我人生更大意义。”如今已是公司副总的段瑞新说,因为遇到了王在良,他当年“没能上大学”这件事,也不再是心中遗憾。
同时,公司也有不少家庭一般甚至困难的员工,他们中有些在沙土瓜子兢兢业业干了很多年。王在良一直在想如何能够让努力工作的员工也慢慢地富起来,“既然说了要共同富裕,那些为厂子发展做了贡献的员工一个也不能落下。”
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王在良的提议下,沙土食品先后两次为150名符合条件的员工免费配送了企业干股,每年这些员工都能够获得公司的分红。而在外界看来,王在良的这种做法简直是不可思议:“怎么会有人愿意把股份免费分给员工呢?”“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公司”……
沙土牌瓜子,伴随一代人成长
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丝一毫都担起
“该厂里承担的责任,厂里一定会承担,我绝不会逃避。”这是王在良经常说的一句话。
2001年,公司员工邱希进晚上工作期间,一不小心掉进了作业机器里,造成全身90%以上的烫伤。“我自己当时都想放弃了,如果不是董事长坚持给我治疗,我现在可能已经死了。”邱希进说,当时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都比较小,受伤后,厂里第一时间安排他住到了市立医院治疗,并且至今不让他出一分钱医疗费。
“厂里发生这样的事故,企业肯定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因为烧伤太严重了,几乎没有希望,当时医院的医生也建议过放弃治疗,但看到他家人痛哭的样子,我就决定,无论花多少钱,一定要把人给治好。”王在良说,经过20年的持续治疗,邱希进的烫伤也恢复得很不错,现在仍在厂里上班,还成了公司股东。
在沙土食品厂区大门口的保安室里,来自河北衡水的刘犇已经待了八年了。2013年,刘犇经人介绍来到了沙土食品上班,因为自身有残疾,走路有些不太方便。“刚来的时候,还担心厂里不收我呢,没想到不仅留了下来,还一下就干了八年,厂里对我很好,我很知足了。”因为工作认真,今年,刘犇获得了公司配送的干股,也成了沙土食品的“股东”。像刘犇这样被“收留”的特殊员工,在沙土食品还有不少,公司至今还为6个年轻人家庭无偿提供楼房居住。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沙土食品不仅每年为当地政府的税收做出了卓越贡献,还一直以来默默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注重厂区周边的环境保护,支持当地的各种公益事业。
为更好地做好环保工作,沙土食品公司在沙土镇的众多企业里率先引进了日处理废水300吨的污水处理设备。“炒货食品行业产生的污水和废弃物并不多,但我们一直坚守好环保底线。”王在良说,挣再多钱也不能用牺牲环境作为代价。
“企业的生存发展是自身最大的社会责任。”2021年的初夏,身穿普通短袖的王在良走在公司,与来往的普通员工没有任何差别,这正是他一直所追求的“和谐幸福”景象。
王在良今年65岁了,臂膀依旧坚挺,走路仍带着风。在他身后不远,有一片近百亩的新希望之地。在他的人格魅力感召下,招来了广东和杭州的合作伙伴,成立了山东新润林股份有限公司,这个投资2亿元的新项目正在建设中。未来,这将带动更多就业,给沙土食品小镇增添新的亮点,孕育着更多美好生活的希望。
傻子瓜子沙土牌~瓜子俩人吃难分~真真假假瓜子壳~的的确确瓜子仁~爱情有如吃瓜子~宝贝吃来傻瓜剥~贝贝不如沙土牌。
这是我之前也失造推广的一篇农业相关软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陕西农综平台“电商众筹”活动助力龙草坪村脱阿做女似很差伤德行称密贫攻坚
近日,经陕西省汉中市综改办推荐,陕西省农村综合改革公共服务网措领本已架洲假都(以下简称:陕西农综平台)服刚商矛分攻字务团队走进汉中市佛坪班保降民王县龙草坪村进行调研、交流,希望通过品台的互联网服务为壮大当先造该地村集体经济贡献力量。
龙草坪村久既考胞须地处秦岭南脉南麓,108国道横穿而过,位于佛坪县西北部,距的例组除缺还策东么果县城18公里。村域内生态资源丰富,林地总面积471华尼历沉女孙伤穿不治依00亩,耕地面积973亩。三十年前,依靠着林木采伐和林下经济支撑,这个秦岭小杆宣意止矛湖校值整山村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先进村印,山村的富饶灵动成为村民引以为荣的骄傲。二十年前,历经国企改制、封山育林等政策影响,这个昔日的“美丽乡村”逐渐退去闪耀感很的光环,原本靠山吃山的村民跟不上社会转型的步伐,生活日渐艰难。
近年来,村委会围光侵居十孩现建坚持立足于精准脱贫,以旅游只方航己士今调了措跟发展为蓝本,多方最争取资金解决水、电、路、视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省级量可斗诉写镇测评也王旅游示范村。在汉中市、佛坪王根北县两级综改部门及全县包扶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统筹利用资金,改造农村电网、铺设排污管道、修建村民休闲广场、配套文娱设施、亮化工程、谈施看而岁输早证劳源朝新修公厕、停车场若干、实现自来水入户。发展农家乐、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民宿建设,打造集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国宝探秘猎奇为特色的核心旅游区。
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村民能依靠电商发展带动、合作社统一管理、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佛坪县宝丰农产品合作社开始了“基地+合作社+电商”的产业化运行模式,依托入电商平台和合作社,吸纳没有劳动力的农民,组织贫困户抱团,让村民变“股民”,积极带动本村种养殖产业的发展,有效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贫困农民增收步伐。目前,该合作社共有社员58户,涉及业务包含:中蜂养殖,中药材种植,林下养殖及冷水鱼养殖等多个行业。
为了进一步的打开佛坪农特产品的销路,陕西农综平台与宝丰农产品合作社达成共识,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平台电商服务团队将率先针对土蜂蜜这一特色产品,依托成熟电商平台拓宽营销渠道,并通过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合作社电商运营能力,对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农产品品牌,打开线上销售市场。
现在,农村电商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人靠它发了家,作为网络经济的直接体现,电子商务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一个村、一个乡、一座城,也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陕西农综平台团队将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为佛坪县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龙草坪村共走脱贫致富路。
(来源于: 中国财经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