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文章推广-机床文章推广怎么写


Time:2024-06-08 14:56:13

关于机床文章推广的问题,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给你解答:

机床文章推广


机床文章推广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陈浩杰

2012年,两个好消息让沈阳机床震惊了全球同行:

一是在美国加德纳公布的世界机床行业排行榜上,沈阳机床凭借27.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亿元)的销售收入,排名世界第一;

二是历经5年攻关,i5智能机床操作系统研发成功,这是世界上首个全智能机床“大脑”。

后来证明,这两大里程碑事件标注的,不仅是沈阳机床发展的顶点,更是兴衰的拐点。接下来的时间里,沈阳机床业绩断崖式下跌,走上巨亏之路,资不抵债,最终于2019年被司法重组。

朝阳即落日的背后,是一个个巨大的疑问:是什么原因让业绩全球第一的机床一哥,突然之间走向衰落?技术领先的i5智能机床,为何未能挽救沈阳机床的颓势?

如今,距离沈阳机床司法重组正好过去整整两年。两年时间里,刻意低调的沈阳机床在困顿与变革中等待着破局和复苏。昔日高歌猛进的盛景,以及那些闪耀着中国机床荣光的回忆,亦不时唤醒人们对重振大国重器的希望与期待。

人们惊诧于机床巨星的陨落,更为沈阳机床的先锋改革未能走到最后而深感惋惜。尽管技术争议持久未消,但i5数控机床的研发仍不失为中国机床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中国机床产业的一面镜子,沈阳机床的成败兴衰,对今天机床行业的发展仍不乏深刻启示。

专家表示,从沈阳机床来看中国机床产业的发展,有两个核心问题值得整个产业界思考:一是敢于大冒险的为什么是沈阳机床?二是沈阳机床为什么最终没能成功?

沈阳机床成败教训,也给东北振兴带来两点启示:一是东北本土并非没有能够启发革命性技术创新的企业,为什么这类企业大多黯然落幕?二是当一项重大原创性技术出现时,政府的手应该如何与市场的手协调,才能避免陷入沈阳机床曾经面对的困境?

危机逼近:骆驼被一根稻草压死

2019年5月,一笔441万元的欠款,将沈阳机床的债务问题暴露出来,再之后,就是震惊行业内外的破产重组。此时,距沈阳机床问鼎机床行业世界第一,不过8年时间。

人们普遍不解:这么大一家公司,怎么突然就没钱了呢?

没钱是真的没钱,只是并不突然。

知情人士介绍,作为沈阳机床原董事长的关锡友,对此做过深刻反思,称“自己犯了错误”。“当时搞创新研发的时候没有钱,关锡友没有选择从商业银行借款,而是选择了发行企业债。发二期债时,上面都批完了,正准备要发,结果东北整个债务爆发,债就没发出去。”

沈阳机床原董事长关锡友。图/新华社发

“这期债没发出去,上期债还要还,造成债务集中偿还,后来沈阳机床勒着裤腰带偿还了,其中也包括政府的一些支持,但这时候从东北特钢开始,银行出现了集体抽贷。沈阳机床一年的利息就要还11个亿,自身根本无力解决,这才有后来通过司法重组的方法把债务给卸掉了。”知情人士解释说。

一头骆驼被一根稻草压死,当然并不是那么简单。一个广被认可的事实是,即使关锡友没有“犯错”,无法逃避的债务危机,也早已为沈阳机床埋下了一颗不定时大炸弹。

事情的起源,要回到2007年。当时,关锡友找到远在上海的同系师兄朱志浩,请他担任上海研发团队负责人,在上海组建了一支智能数控系统研发团队。2012年,取名“i5”的智能数控系统研制成功,并于2014年开始生产销售。据朱志浩等人介绍,i5系统的研发投入,以及在沈阳、德国开发的各种新机型(机床)的试制生产和测试推广,总体费用达到十亿元的数量级。这远超出了沈阳机床当时的承受能力。

一方面,沈阳机床本身盈利能力非常有限。2007年,沈阳机床营收突破百亿,但净利润只有7525万元。即使是2011年沈阳机床以180亿元的销售额成为当年全球销冠,利润也不过一个亿左右。

另一方面,在i5智能数控系统研发大举投入的时候,正是沈阳机床“缺钱”的时候。2007年,沈阳机床整体搬迁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厂房等总投资达18亿元。此外,对德国希斯、云南机床、昆明机床等企业的收购及改造,也是巨大的投入。

内部经营状况伴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危机一步步逼近沈阳机床。

从2012年开始,沈阳机床业绩逐步下滑。2013年,出现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经营利润“由正转负”,且亏损逐年增加。2015和2016年,沈阳机床两年亏损总额超过20亿元,并被戴上了*ST的帽子。虽然2017年实现了暂时的扭亏为盈,但亏损加剧及债务风险已难以缝补。

2019年前后,在沈阳机床的多次公告中,“经营资金紧张”等字词频频出现。负责审理沈阳机床重整案的沈阳中院在相关材料中介绍,截至2019年3月末,沈阳机床合并口径的资产约200亿元、负债375亿元、资产负债率约190%,2019年全年预计有超过100亿短期借款到期,导致在手订单无法按期交付,资金链濒临断裂,债务风险一触即发。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导致沈阳机床走上重组“败局”,归咎于研发i5系统花光全部家底并为此背上沉重负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在沈阳机床堆积如山的债务中,相比i5系统研发投入带来的债务,沈阳机床自身经营的亏损才是债务的大头。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沈阳机床扣非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连续7年为负,其中总计亏损逾50亿元。

沈阳机床生产的i5智能机床。图/新华社发

盲目扩张:中国机床龙头集体困境

沈阳机床业绩巨大反转的外围,是中国机床行业周期出现了潮水般的转向。

机床作为通用设备,整个行业有很强的顺周期性。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路狂奔的中国经济,为中国机床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公开数据显示,2001-2011年,中国机床行业在这十年间产值增长了十倍,利润增长22倍,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4.8%和33.2%。从2002年起,中国就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床消费市场,到2009年,中国机床产值、产量已并居全球第一。而2011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市场规模达到创纪录的390.9亿美元,为历年最高。

但从2012年开始,无论是机床行业还是中国经济,都迎来一个分水岭。被市场下行裹挟着的中国机床产业告别了黄金十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顿。

东北大学一位机床技术专家告诉记者:“国内机床产业发展与市场刺激息息相关,市场环境好的时候,水涨船高,但市场形势一变化,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就像一下子被打回原形。”

行业告别井喷式增长后,包括沈阳机床在内的曾经发展最好的几家领军企业,转眼成为衰落最快的反面典型。

之所以形成如此大的反差,与这些企业的快速扩张有着直接关系。早在2007年时,沈阳机床就定下“先做大、再做强”的战略,当时关锡友认为只有企业规模做大,有了钱,才能有机会做强。从2002年至2011年十年间,沈阳机床生产了将近70万台机床,推动了国内机床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同时也将自己推上了一个刹不住车的快车道。

据知情人士介绍,对于沈阳机床的快速增长,关锡友本人曾“非常恐惧”。“因为关锡友很清楚,这种增长不可能持续,产量一直增加,这怎么可能呢?他说这是不可能的,就是一个幻觉,但是当时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幻想。他当时就说,如果我们沈阳机床生产14亿台机床,全国人手一台,到那时我们企业就可以死掉了,但那是不可能的,这个假设不存在。”

更大的危机在于,沈阳机床虽然产量规模扩大,但企业增收却不增利,甚至赔本赚吆喝。公开资料显示,从2000年开始,沈机集团旗下一厂的机床产品形成了五大系列,300多个细分品种,但这300多个细分品种的功能差别不大,只是针对行业需求微调后就进行编号,实际上,300多种产品每月卖入市场的只有四五十种。而在生产环节,每增加一种产品,就意味着多出一条生产线,多一项投入。

“在中国,很多企业总是想做大,一做就恨不得一年做几万台,盲目扩大产能。一旦经济形势调整,量大面广的产品市场需求缩减,那么此前谁的规模大、谁的产能投资大,谁的日子就不好过。”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在受访专家看来,盲目扩张导致负债累累,成为中国机床行业当时的集体困境。不仅沈阳机床亏得一塌糊涂,大连机床因多起债务接连违约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汉川机床破产拍卖……中国机床行业曾经的龙头,就这样一个个倒下。

“搞垮”真相:三大结构问题解决不了

一位机床行业人士认为,机床行业黄金十年结束,不仅市场销量结束了高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市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包括沈阳机床在内的国内机床龙头企业走向衰落,除了经济环境的影响外,这些机床厂自身的产品技术、产品结构落伍也是重要原因。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人士介绍,2011年前后,伴随着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市场对中档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国外以高技术为先导、用高技术装配的中档机床产品大量涌入,迅速占领国内机床市场,对我国发展中的中高档数控机床产业产生巨大竞争压力,国产中档机床产品在技术水平和产业化上的诸多短板也被充分暴露。

工信部发布的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1年我国机床进出口逆差进一步拉大,进口大幅增加达到历史之最。不仅高端产品还是以进口为主,中档产品的产业化也亟待加强。

沈阳机床工作人员在车间装配设备。图/新华社发

前述行业人士说,在此期间,包括沈阳机床在内的众多国内机床龙头企业也有过积极探索,升级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但总体而言,转型普遍太慢,成效并不突出。

知情人士介绍,这两年社会上有很多声音,争议沈阳机床是怎么把自己搞垮了?对此,关锡友不止一次表示,沈阳机床之所以垮掉,就是结构问题没有解决好。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资本结构三大结构性问题突出,但这三个沈阳机床都改不了。

当时关锡友力主淘汰老的机床,但很多人并不同意,因为老机床当时仍有市场,为此他遭受较大阻力。“关锡友当时也很无奈,说我们很惭愧,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老三样到现在我们还在生产,已经70年了。”

不仅是产品结构问题,企业结构同样突出。大部分工业装备企业都是一枝独大,带来的是大而全的企业结构。中国机床行业的“十八罗汉”,基本上每一家都是从铸造开始做起,然后零件加工、组装、开发设计,差不多都是一个路子,这违背了机床行业特征。

“机床是离散工业,离散工业是不能够从头到尾都自己做的。它是个集成创新,集成创新就意味着通过各个独立个体的创新来集成一个产品的创新,如果大家都在一个怀抱里,会导致两个后果:第一,你全听我的,你的创新主动性没了;第二,财务效率太低,或者说资产效率太低。”相关专家介绍。

此外,资本结构也是一大掣肘。以沈阳机床为例,1993年重组成立的沈阳机床,用的是世界银行贷款2亿美元,加上国开行的5亿人民币配套贷款,钱是借来的,企业一出生就背着大包袱,债务一直到2002年才偿还完。资本结构无法打开,导致企业结构无法撼动,离散工业的离散性创新就难以做到。

一位受访专家认为,从资本结构到企业结构再到产品结构的体制之囿和低端锁定,正是中国机床企业普遍市场竞争力缺失的症结所在。

“怪现象”背后:i5大卖却带来了更大危机

为走出困境,沈阳机床曾有过惊心动魄的殊死一搏,那就是i5智能机床。

知情人士介绍,关锡友对i5机床研发孤注一掷,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他对朱志浩说,一旦启动这个项目,我的生命就在你裤腰带上。”

在关锡友看来,i5机床是一把能让沈阳机床改头换面的钥匙。i5机床的确赢得了内外的广泛喝彩,有媒体评价,“i5数控机床将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机器”,沈阳机床内部则认为:“沈阳机床i5的应运而生,正式把中国工业升级的步伐直接拉到与世界制造强国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

i5机床也很快为沈机打开了一片新天地。2014年上市后,i5机床销量连年大增,即使是在全球机床工业都在经历衰退、中国机床产能严重过剩的2015年,i5机床也出现了“爆炸性的市场需求”,为此沈阳机床不得不一再提升产能。公开数据显示,高峰时i5机床在市场上运营达1.6万台以上。

但是,一个“怪现象”紧接着出现了。

2015年以来,一边是i5数控机床的销量逆势上扬,另一边却是沈阳机床亏损与负债的连年攀高。i5机床的大卖,并没有为沈阳机床带来转机,反而让它陷入一场更大的危机当中。

对于危机的出现,关锡友进行了自我检讨,他说:“我们做得太超前了,也太着急了。”他的着急在于,为了能尽快看到效益,i5机床的商业化步子迈得有些大。这也是i5机床至今仍被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沈机内外一些人士看来,关锡友一手打造的i5新商业模式,加速了沈阳机床的“滑铁卢”。

简单理解,i5新商业模式的典型特征,就是租赁。

2014年6月,沈阳机床成立金融业务板块,同时推出金融租赁等服务。“机床设备价格很高,中小企业买不起,那怎么办?可以通过租赁,让他们获得使用权,放弃所有权。”关锡友当时表示,通过i5新商业模式,沈阳机床可以实现从机床生产商向服务提供商和生产服务商的转型。

按照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的分析,机床采取租赁方式并不容易,最难的是无法对用户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租金难定。但i5数控机床以其智能、互联的特性解决了这个难题,所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以采用租赁方式大批量供货的机床。

此外,沈阳机床还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5D智造谷”。按照公开说法,基于i5技术升级的“5D智造谷”,是包含数字系统、工业数据、数字化、即需即在、数字经济在内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新平台,以委托、融资、分享等多种方式,由沈阳机床联合地方政府为创业者提供在线生产力共享服务。

然而,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说,无论是租赁模式还是“5D智造谷”,虽然都带来机床的市场需求量大增,但由于财务成本较高等原因,沈阳机床的利润和收入并未有效增加,反而还带来了一系列资金风险。比如租赁机床,沈阳机床承受了巨大的坏账甚至死账风险,债务雪球因此也越滚越大。

“5D智造谷”也是如此。媒体报道显示,2017年以来,沈阳机床先后与全国各地签约了23个智造谷,但真正具备运行条件的只有建湖、马鞍山和沈阳三个谷,总共投入机床近2000台。与此同时,i5机床开工率很低。以建湖智造谷为例,800台机床最高时开工率为50%,大多数时候则只有25%,很难真正带来利润。

技术成败争议:技术创新败给了商业创新

这场始终伴随着争议与质疑的先锋改革,因为沈阳机床的司法重组戛然而止。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i5机床和新商业模式至今被广泛质疑,是因为这项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并不代表未来产业方向,同时也注定其新商业模式无法落地实施。一定程度上讲,新模式带来的大跃进,让积重难返的沈阳机床雪上加霜,最终“埋葬”了自己。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不认同这一观点,在他们看来,i5机床在商业化尚未充分展开之际就遭遇沈阳机床重组危机,它的技术应用和市场价值并未得到展示,即使是现在,对i5机床和其新商业模式下失败的结论都为时尚早。

据了解,2019年,最终被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整后,沈阳机床内部对于i5技术也曾有过类似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i5数控技术并不成功,但也有观点认为,i5技术是成功的,需要的仅仅是修正和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携旗下7家机床企业重磅亮相,发布了8款新产品,其中就包括沈阳机床全部采用i5智能数控系统的五轴机床。这也从侧面说明,i5技术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内部获得了肯定。

沈阳机床工作人员在车间操作数控设备。图/新华社发

朱志浩告诉记者,i5本身的技术是成熟的,但i5是一个组合品,体现在用户端的不仅仅是i5的技术功能,还有信息、控制等系统,以及不同场景下的用户使用习惯等,这些都会给机床使用体验带来差异。从推广使用情况来看,i5在市场上有成熟稳定的使用表现,当然它也有持续迭代和完善的空间。

“i5量产推广的时候,生产、组织、管理、营销等方面都有欠缺,我认为是存在的。但由此否定i5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我是不能同意的。”他说。

朱志浩同时认为,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到目前为止i5还是领先的。“现在大家所走的技术路线,和我们几乎是一样的,技术上没有超出我们目前达到的水平。”

知情人士介绍,对于i5机床的技术领先,关锡友始终高度自信。在关锡友看来,i5机床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商业化之路没有走好,这也与商业创新本身比技术创新更难有关。“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不是同一个量级的。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技术创新,产业化却这么低?就在于我们轻视了商业创新。商业创新面对的是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家来洞察,并和社会建立广泛联系。可以说,对商业创新的重视不足是行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关锡友表示。

一位业内专家说,i5机床的适用性还需要在市场中验证,单靠一个技术或产品,短期内看也许并不能改变企业或行业,但沈阳机床率先发力,在机床行业深度应用互联网思维,力图打造机床行业的生态平台,从这一点看,思路是清晰的,也是有眼光的。

他认为,从更深层次来讲,沈阳机床通过研发i5机床,以自主研发技术向高端机床迈进,从国外市场壁垒中突围开辟新大陆,这是应该受到肯定的。正如路风在一份i5机床的报告中所评价的:“它不但突破了中国机床工业长期处于弱势的数控技术,而且以其智能、互联的特性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朱志浩认为,i5的确有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不严谨,这种不严谨在i5量产推广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就i5的商业化而言,并没有带来真正的亏损,而且通过8年时间的沉淀,i5在技术和市场上已经形成了闭环,若不是商业化探索中途因为意外受阻,沈阳机床是有可能闯出一条路来的。

改革创新难题:如何打破体制机制束缚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虽然沈阳机床因为债务问题司法重组,但并不代表沈阳机床的技术创新失败了,更不能说中国机床企业没有能力挺进产业高端,恰恰相反,沈阳机床的创新试错实践颠覆了很多原来的产业固有思维,它证明了,中国机床企业是有能力在技术上弯道超车的。

知情人士介绍,对于通常印象上的技术和人才紧缺问题,关锡友本人并不认同。按照关锡友的说法,中国机床产业其实不缺人才,缺少的是对人才创新干事的鼓励与支持。其中核心问题是人才谁来发现,怎么发现?

关锡友认为,有两点值得考虑:第一,如果用传统的方法选拔创新人才,这是不行的。第二,不能缺少容忍快速试错的机制。硅谷能成为美国的创新中心,重要一点就是形成了快速试错和不断试错的氛围、体制和文化。

“从沈阳机床的具体实践来看,一个深层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这也是整个中国机床行业的阿喀琉斯之踵。”一位长期关注机床行业的专家表示,在东北振兴、国企改革等宏大主题下,沈阳机床的改革与发展更是被涂上了浓重的时代色彩。

一位沈阳机床内部人士说,沈阳机床作为沈阳市的市属国企,改革创新面对的首先是严重的“国企病”,其次是东北经济整体下滑带来的压力。在“铁板一块”的东北国有经济体系中,“老国企”沈阳机床曾多次以先行先试的勇气,通过改革创新寻求出路,但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平平淡淡。

沈阳机床生产车间。图/新华社发

2017年12月,在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人民银行等八部门支持下,沈阳机床曾启动综合改革,改革方案确定了十项具体改革措施、四项组织保障和九项支持政策,从“止血、输血、造血”三位一体角度综合施策,期望助力沈阳机床脱困破冰,为新型工业化探路。

前述内部人士说,在国家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沈阳机床的这场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未根本解决资产负债率高、财务费用高的问题。在这场改革中,体制机制的活力不足问题再次得到凸显。

“沈阳机床一直处于国企改革的中心地带,近年来每次改革它都赶上了,但每次改革都不彻底,也没有能够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制度建设始终没跟上。”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向记者表示。

沈阳机床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近年来,对于陷入困难的沈阳机床,从中央到地方都通过不同方式施救,也曾不止一次输血,但结果都不如人意。究其根源,还在于沈阳机床自身功能退化,比如,人浮于事、组织涣散等因素带来的技术空心化,这已不是输血能解决的问题。

2007年,科技部认定的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沈阳机床的高档数控机床实验室是国内机床行业唯一上榜者。然而,就在2018年,由于评估未予通过,这一“金字招牌”被科技部“摘帽”,成为沈阳机床在技术研发上领先地位滑坡的注脚。

一位国企改革领域的资深专家告诉记者,近几年东北经济断崖式下滑,沈阳制造业最为典型。沈阳机床的改革不断重启又不断搁浅,没能蹚出一条路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不断深入的改革创新实践而言,沈阳机床仍不失为东北国有企业中最有勇气也是最成功的一个。

这其中,个性鲜明的“改革激进者”关锡友无疑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体制中的异类,关锡友有闯劲有干劲,但改革是一场利益博弈,他也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一位从沈阳机床离职的人士评价说,在沈机内部,对关锡友的评价是毁誉参半。

“关锡友本人对此也是很清楚的,他说,长期以来,改革的反对声音主要是来自于沈阳机床内部。关锡友经常被人‘上课’:你好好日子不过,穷折腾啥?”

当然,外部的阻力也并不比内部小多少。关锡友虽然是沈阳机床名义上的最高层级领导,但地方国资才是实际控制方,这一管理体制决定了关锡友只能在严格受控的权力空间内闪转腾挪、步步试探。

“如果不是银行抽贷,地方财政宽裕的话,通过别的方式支持或化解一下,沈阳机床也许能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又或者,如果当地没有那么多体制体系观念羁绊,沈阳机床的发展也许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一位长期关注机床行业发展的地方工信部门负责人说。

探路者启示:拿来主义立不起中国机床

专家们认为,即使沈阳机床在经营上陷入了败局,但沈阳机床作为一个自主创新的勇敢的探路者,依然值得骄傲。

中国机床行业有个说法:不变,等死;变,找死。形成这样一个认知,正是源于机床产业几十年曲折发展的血泪教训。曾经,我国机床产业也有过辉煌时期,但近30年来,历经两次“集体缺钙”后,整个产业之路逐渐走偏了。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大幅降低关税,进口机床洪水泄闸般涌入国内,在技术上落后的“十八罗汉”经不起市场冲击,纷纷改制或重组。在此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机床企业都热衷于通过引进来“开发”,或者与外国企业“合作”,甚至直接“拿来主义”,在技术阵地大面积失守。

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林雪萍撰文认为,在我国机床火爆发展的时候,国际化并购曾经被寄予扭转时局的厚望。2010年前后,我国采用全新的策略走向海外市场,国际品牌并购风起云涌。秦川机床、重庆机床、沈阳机床、北一机床、杭州机床、大连机床等纷纷走上并购之路,然而,这些并购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海外并购中纷纷折戟,反映了机床这个行业的残酷本性,也表明我国机床产业无法通过收购国外品牌来实现行业提升。

多位机床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床产业走不通技术引进之路,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国外技术具有一定的不可转让性,出于国家利益或商业诉求,国外品牌不可能也不会转让核心技术;

另一方面,相比技术本身,技术背后的策略经验更重要,数控系统是知识、技能、经验和诀窍的积累,只能通过开发数控系统的实践获得。引进的技术只是产品,其中凝聚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引进者来说都是“黑箱”,不可能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就能掌握,更何况就算知道了代码也搞不懂其中的逻辑。

对此,关锡友感受深刻,他说:“我去德国、日本等机床厂参观,那时我们也开始搞技术,看人家东西好,就偷偷摸摸地拍照,被人家发现了很多次,人家对我说关总你别照了,你要喜欢我就给你,但是我告诉你,这个图纸承载的不是核心技术,给你你也学不到,我们回来照抄,根本不行,最多也就是形像神不像。”

专家们认为,任何技术都是在市场应用中成长和成熟的。我国制造业近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发展,成为了全球机床第一大消费市场和制造国,同时也成为了行业技术应用的一个巨大的实验场,但由于处于市场优势地位的一直是国外企业,用户需求推动了国外企业的持续的技术进步,却没有给国产机床企业留下太多试错和成长的机会。

克服“恐高症”:龙头企业需要“铸魂补钙”

受访专家认为,如今国家大力提倡供应链协同创新,就应该彻底打破体制机制的桎梏,行业高度协同,真正将产业振兴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是龙头企业要铸魂补钙,有自信,有担当,克服技术恐慌,攻山头打硬仗。

这是因为,我国整个机床行业已经患上了严重的“恐高症”。长期以来,由于与国外巨头技术差距实在太大,加上国外龙头的打压封锁,国内机床企业对技术创新普遍不敢碰,对发展高端机床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

关锡友认为,现在国家的工业发展,局部有很多创新,有很好的成果,但是总体看,突出问题是自立自主的精神不够。“追赶日美德,让很多人觉得很恐惧,甚至认为就追不上,我们本来技术落后,就更应该鼓励大家去创新。我们在什么都缺的情况下举债搞研发,沈阳机床能做到的,其他机床厂也能做到。关键是,有没有这个雄心、这个担当。”关锡友说。

“当时研发i5,对关锡友来说就是一个没有胜算的赌局,甚至连他自己都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包括国外专家都劝他说,你不要去碰这个东西,西门子十年都没做成。但关锡友就认一条死理:你不掌握核心技术,你心里总是没底。”知情人士介绍。

“我们能做成功,我相信大家都能成功,不是我们有多强,是因为我们有了一个可以持续做下去的环境,所以能够取得一些阶段性成绩。”朱志浩说,他们走上自主开发之路,从最简单的写代码开始,一步步走下去。经过5年努力,上海团队攻克了框架里的每一项技术,做出了所有的算法,写出了所有的代码。

朱志浩认为,机床行业投资期长、风险大,在技术研发上,要让搞技术的人专心搞好技术,内部需要一个不受打扰、沉下心来的环境,外部则需要一个持续投入、没有压力的环境,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创新的政策,要鼓励实质性的创新,创新也不能流于表面,要有宽容的心态和环境,这样才有人敢于承担创新的风险。”朱志浩说。

他告诉记者,司法重组后,i5上海研发团队人才大量流失,从高峰时的300多人目前降到了100多人,不过好在骨干团队都还在,还有再起的机会。

他说:“沈阳机床因为债务危机司法重组,这个结局的确是非常遗憾的,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大家咬咬牙,挺一挺,也许就是另外一番情景。”

“两年内,i5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杀手锏还没有出来。”两年前,沈阳机床重组时,关锡友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

如今两年过去,虽然已经离开沈阳机床高层决策团队,但关锡友仍在沈阳机床工作。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关锡友肯定不会走(离开沈阳机床),他也不愿意走,按照他个人的说法,接下来他个人会在技术创新领域继续作为,因为在他看来,很多人不知道这个i5技术到底还能干什么,i5技术研发我们投入这么多,这个回报还没有看到。”

“接下来他有一个任务,就是i5这项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i5现在技术已经逐步成熟了,现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市场,并不是说市场接受不接受的问题,市场其实已经接受了,现在反倒是我们自己不接受,所以要用实际的东西改变人们的认知。”知情人士介绍。

聚焦新变革:从两个特殊性中探寻新出路

沈阳机床寻找新出路的故事还未终止,中国机床的发展,也同样在经历全新的变革、机遇及考验。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机床产业已进入结构调整阶段,随着下游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对机床加工精度和精度稳定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日益凸显,更新升级需求大,未来中高端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加。

沈阳机床大门。图/本刊记者

伴随着新一轮变革正在到来,机床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如何转型?专家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创新是关键,同时要对行业和国情的特殊性有充分认知,在此基础上找准创新的着力点,打开机床行业创新突破的通道。

一是机床行业的特殊性。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相关人士介绍,机床虽是大国重器,但与高铁、核电设备之类的装备制造有本质的不同,机床作为通用设备,在整个制造业中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同时机床行业又是完全市场化运营的,产业规模非常有限,且总体稳定。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机床行业产值为578亿欧元,中国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位,产值为169.5亿欧元,在全球市场中占据29%的份额。2020年全球机床行业消费额为573亿欧元,其中中国消费额位居世界第一位,消费额为186.1亿欧元,在全球需求市场中占据32%的份额。

虽然机床产业本身规模并不大,但是其所支撑的工业体系却非常庞大。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郭长城介绍,中国机床主机产值在2011年达到了2200亿元的最高峰,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仍很小,但是2020年中国机械制造业产值达到了22万亿,而机械制造业零部件中有三分之一由机床加工完成。因此,整个机床产业所支撑的工业规模达到了5万-7万亿元。

“和沈阳机床类似,机床龙头企业此前多是地方国企,这一行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并不突出,往往也不受重视,对地方来说,只有对行业特殊性有了认知,才能在追求GDP和支持产业发展中找到平衡。”相关专家说。

二是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在国外,机床企业基本上都是百年老店,许多传统工艺几代人代代传承,品牌定位高端,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做细做精,成就了不可替代的领导者地位。而中国却不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千余家企业在国内的产业布局趋同,导致生产总量不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大而全”“小而全”普遍存在,规模效益难以释放。

尤其是以“十八罗汉”为主的国内机床龙头企业,以前一味追求产量大规模大,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竞争乏力,同时受制于地方国企的体制机制,往往又缺少创新灵活性。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于旭波曾公开表示:“机床行业的第一方阵是以德美日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它们有的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长期不断地进行科技投入,一个家族几代人一直在做一件事,在专、精、特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值得我们学习。”

华创证券机床行业深度报告显示,随着一批国有企业退出舞台,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中国机床工业新的主力军。《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2016》显示,2015年规模以上金属切削机床企业为739家,其中私人控股的企业数量分别533家,民营企业不仅在数量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更以不足一半的资产占有贡献了行业近七成的主营业务收入和近乎百分之百的利润。

“概括来说,一要从制造强国的战略高度支持国内机床产业发展,二要从产业融合的深度链接上促进国企民企错位发展。”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在全球处于领跑,因此机床行业面临着难得历史机遇,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迎头追赶。

机床文章推广怎么做


机床文章推广怎么做

首先交费注册诚信通会员,然后,建立1个自己的公司主页,把企业介绍做上去,最好中、英文的。还有产品,最好有照片,规格,编号,产品标准,越细越好,对价格比较浮动的,可以不标价格,否则我建议你连价格也标上,固然是市场价格,对代理商要给予余地的,乃至是回扣。弄好了,就能够发1个小的销售商机了,固然,在你知道的所有地方发,中断性、连续性,具有韧劲,连续半年,每一个1个星期发1次。介绍要表明你的产品特点,规格,供货量。现在你应当是可以守株待兔了。 进1步的工作是主动出击。编写1个简短的介绍,包括企业特点,产品介绍等加上联系方式,向先前统计过的潜伏买家发1个电子邮件。并电话跟踪。和他的销售部进行联系。通知你的存在,介绍你自己和企业,并明确表明你希望向他们销售你的产品。要求大胆和礼貌,大大方方。应当说这1步要走出去,不要自己呆在家里做熊猫睡懒觉。要感觉客户,了解客户,凝听客户,说服客户。和客户做朋友。其次,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料。通过相干的搜索你可以找到你的同类公司和贸易对象。建议大家做1个小的数据库,包括客户名称,产品名称,规格,价格,产品特点联系方式都做1个记录。有些人会说,客户不多呀。没关系,毕竟不是每家公司都有网站,每一个业务都是上网的,现在就是在英国、美国不也是穷人1大片,业务人员自己尽量的搜集自己相干的产品企业。曾有1家德国公司要求业务每人每天打100个以*问电话并进行记录,可能目的是建立业务人员对市场的了解。 现在,你应当对自己所做的业务又有了进1步的认识,同时对你的销售市场也有了1点感性认识,知道了哪些人在生产,哪些人在购买或发出需求,中国的、外国的乃至也有几个公司和联系人了。这时候,要做的工作是分析和比较。他人的特点是甚么,自己的特点是甚么,价格有无优势,劣势是甚么,不足是甚么,价格为何比他人高,服务内容有甚么变化和多元的地方。大家不要小视这个比较工作,这也是再次的认识自己的产品,认识自己的特点,建立自己的信心。你如何说服客户购买你的产品,那末就要靠你自己对自己产品的认识和掌控。准确、快速、简捷地表达产品特点是业务人员必须做到和具有的能力。希望对朋友有所帮助,祝生意兴盛
机械装备的推行不是注册了诚信通就行的.而是首先你得有1个网络营销策划.网上有很多机器网络营销策划的方案,你可以查查.目前机械装备的推行大致分百度推行与阿里巴巴等,看你如何选择.除非你的装备竞争对手不多.否则你都要竞价或弄优化.不管百度与阿里诚信通,不竞价没甚么效果.事实上阿里诚信通也只相当于你建了1个网站而矣.开始1段时间会有排名,然后你就没消息了.要想有效果,就要竞价或弄黄金展位.否则,,,几个星期有人问你1下,就是这个效果.对百度而言,也是先建网站,后做SEO.然后SEO与竞价同时进行.除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分类信息注册,博客,百度问答,贴吧,论坛等.这里1下子讲不完.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推行是1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与手段,而不是诚信通.如果你将网络推行只是理解成了诚信通,那肯定要出问题.

机床文章推广怎么写


机床文章推广怎么写

1 写软文首先要选要切入点,穿叶前院点新云但烈神表即如何把需要宣传的产品、服务或品牌等信息完美的嵌入文章内容,好的切入点能让整篇软质爱宣并今头言文看起来浑然天成,把软性广告做到极致。

2 设计文章结构,把握批目立厚等整体方向,控制文章走势,选好冲击力强的标率吧约试奏题。完善整体文字,按框架丰富内热护察绝已有加虽容,润色具体内容。

4 对于宣传产品,可以从产品的附加值上下手,可以从产品所牵涉的范围来写作,来表达产品。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抓土可离连选府的让人读起来欢喜穿雷末春属或右请战频操,看起来舒服。不过对于利用软文来宣传产品,需要了解清楚产品的用处以及该产品所包含的思想。要销一个田力板存晶广茶产品,不能单纯的去停高烈侵销这个产品本身,而是销产答甲军利品的灵魂,让消费者主动对这个产品产生兴趣,才会产生购买欲。因为产品本身不会说话,只有配合它去宣传的广告、文章、说明等才会让产品说话。

5 产品功能形象化。很多年以前,伟大的广告大师就告诫我们:听“不要卖牛排,要卖滋滋声。”这句话表面上的意义很容易理解,而要在实践中应用就有点难了。赋予产品与生俱来的形象化描述,让消费者与请升文案产生互动,才有可能让产品轻松地完成“惊险的一跳”。

6 写作语言额菜通俗化。软文能卖货还在于其语言的通俗化,要能照顾到大多数阅读者的理解能力。软文的阅读者是普通的消费者,它拒绝华丽辞藻的修饰,拒绝连篇累牍的描述,它需要将思想和绝突灵感通俗化、商业化、锐利化。一篇能卖货的软文一定是能被人轻松阅读并理解的,这是农洲问乡功台东前提和基础。没有语言的通俗易懂,软文只能曲高和寡,没有回应,自然谈不上带动产品销售。


行业热门话题:

机床文章推广怎么写,机床怎么推广,机床广告宣传语,机床文章推广


1024(定向养站+文章采集+ai聚合)目录程序| 2588(定向养站+文章采集+ai聚合)泛目录版| 淘客文章带货| 双标题| 挖关键词| 违禁词删除| 伪原创| 免费插件| 自助解答| 站长变现| 今日头条| 问答聚合| 投稿| 818(今日头条资讯聚合演示)| 1024(采集聚合+ai聚合)| 1024 (AI定向养站目录程序)| 定向养站目录程序| ai写作目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