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姐妹在群里嚷嚷:“啊啊啊……这个月又要吃土了。刚刚在公众号看到XX(某明星)代言的口红,卖得超火,每个色号都超好看。而且今天买能优惠好多,明天就不是这个价了,我就忍不住买了几支。”我随手回了个“优秀”的表情包,没有劝她要合理消费,因为劝了也没用。
类似的场景你应该也不陌生。自从自媒体崛起后,不少商家也从中嗅到了商机。于是在我们工作之余,拿着手机刷刷刷的时候,总能刷到各种营销软文。
有些你光看标题,根本就不知道是营销软文,却出于好奇点开了。有的你明知道是卖货的,也会因标题直击你的痛点或引发了你的兴趣而点进去。
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你买了一堆可有可无的东西,用几次就被你束之高阁了。哪怕你下定决心要抵制这些文案的诱惑,但总是一再的剁手,把自己的脸打得啪啪作响。
我自己也被套路过不少次。之前我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但这几天看到一本书,名叫《清醒思考的艺术》,里面的内容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爆款文案》,忍不住翻出来做对照。
这才明白一篇文案被炮制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少心理学知识。以有心算无心,我们又怎能招架得住。真可谓是“走过最长的路就是老司机的软文套路”了。
现在我就来说道说道,文案中究竟藏着一些怎样的套路,能让我们乖乖把自己口袋里的钱送到商家口袋里去。
一、从众心理1、什么是从众心理
关于从众心理,《清醒思考的艺术》中是这样解释的: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比方说我们读书时代,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作业。有时候同学之间会一起进行讨论,然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一道题有五六个同学都认为答案是A,只有你觉得应该选C。那么多数时候你会放弃自己原来的想法,换成大多数人认为的那个正确答案。然而有时候正确答案就是你选的那个。
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在多数人支持一个观点的压力下,无法坚持自己的观点,从而投向多数人的阵营。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有趣的从众现象,就是从众排队。当看到某一家商店排着长长的队伍时,就会有更多的人被吸引过去。因为在我们的意识中,多数人买的就是好的。我自己出去逛街吃东西的时候,也会在同类店铺中选择顾客多的。
2、文案中是怎么利用从众心理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什么是从众心理,那接下来就分析分析文案中是怎么利用它的呢?
文案大师关键明在他的《爆款文案》中说写文案要记住两个方法:描述“畅销”和运用“顾客证言”来赢得信任、激发购买欲望。因为在文案中“明示或暗示产品很畅销时,读者就会情不自禁地更想购买”。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首先来说说描述“畅销”。如果是知名企业,那操作起来很简单,只需列出产品销量、用户量、好评量等数据,比如“5330972位美丽女性已拥有”“全网热销30万台”。如果是数据较为寒酸的中小企业,可以描述产品热销的细节,比如用“卖得快、回头客多或产品被同行模仿”等来营造产品卖得火爆的氛围。
再来看看“顾客证言”。当顾客想买一款没用过的产品时,就会去看看用过的人都怎么评价这款产品,大家都说好,那肯定不差。这时候,文案中根据顾客核心需求精心选取的生动的顾客留言,就会发挥出强大的威力,让顾客对商品产生认同感。
所以,当我们在营销软文中看到描述“畅销”的细节或是“顾客证言”时,就一定要小心自己陷入“从众心理”的误区。文案中说得再好,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买之前可以多做点功夫,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或向身边用过的人询问来确定其真实性。当然还得考虑这样东西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二、权威偏误1、什么是权威偏误
所谓权威,就是指的各个领域的专家,比如科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医生等。我们总是相信权威、服从权威,容易对他们所说的话盲从,因为他们都是专业人士,这就是权威偏误。可实际上,权威也是人,权威也会出错。
《清醒思考的艺术》中提到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将“权威偏误”揭示得十分透彻。年轻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实验时,要求一位受试者电击一个坐在玻璃窗另一侧的人,并逐渐增加电压。从15伏开始,然后是30伏、45伏,以此类推,直到几乎致命的450伏。即使受折磨的那个人痛得大喊大叫,浑身颤抖(事实上没有电流,那只是一位演员),受试者想中断实验,但只要米尔格拉姆平静地说“请继续,实验要求这样做”,大多数人都会继续做下去。半数以上的受试者将电压升到了最高——纯粹是在服从权威。这个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我们在面对权威时,往往会缺乏自己的思考,盲目去跟从。
2、文案中如何通过权威来诱导你
我们通常能在文案中看到各类权威的出现,有可能是科学家、医生、明星等,也可能是权威机构或权威认证等。
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往往没有时间一一深入研究,不知道如何选择时就会跟从权威,认为专业人士推荐的肯定不错,所以文案中会利用我们这种心理来进行信任转嫁。实际上,文案中出现的权威人物,可能压根就没用过这个产品。
而且文案中还会很贴心的告诉我们这个“权威”有多专业、级别有多高、影响力有多大。但我们可不要轻易被这种“贴心”所忽悠,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毕竟我们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还是得认真去筛选。
三、锚定效应1、什么是锚定效应
智库百科对锚定效应是这样定义的: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你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条巷子里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右各一家。当你走进右边这家店时,服务员会微笑着把你迎进去,给你盛好粥,并热情地问你:“加不加蛋?”一般喜欢吃鸡蛋的,可能就会说加一个,不喜欢的就会说不加。
当你走到左边这家店时,同样会受到热情招待,盛好粥后服务员会热情地问你:“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这时候一般喜欢吃鸡蛋的人,就会说加两个;不喜欢吃鸡蛋的人,就会说加一个。就这样,左边粥店会比右边粥店每天多卖出很多个鸡蛋,因此每天能多赚两三百块钱。
只是几个字的差异,为何左边粥店赚得更多呢?其实是因为左边粥店聪明的运用了锚定效应,把顾客“锚定”在“加几个鸡蛋”上,让顾客在“加一个”还是“加两个”之间进行选择或调整;而右边粥店则把顾客“锚定”在“要不要加鸡蛋”上,让顾客在“加不加鸡蛋”上进行选择或调整。
因为多吃一个鸡蛋并没有多大影响,所以顾客会在锚定效应的影响下,不自觉地根据粥店设定的条件进行选择,从而也就导致了两家店利润之间的差别。
2、文案怎样利用锚定效应
文案的最终目的还是卖货。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激发我们的购买欲,赢得我们的信任和认可,接下来就得引导我们下单购买了。在文案结尾通常会设置一个价格锚点,主动告诉我们一个很贵的价格,让我们有个参照点,然后再展示一个低价,通过对比让我们觉得很划算,很便宜。
常见的形式有“打折”、“原价XX,现价XX”,或者先告知市面上同类竞品的的高价,再抛出自己产品比之低的价格。总之就是要让我们感觉,买了这个产品自己就是占便宜了。实际上真的占便宜了吗?谁买谁知道。
四、稀少性谬误1、什么是稀少性谬误
稀少性谬误即为:因为某种东西的稀少而导致我们决策错误。我们在做选择时,很容易会因为某样东西很难获得,从而做出偏离自己真正需求的错误选择。比如,我们去家具城买衣柜,挑中了两款。A款尺寸刚好,价格合理,性价比非常高。B款尺寸稍小,价格偏贵。但是销售在介绍的时候说B款卖得太好,只剩这一个了,如果再不买,就会被别人买走。
这时,虽然B款衣柜超出了你的预算,而且尺寸也不是最合适的,但是你很可能会因为稀少性谬误而不再注重性价比,选择B款。
2、文案中如何运用
你以为告知你价格,引导你下单,就已经结束了?不,套路还没完。毕竟到了真正掏钱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纠结犹豫,有时候可能就不了了之。
这可不是商家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在文案的最后还会有“限时限量”这一招,如果错过,产品就会涨价,甚至售罄买不到。给我们营造出一种紧迫感,促使我们立马做出决定。常见形式有这2种:
限时特价99元,优惠截至10月31日,11月1日起恢复原价至299元。限量100份特价产品,卖完即止。这一招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商品的稀少性,使我们丧失清晰的思考能力,觉得自己不买可能就亏了,从而乖乖掏钱。
以前总被套路,是因为我们不懂文案中玩的这些小把戏。但我相信,你懂得了这些心理学知识后,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轻易被软文套路了。其实不止是软文,在生活中谨记这些知识,也能避免我们少采坑。
最后,你不妨回到这篇文章的开头,运用文中所介绍的知识,分析一下我的小姐妹究竟中了哪几个套路呢?这对现在的你来说应该是易如反掌。
一、用户见证软文
二、科普软文
三、生活方式软文
四、节日软文
首先文案要写的吸引人,然后多平台去发布信息,微信,qq.其他收录快的平台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