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手机宣传涉嫌抄袭中兴 创新力成国产手机竞争“洪荒之力”
文章来源:北京 [ 业界动态 ] 作者:新闻稿 日期:2016年08月15日
http://bj.beareyes.com.cn/2/lib/201608/15/20160815014.htm
文中称:
近日,360手机在天猫电器城的宣传广告中,打出了“国民金属指纹手机”的口号,引发用户迷惑,因为早在去年,中兴在发布Blade系列时候就已经率先在业内提出“国民指纹手机”的宣传语,在业内观察人士看来,360手机的宣传涉嫌剽窃中兴Blade的广告语。
可是,大家来看看这两则广告:
创黑哥我(本头条号“创意遇上黑科技”,请叫我创黑哥)就懵了逼了,宣传语上的雷同,这算哪门子抄袭?
“国民”这个词抄袭了吗,虽然这个词很庸俗,不过,好像这个词小米已占据心智了;
“指纹”这 个词抄袭了吗?那还有很多手机都用上了指纹识别呢!
“手机”这个词抄袭了吗?“手机”这个词,就像“飞机”这个词一样是常用词呢!哦哦,飞机我懂,只是咱们使用方式不同。
报道中称:“ 日前,在天猫电器城的首页上,360手机奇酷青春版采用了如下宣传语,号称是“国民金属指纹手机”,一时间会让用户误解这是中兴的产品。”
拜托,还真没有误解,因为,也不怎么出名,没记得啊。
最后报道画风一转,开始广告:
中兴天机遭跟风 业内称模仿只能处于下风
实际上,不光是360在宣传上打擦边球抄袭中兴,在天机系列推出后,中兴已然成为中国国产手机跟风和“借鉴”的样本。
在眼纹识别方面,中兴天机也给了同行诸多“启示”。在2015年2月底的MWC上,中兴展示的天机3即被称为世界第一台眼纹解锁手机,随后在当年5月,VIVO发布新品VIVO X5Pro,并自称创新性的支持眼球识别技术。中兴通讯终端市场战略主管吕钱浩在微博评论称,中兴全球首个创新性的采用了“天眼”眼纹识别,VIVO X5Pro也将采用眼纹识别,中兴创新获得同行认可和学习,这对消费者是好消息。
从一桩桩被跟风案例可以看出,中兴天机系列已经成为行业范本,经过多年的研发与技术沉淀,中兴已经率先在业内推出语音操控、眼纹识别、体感操控、指纹普及化、安全系统、压力屏、抗菌屏等一系列极为前瞻的“黑科技”。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兴天机系列的出现,让国内其他试图冲击高端市场的手机厂商颇显被动,跟风推出多项相似功能成为不得已的选择,但模仿只能处于下风,谁能引领市场谁才能掌握最后的话语权。
最后,创黑哥我(本头条号“创意遇上黑科技”,请叫我创黑哥)想说,作为消费者,我们喜欢、我们鼓励厂家加大研发,发明出越来越多的黑技术让我们体验使用,但是,也不要动不动就说谁谁抄袭,知识产权的事儿,还是交给技术、法律的专家去处理吧。而为了抬高自己去黑同行,这样的事儿更不可行。360可能心里很想说:“用了相同的中国字就算是宣传词上的抄袭吗?这枪我们不躺!”
我们知道,服装的成本其实都差不多,价格却相差天远,大多数顾客都是感性消费,品牌知名度和产品故事决定了服装的售价和利润,因此做服装特别是女装软文推广,回报是很大的,除了媒体本身用户阅读,提高品牌知名度,还能被百度、、360等搜索引擎用户反复搜索曝光,可以长期展现,通过第三方媒体的报道更具信任度。名扬*/ω\壹品,分享了一些女装软文推广案例,可以借鉴学习。
1.目的性:一次成功的新闻营销应该有其强烈的目的性,虽然有些新闻由头出现的很突然,但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要通过 这次新闻营销达到什么目的。有很多企业总认为偶尔上点新闻就是增加点企业形象。但从营销的角度上讲,一次新闻营销 的目的应该是配合广告增加销量。因此如何确定好新闻营销的目的,将决定这次新闻营销的主线。 2.传播性:传播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新闻性,新闻每天都有,那么抓住什么新闻来做营销呢?笔者认为只有热点性的 新闻才能引起关注。一条有传播性的新闻是新闻营销的载体,那么如何找到新闻点并为企业所用就比较重要了。 养生堂应该是利用新闻营销的高手。龟憋丸的主要功效是调节免疫,在保健品中属于较难宣传的一类。在去年的宣传中他 们巧妙的利用了中国科学考察队北极科考的机会,以科考日记等形式巧妙的宣传出龟憋丸提高免疫抗疲劳的特点。既迎合 了新闻的热点又配合了产品的宣传。传播成本大为降低。 3.嵌入性:找到新闻点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把公司和产品或者概念嵌入到新闻之中,最好要嵌入得不露痕迹。才能 达到借势传播的效果。 脑白金在这一点上是比较成功的,当时克隆技术是被大家炒的沸沸扬扬的新闻热点,脑白金巧妙的利用了这个新闻点,并 且把脑白金技术巧妙的嵌入进来,写出了《生物技术的两大突破》这篇文章,把脑白金技术和克隆技术相提并论。由于嵌 入巧妙,刚刚刊登出来的时候被很多人误解为新闻。传播效果相当好,甚至有被其他报社当作科技新闻全文转载的事情出 现。可以说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传播效果。 4.炒作性:有个做保健品的朋友说过,新闻不炒作就没有价值。事实也的确如此,就象这次的非典事件中,很多企业捐了 钱捐了物,除了在第二天的报纸或电视上露了一下脸就没有动静了。这难道能称之为新闻营销吗?我们尊敬这些企业家无 私的奉献精神,但从营销角度上不能不说是一次失败。 吉林天三齐当年进入市场的时候就有效的利用了炒作的概念,保健品厂家对患者进行健康救助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把炒作 进行到极点也许天三齐做的非常出色。一个因风湿而失学的孩子几乎集中了公司从总裁到员工的所有目光。有个朋友形容 天三齐几乎就是哭诉营销,连总裁都在摄象机前流了眼泪。但就是这泪光中的炒作造就了这个小厂几亿元的销售额。 摘自: http://www.51cseo.com/