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理财端获客成本-互联网金融理财端获客成本包括


Time:2023-12-16 04:23:06

关于互联网金融理财端获客成本的问题,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给你解答:

互联网金融理财端获客成本


互联网金融理财端获客成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晓 吕星宇

无流量,不金融。

正如流量明星拥有的超强带货能力,流量平台的用户量对金融机构有着越来越强的吸引力。

流量意味着用户数,这成为金融业务获客的基石。但流量正变得越来越贵,这是从业者的共同感受。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57.7%。由于互联网的聚集效应,这些网民集中在一些互联网巨头手中,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下渠道贡献削弱,获客严重依赖互联网巨头,而对于巨头而言,其中的流量生意前景也颇为可观。

在将用户推荐给金融机构之外,自营金融业务成为其流量变现价值最大化的选择。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国内的互联网巨头悉数入局金融。金融业务的客户基石正在被互联网流量侵蚀,而围绕互联网流量与金融合作的竞合共生生态正在逐渐形成。

400元获客很“正常”

“太贵了。”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时感叹。他介绍,目前同业中有信用卡部门愿意为流量渠道的每个开卡客户付出高达400多元的成本,而他供职银行为每个有效开卡用户付出的成本约在60元。“有同业希望快速扩大发卡量,给出比较高的价格,也有给到150元左右的,股份行平均有效获客成本在100元左右,我认为这还是能接受的水平。”

而随着渠道流量价格的飙升,该行有意停掉腾讯、百度、京东、阿里(BATJ)等流量合作,自建获客渠道。除了价格上涨之外,他认为,上述渠道推荐的用户不够优质。

而多位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愿意给出400元获客成本的银行做法也很正常。“采购流量获客是商业行为,获客成本过高了机构就会自己停掉这个渠道。愿意付出高价,说明它能够通过综合开发用户价值把这个钱给赚回来。”北京一金融科技平台高管陈思(化名)表示。

“高价格肯定会跟推荐用户质量相关。”另有互金从业者表示。

当前的流量市场价格到底是什么水平?

一位网络贷款超市机构业务负责人李想(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贷款超市机构作为流量的采集分发中间商,从百度、今日头条、新浪等渠道采购流量,再卖给有获客需要的银行、小贷、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一般来说,同一个用户我们要推送3次才能覆盖我们的流量采购成本,约50元每人。”

以该机构推送的贷款获客H5(网络页面链接),用户点击一次机构就要付出14元,而去年,这一成本还仅是几块钱。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可以采用CPS(Cost Per Sale,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模式来结算,即按照最终达成信贷额的1%-2%付费。

李想评价,个别银行为流量高价获客,也可以通过信用卡取现、分期、消费贷等多项业务收回成本。“很贵,但必须做。”他称,当前传统金融机构在城市市场金融服务相对饱和,获得新增用户本身就非常难。而新增用户,要么是在三四线城市及城镇等下沉市场此前未接入互联网的用户,要么集中在走出校门的年轻群体。

陈思表示,中国金融覆盖率还非常低,而流量作为获取客户最重要一环,金融机构话语权不够,流量方仍然是稀缺的,因此利润分配比例较高。

以360金融为例,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净收入为7.43亿元,推荐给其他贷款平台的导流收入等为主的其他服务费收入为1.34亿元,占比18%,贷款撮合服务收入3.17亿元,占比42.7%。

巨头的“钱景”

流量变现的“钱景”,更吸引众多互联网平台直接布局金融。

度小满金融副总裁张旭阳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百度金融业务起步较同业都晚,但以百度的体量做金融,“任何时候都不晚。”百度覆盖中国97%网民,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App日活用户超1.6亿。去年11月小满金融披露的成绩单显示,其联合50多家银行、消费金融机构累计放款已超过2500亿元。

扬言不会做金融的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在2015年也不惜打脸下场,仅仅成立三年,其360金融即登陆纽交所。360目前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5.12亿,流量优势成为其上市神助攻。除通过贷款超市将流量分发,其自营金融业务也累积了640万贷款用户,业界也评价称,360对流量的利用效率较高。

顶级流量的加持,让机构获得金融客户成本大为降低。如今活跃用户数达7亿的支付宝,在2015年成为趣店战略股东后为其提供展示位导流,次年便使趣店扭亏为盈。而在2018年8月双方不再续约丢掉支付宝的展示窗口之时,靓丽业绩也难挡趣店股价大跌。毕竟,仅一个展示位就使得趣店获客价格降至30-40元/人,羡煞一众当时获客成本超百元的同业平台。

这让已拥有5亿左右客户数的国有大行也不免焦虑。因此,2017年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四大国有银行密集牵手BATJ。

工行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宋建华在“工银小白”上线之际表示,网点的客户越来越少,但他们只是从线下走到了线上。过去银行去人口密集的社区开银行,互联网时代客户在大型平台上聊天、购物,平台上聚集着上百万乃至上亿用户,线上银行就应该开到这些平台中。

西北地区某城商行业务负责人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行与京东、蚂蚁金服、百度等大型平台均有合作,抛开各家所谓要输出的风控技术之外,最看重的还是其流量优势。

不过,即便拥有了庞大的流量,由于平台属性不同,布局金融业务时也各有千秋。

李想表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最青睐的首选具有消费属性的流量平台,如淘宝、京东等,此外,租房、旅游、教育等消费场景也是重点合作渠道。“前几年现金贷红火,对场景的要求并不高,但随着监管明确要求和共债人群增多,合作更重视有消费场景的平台。毕竟,借贷不是刚性需求。”此外,消费平台积累的用户行为轨迹数据对授信更有参考价值。

因此,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平台尽管流量庞大,但布局金融业务时也多以无场景要求的现金贷推荐。一位股份行电子银行部业务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今日头条用户量很大,但是该行投放的信用卡等推广成效极低。“用户转化率就很差,而且转化来的用户质量相对不高。”

不过,互联网金融公司却纷纷盯上了异军突起的头条系产品“抖音”,纷纷加大抖音上的投放。近一年时间,抖音短视频App月活超过5亿。“互联网用户新增已经到达瓶颈,获得新用户已经非常难,当下互联网流量渠道重点在于客户的再开发和利用。”百度系人士表示,而为了获得新用户或活跃存量用户,支付宝、百度等都加大了补贴力度。

“抖音是新出现井喷式的流量平台,它有大量新的年轻用户。”李想介绍。此外,当前一些垂直类流量平台也日益被看重,如健身类App等。专注城镇等下沉市场的拼多多、趣头条等也开始受到机构青睐。

不过外界可能不知道,相较于能够产生利息收入的贷款用户,需要支付利息的理财用户更受流量平台青睐,且为其付出的获客成本更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平台为贷款客户支付的成本普遍在200元左右,但为理财用户支付的成本有数百元,部分激进平台获得一名有效投资客户的成本达上千元也并不稀奇。

曾从事互联网金融商务合作的李一(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理财用户比借贷用户有更多的可支配财富,资质相对更好。单纯借贷用户会比较担心其还款能力,而稳定的理财用户可能会有持续的借贷需求,从长远价值来看,理财用户相对比借贷用户的贡献度更高。另一个原因是,经过前几年互联网金融的野蛮发展,理财用户的拓展已经是一片红海,获得新用户难度更大。

流量反复分发与多头借贷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流量生意已经进化为分工细致且成熟的产业链,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陈思介绍,金融服务需求层次很多,不同机构对用户金融需求的挖掘能力也不同。“业内很多机构都是要把同一批流量推给数百家平台的。这样可以使得其采购的流量价值最大化。这是流量的回收和精细化分发。”

在当下的互联网借贷平台中,既有户均借款额较大在上万元的平台如宜人贷,也有瞄准3000-5000元户均借款的平台,更有件均金额500-800元的借款人。不过件均金额过低意味着其用户还款能力和意愿都较差,利率很高才能覆盖其成本。这也是此前现金贷问题较为严重的领域。随着监管加强对现金贷领域乱象的整顿,从业机构普遍提高了用户审核门槛。

但流量被反复转卖带来的问题是多头借贷。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此前披露的一则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在其平台上披露信息的100家P2P会员机构累计服务借款人数9685万人。

重庆一家网络小贷总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仅是通过P2P渠道服务的部分借款人,还未包括小贷、消费金融公司等渠道。“我们的感知却是身边并没有这么多借款人”。这说明行业的多头借贷情况非常严重。部分原因即在于同一批流量被反复分发。

李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行业也担心这一风险地雷。多数贷款流量分发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中,包括用户的智能匹配,还会提醒用户借贷次数过高,提醒还款。达到一定数量后用户便难以再从行业获得借款。这也是为了提升金融机构的流量合作效果。

陈思则认为,流量反复分发并不必然带来多头借贷。关键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缺少像央行征信系统这样的基础设施。但这样的确会带来用户质量越来越低。当前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能从百度等大型渠道获得的客户层级不及其自身客户。“最重要的是挖掘新的流量渠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晓 吕星宇

互联网金融理财端获客成本包括


互联网金融理财端获客成本包括

金融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业务成交所产生的实际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包含了:市场宣传、人员工资、场地租金及企业的赋税都内容。
这个你光是问搜搜用户是不行的,要自己多去学习相关知识,靠人不如靠自己

互联网金融理财端获客成本高吗


互联网金融理财端获客成本高吗

  2013年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金融与互联网的界限开始模糊,跨界者行动不绝于耳。从纯粹的电商类小贷业务,理财业务到风靡全国的P2P平台,以及业内炙手可热的网络公司申请单留席乐背银行的热潮,金融的互联网式玩法既成为了消费、融资市场的新宠,也成为风投资金竞相追逐的对象。

  近日,和讯网宣布成立基于财经资讯的互联网金融频道,并开发了旗下包括7大项这波印复针衡振组担述乱目的金融服务矩阵,成为布局销草言资吸鸡般超照互联网金融的财经类网站之一。而新浪财经等也在谋划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资在及进调很宁谈说讯流量变现和基金产积蒸溶那烟品销售,逻辑与和讯不谋而合。主流财经资讯网站,其实都有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冲动,其逻辑是利用浏览者和用户基数进行数据分析以及线上流量变现的典型。那么它们的互联网环境如何,后路又该如何走?

  内外冲击,迫切转型

  财经资讯网站的盛行,是门户网站时代的遗留资产,早些时候,专业的资讯类网站主要是提供依托于具体金融产品交易而衍生出的信息服务。

  和讯财经,最早就是从证券市场S够够异告TAQ系统变身过来的。STAQ就是一个场外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就是借助网络,仿造美国纳斯达克系统。从具体的产品交易到财经媒体的定位转变,财经资讯网站获得了上一个生长期的红利,也导采曲更呼紧绿养收台积累了大批相对忠实的财经用户。新浪财经、东方财富网等也都拥有长期的财经资讯整合和研究经验,拥有一定受识裂虽仅交牛年粘性的客户群体。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媒体转型理念和新兴的社交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包括财经余门世别延没投媒体受到的客户分流和冲击影响较大。从微薄,微信的大众化再到自媒体和公众媒体的兴起,获取金融资讯至的渠道多元化,精准化的趋势开始预厂量断引斤本觉论显现。作为主流财经媒体,既拥义有部分专业、高端的财经忠实用户,但也面临行业内和外部的用户冲击。因此,提供多元化的财经服务成为必德推说求办然:不仅仅是资讯的获取渠道,用户希望集合资讯获取、产品交易和评价于一身的综合资讯网站,实现在某一个领域的安全、便捷的金融闭常阳本岁降环。

  以往,财经资讲杆零话器举术讯网站其赢利点在于门户网站资权以异朝板措够身可次的流量换取的广告收益,以及内部资讯的价值交换,如机构专家的研究报告、股市分析软件、金融证券类报刊、传送证券行情资讯的IT产品等。础目游棉跑该在互联网金融冲击影响下,资讯网站可不可以通过嫁接平台的用户数据、流量和金融机构的具体产品,成为产品销售的媒介和对接平台,在财经这个细分领域内实现互联网金融的转型?

  逻辑上是可以尝试的。

  财经资讯网站转身金融服务平台的优劣势

  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模式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和P2P、电商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形成了三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表现形式。目前存在的互联网金融对接平台,有完全独立的,没有嫁接任何历史优势的平台,等于说是白手起家;也有利用自身已存业务优势,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对接实践的平台,如和讯网的理财客、放心保,以及新浪即将推出的在线理财等。就后一类而言,优势是明显的,但相对劣势也很突出。

  财经网站和BAT等互联网寡头相比,相对比较小众,也缺乏一个稳定、持续的,活动性较高的账户体系。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得账户者得天下,拥有稳定的,海量的账户资源就意味着拥有未来可以持续变现的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久动力。在这一方面,财经网站的用户粘性相对较差。此外,财经资讯不是直接的产品交易过程,没有电商的精准,高频度的资金交易流和商品信息流,不能开展基于自身用户的信用评估体系,也就无法开展电商模式的信贷。对于这些主流资讯网站来说,从最合适的,直接利用平台信息和上游金融产品的交易平台做起,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

  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和讯等资讯网站做金融服务平台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其一,资讯网站相对受众人群比一般网站要高、精、尖,也有一定存量的忠实客户,转化这部分客户成为平台产品的消费者应该不成问题。当然,前提是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注重对投资者的权益保护。

  其二,资讯网站拥有海量的金融市场趋势信息,以及相关预测,在新闻报道、产品推介和相关研究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网站的资讯流量进行分析,给金融机构提供产品设计建议,推出符合市场预期的产品。

  其三,可以一定程度上打造自身网站的商业闭环,引入资金流。并非只有电商才能绑定资金流,资讯信息也可以绑定资金流。如在一篇深度的股票分析文章中,直接提供相对合适股票或基金产品,并提供链接,进入后台的“理财客”等金融平台,将文章的投资建议直接转化为用户的购买需求,并积累资金,实现交易的闭环。这和在微信朋友圈里植入购物链接,直接用微信支付完成支付是一个逻辑。

  未来定位:差异化竞争,数据思维

  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信用和风控,互联网企业(主要是电商)的优势在于集成化、批量化交易的低成本和信息透明。财经网站媒体可以说是“二不像”的媒体,既没有金融直接运作经验,也没有互联网的运作机制。其产业链条的最初地位是金融机构的下游,产品购买的上游,上下游之间连接着财经资讯网站。

  作为财经资讯的服务者,其定位应该在于差异化竞争,不应求全求大,而应在自身最适合的专业细分领域开展尝试。财经资讯网站,可以利用网站积累的历史分析数据、客户阅读分析数据、产品研究数据、以及对最新金融趋势的研判,辅助投资者进行针对性更强的投资。总之,先搭平台和渠道,产品之后慢慢丰富,以形成专业细分领域内的客户闭环。

  作者微信号:samchenkai


行业热门话题:

互联网金融理财端获客成本高吗,互联网金融理财端获客成本分析,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互联网金融理财工具,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现状分析,互联网金融理财用户关注的核心要素有哪些,互联网金融理财端获客成本


1024(定向养站+文章采集+ai聚合)目录程序| 2588(定向养站+文章采集+ai聚合)泛目录版| 淘客文章带货| 双标题| 挖关键词| 违禁词删除| 伪原创| 免费插件| 自助解答| 站长变现| 今日头条| 问答聚合| 投稿| 818(今日头条资讯聚合演示)| 1024(采集聚合+ai聚合)| 1024 (AI定向养站目录程序)| 定向养站目录程序| ai写作目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